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年心理学

发布 2022-06-12 22:30:28 阅读 4394

14年。

心理学。一、单项选择题。

1、广义的教育泛指能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改变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一切活动,它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基本形式。

2、心理实验法有两种,即实验室实验法与自然实验法。

3、教育经验总结法是总结研究学与教的心理规律。

4、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于集中。

5、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开创了对遗忘的实验研究以来,心理学界对遗忘现象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发现了许多遗忘规律。

6、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7、根据想象的目的性,将想象分为:有意想象、无意想象。

8.再造想象是根据语言文字的描述或图式、模型、符号等描绘,在头脑里形成有关事物的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9.创造想象是指不局限于现有的描述或描绘,在头脑里独立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10.动机是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11.意志是由有明确的目的,以随意运动为基础,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受意志支配的行动叫意志行动。

12.《礼记》中提出“七情说”即喜怒哀惧爱恶欲。

13.心境是指人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心境具有弥散性。

14.激情是一种强烈、短暂、爆发性的情绪状态。激情状态往往伴随着生理变化和明显的外部表现,像手舞足蹈、怒发冲冠等都是对激情的状态的描述。

15.应激是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16.情感是具有一定文化价值的心理体验,与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具有社会历史性,是人类特有的心理现象之一。

17.能力是顺利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8. 人格是个人内在的动力组织及其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19.高级神经活动类型说是**的巴普洛夫提出的。

20.性格是个体在对现实的态度极其相应的行为方式中表现出来的稳定而又核心意义的心理特征。

21.心理成熟对心理发展有明显的制约作用。

22.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是当代最有影响的心理发展理论。

23.感知运动阶段是儿童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24.维果斯基提出了工具理论,认为人所运用的工具有两类:一类是物质工具,一类是精神工具。

25.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构成的整体。

26.潜伏期阶段儿童的性冲动处于潜伏状态。

27. 我国初中学生的年龄都在岁,大体与少年期相当,因此初中学生也称为少年期学生。

28.进入青春期的学生,平均身高增长7-10厘米,体重每年增长3-3.5千克。

29. 初中二年级时中学思维发展的关键期。

30.进入少年期,学生个性结构的主要变化在于自我意识有了质的飞跃。

31.我国高中学生的年龄一般在十四五岁至十七八岁,这个年龄段又称为青年初期。

32.青年初期学生的情绪表现强烈,但不太稳定,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33. 广义的学习是指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通过练习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34.斯金纳称自己的学习理论是一种纯粹“描述性的行为主义”。他致力于研究反应,只是描述行为,而不是解释行为。

35.应答性行为是由已知的刺激所引起的反应,无条件反射就属于这种行为,它们是由无条件刺激所引起的。

36.操作性行为没有已知刺激,而是由有机体本身发出的、好像是自发的反应,如起立、运用工具劳动等。

37.操作性条件反射形成之后,如果停止强化,反应概率就会下降,这就是行为的消退。

38.当一种所希望出现的行为是较为复杂的,儿童不能一下子都掌握或都能完整地表现出来时,教师就要应用塑造来形成儿童的这种行为模式。

39.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察学习。

40.格式塔学派的学习理论是:学习即是完形;学习即是顿悟。

41.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42、自我提高内驱力:是出于想要通过学业成绩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

43、附属内驱力:是出于获得和保持长者们(家长和教师)或集体的。

赞许和认可,表现出要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外在动机)

44、间接远景性学习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未来的前途、职业、相联系的学习动机。

45、直接近景性学习动机:是动机行为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动机。

46、内在动机:学习的动力**于学习活动或学习者自身,无需施加外力的影响就能保持学习活动。

47、外在动机是指由学习者或学习活动以外的因素引发的学习动力。

48、主导性动机:心理学家把一个学生具有最强烈、最稳定的动机称为主导性。

动机,这种动机在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动因中居于支配地位,发挥主导作用。

49、辅助性动机处于从属地位的动机称为辅助性动机。

50、迁移:在一种情境中获得的技能、知识或态度对另一种情境。

中的技能、知识的获得或态度的形成之影响。

51、元认知能力(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能力,它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52、(直观教学)是为学生提供感性材料的最有效途径。

53、(言语直观)是指通过教师对相应事物形象化的言语描述,使学生获得相应事物的感性经验的直观形式。

54、前习俗水平中的第一阶段: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判断行为的好坏是根据行为的具体结果,支配自己行为的是奖励和惩罚。

55、道德是(对社会道德现象的本质特征的概括性反映。)

二、多选题。

1、中等学校心理学的研究过程必须遵循(客观性原则、发展性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选题的标准具有(1)价值性(2)科学性(3)明确性(4)可行性。

