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7 昆明的雨》 含教学反思

发布 2023-01-02 03:18:28 阅读 1257

17.昆明的雨。

教学目标:1.了解昆明雨的特点,体会作者平淡自然的语言风格。

2.学习作者通过拾取生活中的琐细事物表情达意的写作手法。

3.通过多种朗读方式来品味作品的内涵及作者的情感,感悟作者对往昔的一种怀念之情。

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思路。

2.感受作者对昆明雨季的喜爱之情和对淡淡的“乡愁”。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散文语言朴实、平淡、韵味无穷的特点。

课前准备:多**。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昆明是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的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

二、自学释疑。

1.作者简介。

汪曾祺,江苏省高邮人,中国当代作家、散文家、戏剧家。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汪曾祺在短篇**创作上颇有成就,对戏剧与民间文艺也有深入钻研。

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逝水》《晚翠文谈》等。

2.背景知识。

2023年夏,汪曾祺从上海经香港、越南到昆明,以第一志愿考入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直到2023年,汪曾祺一直在昆明学习、生活和工作长达7年之久。正因为如此,作者对昆明怀有特殊的情感。

于是在2023年,也就是作者阔别昆明40余年后写了这篇文章,来表达自己对昆明的思念之情,抒发自己对以往生活的怀念之情。

3.字词积累。

青头菌(jùn) 鲜腴(yú) 篱笆(lí bā) 鸡枞(zōng) 黄焖鸡(mēn)

扳尖(bān) 炽红(chì) 缅桂(miǎn) 绿釉(yòu) 密匝匝(zā)

3、初读课文,整体感悟。

1. 结构分析。

1-2)我想念昆明的雨。

3-10)具体描绘与昆明的雨相关的人和事。

11)点题:怀念昆明的雨。

2.本文题目是“昆明的雨”,请问本文写的仅仅是雨吗?

交流点拨】不是,还写了仙人掌、各种菌子、杨梅、缅桂花等景物,写了为宁坤作画、和德熙去小酒馆喝酒的事,想念的是昆明的民风、人情和当年在那里的生活及动乱年代里少有的宁静、恬然。

3.这些与雨有关系吗?任选其中的一点谈谈自己的看法。

交流点拨】都与雨有联系。示例:杨梅是雨季的一种果子。在雨的滋润下,杨梅是那样的又黑又红,在雨季的氛围中,卖杨梅的苗族女孩子的声音是那样的柔和。

4.请用几个词描绘一番你对昆明雨的感觉。

交流点拨】示例:丰满、饱和、旺盛、柔软……

5.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多是文字简洁精练却内容隽永多味,请分析下面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一角,不时吆唤一声:“卖杨梅——”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交流点拨】用“戴”“穿”“坐”“吆唤”一系列的动词,对苗族女孩子进行了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等,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明的喜爱,怀念之情。

2)一棵木香,爬在架上,把院子遮得严严的。

交流点拨】“爬”“遮 ”等动词,把木香拟人化,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主动形象地表现出木香的茂盛,表达作者的喜爱,赞叹之情。

四、再读课文,**写法

1.题目为“昆明的雨”,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交流点拨】①画中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②为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③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2.课文第3段和第12段,作者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想一想这两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呢?

交流点拨】第3段从内容上看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的感情;从结构上看,这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我想念昆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第12段从内容上看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之情;从结构上看,照应前方第3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3.《昆明的雨》能对读者产生强大的艺术感染力,就在于作者对“凡人小事”的审视,用“以小见大”的视角,折射出了一位老人浓烈如火的情怀,结合本文,试分析课文是如何“以小见大”的。

交流点拨】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热爱,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们, 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五、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开篇写对昆明的雨的总体感受—想念,这是全文的感情基调。接着写昆明的雨的特点,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然后写雨中的果和卖杨梅的女孩,最后写作者雨中的木香花。

全文紧扣雨字来写,表达了作者对昆明的雨季的怀念之情。

6、布置作业。

作者在第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左右。

七、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汪曾祺的散文大多用平淡亲切的语言叙述“凡人小事”来表现主题,我以读带品,在反复诵读中把握作者的写作风格,体会其中蕴含的作者的深情。这样的“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①文本语言淡而有味,但时间有限,只能赏析部分语句,只能部分学生展示自己的批注。②我的批注示范是以修辞为角度,这样就让学生无形之中认为只有用修辞的语句才有味道。

③我在文本解读方面不够深入。因为学生受了我的批注示范的“误导”,整节课的赏析以修辞为主,其实汪曾祺的语言,他的句式,标点,那些看似平白的话,慢慢读来都充满了味道,他有自己独特的写作风格。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一 总体介绍。一 八年级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 上册 语文。进一步体现 课程标准 的新理念,力求改革单一文选式的编排体系,构建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七年级 上册 语文课本 致同学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0 蝉》 含教学反思

20.蝉。教学目标 1.感受课文委婉轻柔 自然流畅的风格,把握课文欲扬先抑的写法。2.学会提取和筛选主要信息的阅读方法。3.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小生物有新的认识和体会,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 认真的对待生命的态度。教学重点 1.感受课文委婉轻柔 自然流畅的风格。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4 背影》 含教学反思

14.背影。教学目标 1.理清写作思路。2.体会文章的选材特点和语言风格,品读重点段落和重点词句,感受父爱。3.体会父亲的爱子之心,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重点 能准确赏析重点语句,学习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体会到父子之间的深情。教学难点 提高赏析语句的能力,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课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