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记忆表象。
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叫记忆表象。
2.有意注意。
指一种自觉的、有预定目的的、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再造想象。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4.性格。性格是人对现实的较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一个人在态度和行为表现出来的稳定的心理特征)
5.思维过程包括哪些方面?
思维活动表现为对作用于人脑的客观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类、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具体过程。其中分析与综合是思维的基本过程,它贯穿于整个思维活动过程之中,其他过程都是由分析与综合派生出来的具体活动。
一)分析与综合。
分析与综合是思维过程的基本环节,一切思维活动都是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进行的。
分析是指在人脑中把事物的整体分解成各个部分、各个方面或个别特征的思维过程。
eg:把动物分解为头、尾、足、躯体等;把人的心理现象分解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等。
综合是指在人脑中把事物的各个部分方面或特征结合起来进行思考的思维过程。
eg:把机器的各个部件结合为一个整体来考虑;把学生的思想品德、智力水平、学业成绩、健康状况等各方面联系起来进行评估,做出正确结论等。
二)比较与归类。
比较是在人脑中把各种事物或现象加以对比,确定它们之间异同点的思维过程。
归类是在人脑中根据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点和异同点,把它归入适当类别中去的思维过程。
三)抽象与概括。
抽象是在人脑中把同类客观事物或现象的共同的、本质的特征抽取出来,舍弃其个别的、非本质属性的思维过程。
eg:从手表、怀表等对象中,抽取出它们“能计时”的共同特征,这就是抽象的过程。
概括是在人脑中把抽象出来的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特征综合起来并推到同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
eg:通过抽象得出结论:“有生命的物质叫生物”,并把这个结论推广到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等一类事物中去的思维过程就是概括。
概括有两个层次分明:初级的经验概括与高级的科学概括。
四)体系化与具体化。
体系化是在人脑中根据客观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不同顺序与层次组成一定系统的思维过程。
eg:生物学家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的顺序,把世界是的生物分类,同时提示出各类生物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这就是在人脑中对生物特种类体系化的过程。
具体化是人脑把经过抽象、概括而获得的概念、原理和理论,运用到某一具体对象上去的思维过程。具体化能把抽象的理性认识同具体的感性认识结合起来,是启发思考与发展认识的重要环节。
通过具体化的思维过程,可以更好地理解一般原理与事物发展的规律,还可以使已经总结出来的原理得到检验,并不断深化与发展。
6.什么是意志?意志行动有什么特点?
1.含义:个体自觉地确立目的,并为实现目的而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意志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是人类意识能动性的集中表现。
二)意志行动及其特征。
1.含义:指自觉确立目的,主动支配调节个体活动,努力克服困难相联系的行动(是一个人要达到目的的行动)。
2.特征:(1)自觉的目的性(意志行动的前提)。
(2)行为的调节和控制(意志行动的必要条件)
(3)克服困难(意志行动的核心)
(4)以随意运动为基础 。
7.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亦称“基本需求层次理论”,是行为科学的理论之一,由美国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于2024年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所提出。该理论将需求分为五种,像阶梯一样从低到高,按层次逐级递升,形成金字塔结构,分别为:生理上的需求,安全上的需求,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具体如下:
生理需求。生理上的需要是人们最原始、最基本的需要,如空气、水、吃饭、穿衣、性欲、住宅、医疗等等。若不满足,则有生命危险。
这就是说,它是最强烈的不可避免的最底层需要,也是推动人们行动的强大动力。
安全需求。安全的需要要求劳动安全、职业安全、生活稳定、希望免于灾难、希望未来有保障等。安全需要比生理需要较高一级,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以后就要保障这种需要。
每一个在现实中生活的人,都会产生安全感的欲望、自由的欲望、防御实力的欲望。
社交需求。社交的需要也叫归属与爱的需要,是指个人渴望得到家庭、团体、朋友、同事的关怀爱护理解,是对友情、信任、温暖、爱情的需要。社交的需要比生理和安全需要更细微、更难捉摸。
它与个人性格、经历、生活区域、民族、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等都有关系,这种需要是难以察觉,无法度量的。
尊重需求。尊重的需要可分为自尊、他尊和权力欲三类,包括自我尊重、自我评价以及尊重别人。尊重的需要很少能够得到完全的满足,但基本上的满足就可产生推动力。
自我实现。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等级的需要。满足这种需要就要求完成与自己能力相称的工作,最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在能力,成为所期望的人物。
这是一种创造的需要。有自我实现需要的人,似乎在竭尽所能,使自己趋于完美。自我实现意味着充分地、活跃地、忘我地、集中全力全神贯注地体验生活。
马斯洛认为,人的需要有先后顺序和高低层次之分。当前一个需要基本得到满足后,就会产生高一层次的需要,直到达到自我实现的最高层次。后来,他又在尊重需要与自我实现的需要之间增加了求知和理解的需要与美的需要。
马斯洛把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称为缺失性需要。因为它们多在缺乏的情景下产生。求知和理解的需要、审美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个体在追求人生存在价值过程中产生的,是高级需要的,称为成长性需要。
马斯洛认为,在多种需要存在的情况下,有一种需要占居优势,它决定着人们的行为。当这种需要获得满足后,另一种需要就上升为优势需要,成为人们行为的新的动力。
8.性格和气质的关系。
二)性格与气质。
性格与气质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区别:气质是先天的,性格是后天的。
气质无好坏之分,而性格则有好坏之分。
气质表现的范围狭窄,性格表现的范围广泛。
气质可塑性较小,变化较慢,而性格的可塑性较大,变化较快。
二)性格与气质。
联系:气质与性格互相渗透、互相影响。
气质可以影响性格的形成和发展
性格对气质也有明显的影响。
9.影响解决问题的因素有哪些?
