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作业

发布 2020-02-27 14:09:28 阅读 4783

小学数学作业2“将文本转化为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合理交流中经历知识的形成、发展和再创造的过程”是课改以来数学学习的重要转变。在教学中如何实现文本到活动的转变,请选一课中的一个活动,谈自己在教学中是如何设计、组织教学活动的。

要求:字数不少于300个。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租船》一课教学反思

租船》这一课是在学生能正确计算有余数除法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学会灵活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根据《课程标准》的理念,本节课充分地体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租船”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是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在教这一课时,我是通过创设同学们租船的情境,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有余数除法的有关知识,让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以后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时,我先演示课件图,让学生说一说从情境图中得到了什么信息,然后提出课本中的问题。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结合实际想一想,怎样回答问题。 学生都知道要利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计算,可是在最后的“答”这一环节就出现了问题,大部分学生都想37÷4=9(条)……1(人),所以“至少要租9条船。”他们没有想到多出来的1人。

还有学生对于安排的合理性掌握也不算好,他们不知道怎样的安排才是合理的。在理解 “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不会写答。所以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

本节课的不足是:学生在练习时探索的空间还不够,虽然学生在解决有余数的问题时大部分孩子基本上都已经会计算,但在写商和余数的单位名称时还有几个孩子写不对,在理解 “最多”、至少“的意思时还存在一定的难度,所以不会写答。所以老师在上课应尽量多给学生一些主动探索的空间,多设计一些动手操作的游戏和活动,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可能会发挥得更好一些,体会得更深一些。

1、出示挂图,找数学信息。

师:这是租船处提供的资料,哪位同学来学着管理员的样子,向同学们介绍一下那里的情况?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每只船限乘4人。

每只船每时3元。

2、提出数学问题。

师:根据管理员提供的情况,我们要考虑哪些问题呢?

师生共同讨论,确定问题:

名同学去划船,至少要租几只船?

元钱最多能划几时?

(根据本班实有学生数,对例题进行改编,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机,使课堂充满生机,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3、解决问题(1)

(1)、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计算。

37÷4=9(只)--1(人)

(2)、至少要租几只船呢?(理解“至少”。)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想法。

(3)、指名在全班同学面前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得出结论:至少要租10只船。

(5)、师:37名同学10只船,你认为怎样分配比较合理?(请学生分组)

(6)、小结:小朋友们真能干,不仅解决了租船的大问题,还帮老师分好了组。谢谢你们。

但是我们身上带的钱不多,到时可以划多久而又不超支呢?

4、独立解决问题(2)

试一试:每只船每时租金3元,10元钱最多划几时?

计算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想法,注意帮助学生理解“最多”。

片段。师:春风送暖,万物复苏,柳绿花红,莺歌燕舞。

多么明媚的春光呀!老师打算和同学们一起去公园划船,你们说好吗?现在我们先来好好安排一下这次活动。

(联系实际,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划船一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师出示p7主题图,引导学生观察。

师:在图中你看见什么了?

1. 寻找信息:每条船每时3元、每条船限乘4人。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名同学提问并解答)

2. 提出问题:至少要租几条船?

3. 解决问题。

师:请你用你喜欢的方法在练习本上解决这个问题。

看来我们真是各自有各自的妙招,下面我们分小组讨论一下,互相说说你的方法以及你是怎么想的。

( 在个人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交流时围绕:你是怎样想的,如何列式,怎样回答问题。)

预设1:画一画,圈一圈。

预设2:摆一摆。

预设3:列算式。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21÷4=5(条)……1(人)

至少要租6条船。

你认为怎样分配合理?请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你的分配方案。(学生各抒己见)

学生可能出现如下方案:

(1)其中5条船,每条船4人,还有一条1人。4×5+1=21。

(2) 其中4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两条船,一条2人,一条3人。4×4+5=21。

(3) 其中3条船,每条船4人;另外3条船,每条船3人。3×4+9=21。

(学生学习用有余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简单的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在解决这类问题时,让他们结合实际来思考,如上面租船的问题……至于这6条船怎样分配更合理,提示动脑想一想,但分配时不能违反“限乘4人“这个规定。)

“试一试”请你先默读题目,自己好好想想这个题目。然后在练习本上解决。

条件:每时租金3元。问题:10元钱最多划几时?

先小组讨论怎样列式,并完成在练习本上。

10÷3=3(时)……1(元)

答:10元钱最多划3时。上面的横式中1元表示什么?为什么不能划4时?

乘车教学片段。

乘车》是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加减法中的其中一课时,我在上这一课时设计了“模拟乘车”这个小游戏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讲台模拟成公共汽车,我扮演司机,请7位同学做乘客进行现场表演。在表演的时候我配以旁白。

现在1路车上有2名小朋友,“嘟嘟”我们要出发了,汽车在路上飞快的奔驰着,实验小学到了,请看上来了3名乘客,那么现在有几名乘客?

生:有5名,师:你是怎样算出来的呢?

