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20 蝉》 含教学反思

发布 2022-08-12 02:38:28 阅读 6892

20.蝉。

教学目标:1.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把握课文欲扬先抑的写法。

2.学会提取和筛选主要信息的阅读方法。

3.让学生对生活中的小生物有新的认识和体会,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的对待生命的态度。

教学重点:1.感受课文委婉轻柔、自然流畅的风格。

2.了解先抑后扬及由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

教学难点:体悟生命的意义,引导积极、认真的对待生命的态度。

课前准备:多**。

课时安排:1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古诗《蝉》的诗文。

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不过,这个谜语可有点难,是一首诗,请同学们自己先来读一读,猜猜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垂穗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学生自读,指名猜。——蝉。

师:对不对啊?(出示题目)有没有人知道这是谁的诗?(虞世南)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诗,把蝉叫出来吧。

生齐读古诗。

师:你们瞧,它来了(出示蝉的**。)

2、自学释疑。

1. 字词。

收敛(liǎn):减轻放纵的程度;减弱或消失;聚拢;集。

宽恕(shù):饶恕的意思。

零落:本文指凋谢;脱落。

断续:时而中断,时而继续。

2. 了解作者及本文的写作背景。

法布尔(1823-1915),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相传荷马为古代希腊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的作者),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

他也为漂染业作出贡献,曾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

3. 背景知识:检查布置的收集有关蝉的生长过程的**与资料,并向大家展示。

三、训练操作。

整体感知。接下来,就让我们走进《昆虫记》,去看一看法布尔眼中的《蝉》究竟是什么样的?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118页,自己先去读一读,注意,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顺,并思考:

法布尔从哪几方面向我们介绍了蝉?

明确:两方面——蝉的地穴、蝉的卵。

全文课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蝉的地穴”介绍蝉从幼虫到成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地穴”,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地穴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考察从地穴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第1自然段),表明自己“有很好的环境可以研究蝉的习性”,并介绍考察蝉的季节和自己生活环境中的蝉的情况。

第二层次(2-9自然段),写对蝉的地穴的考察。

这一层次写对蝉的地穴考察是按照由外到内的观察顺序进行的。第2-3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外部情形的考察,第4-6自然段说明对地穴内部情形的考察。

第三层次(7-10自然段),写对蝉的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

这一层次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考察时按实物发展顺序进行的。第7自然段写对蝉的幼虫初次出现于地面上的活动情形的观察,第8-9自然段写对幼虫蜕皮情形的观察,第10自然段写对刚脱壳的蝉的情形的观察。

第二部分“蝉的卵”,介绍蝉从产卵到幼虫的生长过程。

虽然这一部分的小标题为“蝉的卵”,但内容并不仅是介绍蝉的卵的情况,只是表示对蝉的产卵、孵化和成虫的考察从介绍产卵开始。这一部分可分为四个层次。

这一部分的说明顺序和“蝉的地穴”一样,也是按照对事物观察的进程进行说明。

第一层次(第11-13自然段),介绍蝉的产卵,分别说明了产卵的地方、方式和数量等。

第二层次(第14-17自然段),写蝉卵遇到的危险,首先说明产卵的数量多是为了在遭到破坏时能有幸存者,然后介绍蚋对蝉卵的破坏和蝉对此的茫然无知。

第三层次(第18-24自然段),介绍蝉卵的孵化和幼虫的活动。这一层次详细记述了蝉的幼虫从蜕皮、悬挂、落地,到藏身地下的经过。

第24自然段写幼虫钻到地穴后“隐藏了自己,此后就再也看不见了”,以后,蝉要到四年之后的文本第2自然段所写的“蝉初次被发现”时才会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这样,就把对蝉从卵——幼虫——成虫的生长过程衔接起来并连成一体了。

第四层次(第25-26自然段),概括写蝉的生活历程:“四年黑暗中的苦工,一个月阳光下的享乐,这就是蝉的生活”。这既照应了蝉的地穴的介绍,又结束了对蝉卵生长过程的说明,也是对全文做了形象化的总结。

4、反馈矫正。

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选择你们喜欢的那一部分,读一读,交流一下,看看作者是抓住了这一部分的什么特点来介绍的?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概括一下。

明确:挖洞:分泌粘液,使泥土成为泥浆,固定隧道;

脱壳:奇怪的体操;

产卵:在枯枝上刺成三四十个小孔;

