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课程名称:《教育心理学》
适用专业: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
开课学期: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本科第5学期。
学时: 2×16=32 理论学时:32 实践学时:0
学分: 2学分。
大纲执笔人:王珞霞。
大纲审核人:李洁。
制订时间:一、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程。该课程主要阐述教育情境中“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的基本心理学规律,着眼于提高学生的教育心理学的理论水平及实际应用能力,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技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本门课程在第五学期开设,与《教育学》以及其他对外汉语教学相关课程相呼应,对将来要从事教学工作的学生起到很好的就业指导和帮助。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教育心理学的概念和以及学科发展历史,理解教育心理学的意义,掌握学生学习的内在心理过程与特点,探索影响学生学习的内外部因素。并且能把所学的理论分析学校教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根据教育心理学原理以及现代教育心理学理念指导实践教学,提升自己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综合素养,为将来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教学重点及难点。
1.教学重点:学习动机;学习理论;学习迁移;学生心理发展。
2.教学难点:学习动机;学习理论;学习迁移;
四、教学方式。
教学中以课堂讲授为主。
五、教学时数分配表
六、教学内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并识记教育心理学的定义,了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历程,识记主要的教学心理学流派以及代表人物;理解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及其基本作用。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主要教育心理学流派;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教学难点:主要教育心理学流派。
教学内容:
一)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
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
三)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概况。
第二章学习的认知基础。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感觉的特性;理解知觉的特性;了解注意的分类,掌握注意的品质及影响因素;了解记忆的分类,掌握遗忘的规律和原因,应用记忆规律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了解思维的种类和创造性思维的特征,理解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和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知觉特性;注意的品质; 遗忘规律;记忆规律;思维种类;
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教学难点:遗忘规律;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
教学内容:
一)感觉与知觉。
二)注意。三)记忆。
四)思维。五)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教学目的和要求:
理解行为主义、认知学说、人本主义、建构主义等学习理论,并运用这些理论促进教学。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难点: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教学内容:
一)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二)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四)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第四章学习动机。
教学目的和要求:
明确动机的定义以及相关概念;了解学习动机的功能,理解动机理论,并联系实际使学生掌握激发与培养学习动机的方法。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动机理论;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方法。
教学难点:动机理论
教学内容:
一) 学习动机概述。
1.学习动机定义。
2.学习动机分类。
3.学习动机功能。
二)学习动机理论。
1.强化理论。
2.需要层次理论。
3.成就动机理论。
4.目标理论。
5.归因理论。
6.自我效能感理论。
三)学习动机的激发与培养。
第五章学习迁移。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学习迁移的分类,理解形式训练说、共同要素说、概括化理论、关系转换理论、认知结构迁移理论,掌握有效促进学习迁移的措施。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迁移理论;促进学生迁移的措施。
教学难点:迁移理论。
教学内容:
一) 学习迁移概述。
1.学习迁移定义。
2.学习迁移分类。
二)迁移理论。
1. 形式训练说。
2. 共同要素说。
3. 概括化理论。
4. 关系转换理论。
5. 认知结构迁移理论。
三) 促进学习迁移的教学。
第六章学习策略。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学习策略的分类,掌握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认知策略
教学难点:认知策略。
教学内容:
一) 学习策略及其分类。
二)典型的学习策略。
1.认知策略。
2. 元认知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
第七章知识学习。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知识、知识直观和知识概括的类型;理解知识及知识学习的分类、提高知识直观效果的方法,提高知识概括的方法。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知识类型;知识获得方法
教学难点:知识类型。
教学内容:
一) 知识学习概述。
1.知识的类型。
2.知识学习的类型。
3.知识学习的过程。
4.知识学习的作用。
二)知识的获得。
1.知识直观。
2. 知识概括。
第八章技能学习。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级就能、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等基本概念;理解操作技能、心智技能的基本特征及其形成阶段,以及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运用有效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和操作技能。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操作技能的形成;心智技能的形成。
教学难点:操作技能的形成;心智技能的形成。
教学内容:
一) 技能的概述。
1.技能及其特点。
2.技能的种类。
3.技能的作用。
二) 操作技能的形成。
1.操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2.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三)心智技能的形成。
1.心智技能原型。
2.心智技能的分阶段形成。
3.心智技能的培养。
第九章学生心理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掌握认知发展的理论、特点与规律;了解情绪的分类,理解情绪理论,能应用情绪理论分析学生常见的情绪问题;掌握学生的情绪特点,掌握学生良好情绪的标准、培养方法,指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情绪调节;理解人格的特征,掌握人格的结构,并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良好人格。
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学生认知发展理论;学生情绪发展特点;人格发展理论。
教学难点:认知发展理论;人格发展理论。
教学内容:
一) 学生心理特点。
1.矛盾性 2.社会性。
二)学生认知发展特点。
1. 感知觉发展特点。
2.思维发展特点。
3. 语言发展特点。
4. 记忆发展特点。
5. 注意发展特点。
三)学生情绪发展特点。
1. 情绪与情绪理论。
2. 学生情绪特点。
四)学生人格发展。
1. 学生人格特点。
2.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第十章品德心理与发展。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品德结构,理解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理解皮亚杰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理解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掌握促进学生形成良好品德的方法。
重点及难点:
教学难点: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培养学生良好品德。
教学重点: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教学内容:
一) 品德心理概述。
1. 品德的概念。
2. 品德心理结构。
二) 品德发展理论。
1.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2.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三) 学生品德形成与发展。
1. 品德发展的基本特征。
2. 影响品德发展的因素。
3. 学生良好品德培养。
第十一章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
教学目的和要求:
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熟悉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理解心理辅导的方法。
重点及难点:
教学难点: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教学重点:学生心理辅导的方法。
教学内容:
一) 心理健康与标准。
1. 心理健康的定义。
2. 心理健康的标准。
3. 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二) 学生常见心理问题。
1. 发展性心理问题。
2.障碍性问题。
三) 学生心理辅导。
1. 心理辅导的定义。
2. 心理辅导的定义。
3. 心理辅导的方法。
七、参考教材和主要参考资料。
一)参考教材:
教育心理学》. 黄正夫、吴天武。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年出版
二)主要参考资料:
1.《教育心理学》.莫雷。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出版。
2.《学与教的心理学》.皮连生。 华东师大出版社。 2003出版。
八、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方法
考核方式:考查(笔试)
成绩评定办法:平时成绩×30%﹢ 考试成绩 ×70% =总成绩。
平时成绩按照课堂表现、作业、平时考勤评分,采用百分制。
教育心理学课程大纲
课程 课程学分 课程总学时 适用专业 应用心理学。一 课程概述。一 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专业必修课程,学时,学分。本课程在本专业整个课程体系中处于专业核心地位,是师范专业的必修课程,具有使学生具备基本的教育教学方面的心理学知识和基本教师素养的作用,还具有将基础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心理学史 人格心理学 ...
14级《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
教育心理学 考核大纲。课程类别 专业选修课。课程课时 32课时 2学分。考核对象 汉语国际教育本科 考核方式 考查。一 命题原则。试题主要测试考生对本课程的基础理论 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命题考试的广度和难度要符合大纲的知识范围和能力要求,同时结合学科特点...
《教育心理学》课程考试大纲
一 课程的性质与设置目的 教育心理学是国家教师教育教学计划所规定的教育专业必修课程,是面向全校师范教育专业开设的专业课程,同时该课程是学生学习教育学 学科教育学 班主任工作方法等教师教育相关课程的基础课程。教育心理学课程是教师职前培养的教育类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开设,使接受培养的学生初步具备将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