3、注意有两个基本特性,指向性和集中性。

4、注意的功能:选择功能;维持功能;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

5、注意的种类:无意注意;有意注意;有意后注意。

6、注意的品质有: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

7、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肤觉等。

8、内部感觉:机体觉、平衡觉、运动觉等。

9、感觉的特殊现象:感觉适应、感觉的相互作用、感觉对比、联觉。

10、表象具有三个特性:形象性、概括性、可操作性 11、根据记忆加工信息内容的不同,记忆可分为四种:形象记忆、动作记忆、抽象记忆和情绪记忆。

12、有目的的识记形式:机械识记、意义识记 13、记忆活动是由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三个相互联系的记忆系统组成。

14、形象性和新颖性是想象的两个特征。

15、凭借工具不同,思维分为:动作思维、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16、按照思维探索问题方向不同,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发散思维。

17、根据思维活动及其结果的新颖性不同,我们把思维分为: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18、思维的认知加工过程:分析与综合;比较;抽象与概括;具体化。

19.想象的认知加工过程:1、黏合 2、夸张 3、典型化 4、想象联想。

20.问题解决的思维过程一般由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验证假设。

21. 动机具有的功能:激活功能、指向功能、维持和调整功能。

22. 需要的特性:(1)动力性(2)对象性(3)社会性

23. 根据需要的起源可以将需要分为:生理需要、社会需要。

24.根据需要所指对象性质不同可以将需要分为:物质需要、精神需要。

25.根据动机对行为作用的大小和地位可将动机分为:主导动机、非主导动机。

26.根据动机的**可将动机分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

27.根据动机引起的行为与目标之间的远近关系可将动机分为:近景性动机、远景性动机

28.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将动机分为:生理性动机、社会性动机。

29. 意志行动的基本过程分为: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

30. 意志行动中的心理冲突大致可分为:双趋冲突、双避冲突、趋避冲突、多重趋避冲突。

31.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32.情绪和情感也由:独特的主观体验、外部表现、表情和生理唤醒等三种成分组成。

33. 较典型的情绪状态有:心境、激情、应激。

34.情感的分类:理智感、道德感、美感。

35.按照倾向性不同可以将能力分为:一般能力、特殊能力。

36.按照功能不同可以将能力分为:认知能力、操作能力、社交能力。

37.按照参与活动的性质可以将能力分为:模仿能力、创造能力。

38.一个具有创造能力的人往往能超越具体的知觉情境、思维定式、习惯等束缚。

39.能力差异主要从能力类型结构差异、能力发展水平差异和能力表现早晚差异等三个方面来考虑。 40.能力发展水平差异(呈正态分布,两头的人多,中间的人少)

41. 人格的特征:整体性、独特性和稳定性 42.人格是复杂的结构系统,内涵丰富,主要包括:性格、气质、认知风格、自我调控等。

43.性格的结构的分析可以从性格的静态结构和动态结构两个方面展开。

44. 性格的静态结构:性格的认知特征;性格的情绪特征;性格的意志特征;性格的态度特征。

45. 人格的成因1、生物遗传因素2、社会文化因素3、家庭环境因素4、自然物理因素 56. 。

57.皮亚杰认为,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58.前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静止性。

59.具体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反映事物的转化过程、具体逻辑推理。

60.形式运算阶段儿童的思维特点:假设-演绎思维、抽象思维、系统思维。

61.自我界于本我和超我之间,其主要功能有:1获得基本需要的满足,以维持个体的生命活动;2调节本我的需要,以符合现实环境的条件;3管理不为超我所接受的冲动;4调节本我和超我的冲突。

62.超我是个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将社会规范、道德标准、价值判断等内化的结果,即平常说的“良心”“理性”,它受“道德原则”支配,功能主要表现在:1管制社会所不容的原始冲动;2诱导自我使其能以合乎社会规范的目标代替较低的现实目标;3使人格向理想人格发展。

63.弗洛伊德将人的心理发展阶段划分为:口腔期(0-18个月);**期(18个月-3岁);性器期岁);潜伏期岁);生殖期-20岁)。

64.少年期或过渡期的主要特征在于: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矛盾的时期。

心理学笔记14 普通心理学复习

人格。1.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 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了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2.人格的四个本质特征 a 独特性 一个人的人格是在遗传 成熟和环境 教育等先 后天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b 稳定性 偶然发生的 一时性的心理特性不能称为人格。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

心理学14到作业

1.记忆表象。感知过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头脑中重现出来的形象叫记忆表象。2.有意注意。指一种自觉的 有预定目的的 必要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 是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3.再造想象。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 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4.性格。性格是人对现实的较...

14 医学心理学

医学心理学。绪论。弗洛伊德精神分 潜意识压抑是病根。行为主义指华甫,错误学习得疾病。坎农重视心生学,中介神免内分泌。人不干活靠罗马,注意倾听挖潜力。医学心理学是研究影响健康的有关心理问题和行为的一门学科。一。概述 1.心理学创始人 德国人冯特。研究心理学的一般都是疯子,所以叫冯特 2.生物 心理 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