幼虫钻到土里:挥着镐向下挖掘,并将土抛出地面,挖开土穴,钻了进去,隐藏自己。

五、延伸迁移。

作为事理说明文,《蝉》是一篇科学小品。本文对“蝉”的说明既不像一般辞书、昆虫学著作那样进行系统的纯科学性的说明,也不像一般科学小品那样运动文学方法来表达。

蝉》实质是科学观察笔记、考察报告,属于科学著作的范畴,但是,作者在表达上采用了一些文学性语言对说明对象的科学资料进行综合介绍,因此有一定的文学色彩,其文学色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把蝉人格化,赋予它人的情感和行为。如写蝉产卵,写出了以为“可怜的母亲”生儿育女所付出的艰辛,也写出了蚋残害生灵的可恨。写由卵发育成蝉,表现出了蝉所经历的四年漫长历程的艰苦。

这就使文章具有了较强的感染力,能使读者为这个小生物的成长慨叹,从而对作者的“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的议论和抒情产生共鸣。

二是运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如运用比喻的手法把一般不为人知的科学现象表现得具体形象,以“表演一种奇怪的体操”来比喻蝉的离壳过程。又如以准确而形象的语言描写所观察到的情形,写蝉“身体在空中向后翻腾”,“翻转身体……将折皱的翼竭力向外伸直、张开,……用腰部的力量尽力将身体翻上来,恢复头朝上的争唱姿势,并用前爪钩住它的空皮,再把尾部从鞘中脱出”,其中的动词准确而又生动地描写了蝉脱壳的整个过程。

六、阅读感悟。

鲁迅说,法布尔的著作有一个缺点:“用人类的道德于昆虫界。”“农学者根据对于人类的利害,分昆虫为益虫和害虫,是有理可说的,但凭了当时的人类的道德和法律,定昆虫为善虫或坏虫,却是多余了。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在文中寄托的对蝉深厚的感情,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讨论对这样表达的看法。这类内容如“但这可怜的母亲一直一无所知,它那大而锐利的眼睛,并非看不见这些可恶的家伙不怀好意地鼓翅其旁,然而它就是无动于衷,任由这些家伙胡作非为。它要踏扁这些家伙是非常容易的,不过它竟不能改变它的本能来拯救自己的家族。

”还有“它穿着肮脏的外套,掘土四年,现在才能忽然换上了高雅的服饰,长出了堪与飞鸟媲美的翅膀,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下,陶醉在这个世界的欢愉中。幸福是如此的来之不易又如此的转瞬即逝,你想,什么样的歌声才能响亮到足以歌颂它此时的快乐呢?”等等,在讨论中,应允许学生有不同的观点,但应要求有理有据。

七、布置作业。

写一种昆虫或动物。

出示昆虫、动物的**。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了解了两位作者是怎样描写《蝉》的,现在老师也给大家请来了一些昆虫和小动物,如果让你来介绍一下你熟悉的昆虫或是小动物,可以是大屏幕上的,也可以你心目中的,你会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呢?同桌先交流一下。

学生说。师总结:刚才有的同学们谈得非常深刻,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特点,而有的同学还只停留在外形上。

这样,杨老师,给大家两个周的时间,请同学们课下像法布尔一样仔细地去观察,认真地研究,两周之后我们再来写这篇文章。到时,看看谁是我们班的“法布尔”。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上《蝉》这节课感觉很有趣,一是因为动物世界神奇、有趣、令人向往;二是因为和孩子们一起了解、**蝉的知识是个有趣的过程,我感觉如此,学生亦然。

文章介绍了蝉脱壳、鸣叫、听觉、视觉四个方面的知识,学习重点是通过品味语言,学生能自己复述蝉脱壳的过程,并学会把内容写具体。教学中,引导学生抓住蝉脱壳时的动作,来感受蝉脱壳的过程是一种体操表演。反复的读描写蝉脱壳时动作的词,体会作者是怎样有顺序地把蝉脱壳过程写具体的,辅以填空来加深记忆,为学生复述这个过程打下基础。

整节课上下来,轻松愉快,学生兴趣盎然,结课时留下蝉的三大不解之谜激发学生查阅课外资料,丰富自己的学习成果。

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

一 总体介绍。一 八年级上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八年级 上册 语文。进一步体现 课程标准 的新理念,力求改革单一文选式的编排体系,构建新的语文能力实践系统,致力于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促进语文课程的呈现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确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七年级 上册 语文课本 致同学 ...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4 背影》 含教学反思

14.背影。教学目标 1.理清写作思路。2.体会文章的选材特点和语言风格,品读重点段落和重点词句,感受父爱。3.体会父亲的爱子之心,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学重点 能准确赏析重点语句,学习文章组织材料的方法,体会到父子之间的深情。教学难点 提高赏析语句的能力,体味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课前准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设计《11 短文》 含教学反思

11.短文二篇。教学目标 1.积累 品味 赏析写景的优美语言,理解课文内容。2.在反复诵读中品味优美的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3.体会山川之美背后的作者心境,学习作者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教学重点 抓住关键文言词语,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描绘文字后面的画面。教学难点 能够分析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