10.简述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三)情绪和情感的关系。
1.区别。1)出现的时间上:
情绪出现较早,多与人的生理性需要相联系。
情感出现较晚,多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
婴儿一生下来,就有哭、笑等情绪表现,而且多与食物、水、温暖、困倦等生理性需要相关;
情感是在幼儿时期,随着心智的成熟和社会认知的发展而产生的,多与求知、交往、艺术陶冶、人生追求等社会性需要有关。
因此,情绪是人和动物共有的,但只有人才会有情感。
2)从特点上看:
情绪具有情境性和暂时性;
情感则具有深刻性和稳定性。
有的人情绪表现常会喜怒无常,很难持久。
情感是在多次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形成的稳定的态度体验。
如对一个人的爱和尊敬,可能是一生不变的。
因为如此,情感特征常被作为人的个性和道德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
3)表现上看:
情绪具有冲动性和明显的外部表现;
情感则比较内隐。
情绪:高兴时笑逐颜开,愤怒时咬牙切齿。
情感:对真理的热切追求、父母对子女的疼爱等,往往埋在心底,不轻易外露。
2.情绪和情感的联系。
情绪是情感的基础,情感离不开情绪。
情感在情绪的基础上发展并通过情绪表现出来。
情绪的不同变化,一般都受个人已经形成的社会情感的影响。
如:当人们干一件工作的时候总是感到轻松、愉快,时间长了就会爱上这一行。但当他们对工作建立深厚感情的时候,会因工作出色感到愉快,会因工作失误感到伤心。
11.影响识记效果的条件有哪些?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识记的目的:有意识记优于无意识记。
对材料的理解:意义识记优于机械识记。
识记材料的数量:材料数量越多,平均用的时间或诵读的次数就越多。
影响识记效果的因素:
识记材料的不同性质:直观材料优于词语材料、视觉材料优于听觉材料、有意义材料优于无意义材料、有韵律的材料优于无韵律的材料。
主体的情绪状态:积极情绪状态下识记效果要优于消极情绪状态下的识记效果。
还与人的主观需要、知识经验、性格特点、能力类型等因素有关。
12.简述能力与知识、技能的的关系。
237页。13.试论述怎么根据学生的不同气质进行教育实践,并举例说明。
14.能力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哪些条件?如何促进青少年能力的发展?
学前心理学 10到14
第十章。1 幼儿教育活动内容 自然 社会 艺术和健康等五大领域。2 幼儿园的三种教育组织形式 集体活动组织形式 小组活动组织形式 个别活动组织形式。3.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应具备基本特征 1 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设计不以解决幼儿园全部幼儿的发展问题为目的,他应该有针对性的指向某一部分的幼儿 2 幼儿园教育...
14年心理学
14年。心理学。一 单项选择题。1 广义的教育泛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 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一切活动,它包括 家庭教育 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 等基本形式。2 心理实验法有两种,即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3 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总结研究学与教的心理规律。4 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于集中。5 德国...
心理学笔记14 普通心理学复习
人格。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 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2.人格的四个本质特征 a 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 成熟和环境 教育等先 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b 稳定性 偶然发生的 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为人格。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