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重叠问题”

发布 2020-03-08 20:45:28 阅读 6449

三年级数学教学设计:"重叠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九单元《数学广角——重叠问题》

教学目标:1.通过活动实例,初步渗透集合的思想方法,引导学生学会用韦恩图表示两个集合及它们的交集。

2.培养学生探索能力和会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理解集合图的各部分意义及解决简单问题的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一。问题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群力兆麟小学春季运动会即将召开了,来,看看我们班的报名单,这些是参加跑步比赛的同学(7人),这些是参加跳绳比赛的同学(8人),快来算一算,参加这两项比赛的同学一共有多少人?

2、学生在汇报过程中发现问题(有人重复报名)

3、教师追问:重复是什么意思?哪几人重复了? 到底有几人参加比赛(12人)

4、过渡:刚才我们在观察报名单,研究参加比赛总人数时,有同学说15人,有同学说14人,还有同学说12人,看来,问题的关键就在于这份报名单上没有将重复报名的3名同学清楚地表示出来。你们能不能想个更加直观的办法,让我们一目了然就能知道哪些是参加跑步比赛的同学,哪些是参加跳绳比赛的同学,哪些是两项比赛都参加的同学。

(出现具体要求)

二、自主探索,对比设计方案。

1、小组交流,教师巡视。

2、各小组汇报设计方案。

第一组:标注记号法。

第二组:分类记录。

第三组:利用两个交叉的圈表示。

4、对比交流,选择最佳方案。

1)出示第二种和第三种方法,看看哪种方法更清楚,更直观,也更简便。

2)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达成共识(利用两个交叉的圈表示)

3)过渡:看来,我们在交流中发现,利用这样一幅图表示报名情况,不仅简便,而且还能从中获取这么多的信息,下面我们就一起将方法重新呈现在黑板上。

三、了解韦恩图的各部分意义。

1、教师在黑板上演示。

2、思考汇报:

3、进一步巩固理解图中各部分表示的意思。(课件分别出示。

4、教师讲解韦恩图的来历。

四、多种方法列式解决。

1、教师引导学生利用韦恩图,想出多种解决方法。

2、学生独立完成,指几名同学将方法写在黑板上。

3、学生汇报各种思路方法。

1)"4+3+5"教师评价:把不重复的三部分相加求出总人数。

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种方法在思路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7+8-3":教师提问:为什么要减3?请结合图示说明。

4、教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了不起。就这么一个问题,借助直观图示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想出了这么多方法来解决。

而且通过同学之间的对话交流,弄明白了每一种方法的意思,看到你们收获的一个个学习成果,老师真为你们高兴。那么我们今天解决的这类有重复的问题在数学被称为重叠问题(板书:重叠问题)。

五、拓展应用。

1、出示三年一班报名情况(跑步5人,跳绳7人)

2、提问:参加这两项比赛可能有几人?

3、请学生利用点子图分别演示几种情况。

4、猜一猜:最多几人?最少几人?

5、课件出示集合图的几种不同情况。

6、想一想:如何在含有交集的集合图上表示三年一班的全体同学?

7、想一想:三年一班没参加比赛的同学在图中哪一部分表示?

六、总结延伸。

三年级数学《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重叠问题 教学反思。总体这一节课,感觉比较成功,学生们思考问题都很积极,捕捉信息的能力比较强,但也有不足。总体有这么几点体会 一 让学生体验知识的产生过程。用统计学生使用电脑的问题导入新课,并在此过程中发现问题的冲突。让学生不自觉的体会到了新的知识。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

三年级数学《重叠问题》教学反思

重叠问题的教学反思总之这一课,感觉更成功,学生们都是非常积极的思考问题,捕捉信息的能力比较强,但也有缺陷。总体上有这么少的经验 n第一,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的过程使用统计学来使用计算机来介绍一个新的课,并在过程中发现冲突。使学生不会有意识地欣赏新知识。学习任何知识的最好方法是自己找出。因为发现了最深的...

三年级数学 重叠问题

课题 重叠问题 三年级 潭竹小学孔庆全。教学内容 教材108页例1 教学目标 1 会借助直观图,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 培养学生的观察与分析的能力。教学重点 用集合的思想解决问题。课前交流 同学们,下午好!今天我很高兴能给大家上一节课。我先来做个自我介绍,我姓孔,大家可以叫我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