生:原来车上有2名乘客,上来了3名。我是用加法2+3=5算出来的。

师:当汽车正准备开的时候又有两名乘客跑来了(2名学生边跑边喊:等一等),引导:现在车上的乘客人数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1:我是用5+2=7算出来的。

生2:我是用2+3+2=7算出来的(老师板书)。

师:那么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个算式里的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2表示车上原来有的人数,3表示到实验小学第一次上来的人数(师引导(学生说),2表示到实验小学第二次上来的人数,7表示现在车上的总人数。

师:刚才我们看同学表演知道了车上一共有7个人,如果只看算式,那么这个算式你是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呢?

生1:可以先算2+3=5,再算5+2=7

生2: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加得出来的数再与后一个数加起来。

小结:三个数相加,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先算前两个数,然后再用前两个数的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

师:现在1路车继续前行,到新华书店了,有5个乘客下车,又有1个乘客上车(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孩子们养成要排队上车和从前门上车,后门下车的习惯),引导:现在车上的乘客人数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你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算出来的?

生1:我是用7-5=2,2+1=3算出来的。

生2:我是用7-5+1=3算出来的(老师板书)。

师:那么哪位同学能说说这个算式里的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生说:5表示到新华书店上来的人数,1表示下去的人数,3表示现在车上的总人数。

师:刚才我们看同学表演知道了现在车上一共有3个人,如果只看算式,那么这个算式你是先算哪一步再算哪一步呢?

生1:可以先算7-5=2,再算2+1=3

生2:先把前面两个数相减得出来的数再与后一个数加起来。

小结:加减混合运算,计算时按从左到右的顺序计算,即先算前两个数,然后再用前两个数的得数与第三个数相加或相减。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乘车》一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和教学中,领悟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与运算规律,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

在教学中,我努力立足于新课标的精神,根据一年级儿童的思维特点,创设“乘车”的具体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学习,在情境中探索,使学生能够通过“上车”、“下车”、“上车又下车”的情境,加上适时的穿插引导:“现在车上的人数有什么变化?为什么?

”“你是怎么想的?”让学生自己发现了问题,提出问题,大家合作解决了问题,并在具体的上下车情境中,领悟到连加、连减、加减混合的意义和运算规律,学会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简单的数学问题。同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让孩子们养成要排队上车和从前门上车,后门下车的习惯。

突破了教学重点,完成了教学任务。

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脸,认真观察的眼神,抢着来回答问题的热情,且回答的语言大部分都是比较完整的(因为我平时上课就一直很重视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训练孩子们把话说完整),我感到很高兴。兴趣不是天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对所学科目的加深而产生,也可以通过老师的指导或家长、朋友的影响加以培养,它也可以因为遇到困难无法克服而逐渐消失,也可以通过帮助或辅导解决了困难而恢复。在一年级数学教学中,努力创设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在玩中学,学中做,不仅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也调动了他们的各种感官系统。

使教师“易教”,学生“乐学”,不失为一种简单有效的教学方法,学生喜欢学的东西。他就会认真去学。因此,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和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以上是我上这节课的一个教学片段和一些体验及感悟。对于低年级孩子兴趣是激励他们好好学习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因而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爱做游戏和争强好胜的心里特点,设计一些游戏,让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引导学生有旺盛的**欲望,在游戏活动中调动大家共同参与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让孩子寓教于乐。

左右》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内容。本节主要内容是在活动中学习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学生在此之前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要在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

左右作为一种空间关系,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却又一定的思维难度,尤其相对性,教师以活动为基本方式,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习,突出一个“悟 ”字,让学生活动中‘悟’出左右概念的方向性与相对性。

1.通过融入情景来促进学生“悟”

2.通过比较促进学生“悟”

3.通过形象表述来促进学生“悟”

教学目标。1、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具体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确定,理解左右的相对性,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2、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有关左右的生活实践问题,注意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创新能力;

3、培养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浓厚兴趣,合作自主的探索精神;

重难点。重点:认识左右的位置与顺序并能正确确定左右的方向,能学以致用。

难点:体验理解“左右”的相对性。

教学对象分析

一年级儿童以形象为主,好奇、好动,让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创设有趣的情境,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

教学策略及教法设计。

本节课应以教师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人的教学指导下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紧紧围绕“左右”这个中心, 让学生在丰富多采的数学活动中学习数学,如游戏操练、学具操作、用眼观察、动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等,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此外,教师艺术性地融入语言点拨、游戏设计、多**演示于一课,使之有机交织,显得自然而有层次 ,既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又增长学生的智慧。课上让每个学生都体会到成功的快乐,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愉快的发展。

继续教育作业

教师如何指导学生有效学习案例。以 文化生活 第八课 在文化生活中选择 的教学为例。凤阳总铺中学陈芳芳。课堂教学的出发点和和落脚点是促进学生学会学习,促使学生全面的发展。它不在于教师讲了什么 讲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学了什么 学了多少。有效教学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进行教学后,学生能获得具体进步...

继续教育作业

结合实际,将电功率教学落到实处。黟县渔亭初中汪云海。电功率是用来表示用电器消耗电能快慢的物理量。在沪科版九年级第十六章,包括的主要知识有 电功率的概念 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测电功率三部分知识。是初中电学的重要内容。一 电功率概念的建立。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引入很重要,由于在八年级物理我们已经学习过...

继续教育作业

一 作业内容。微课 已经为老师们所熟悉,利用微课,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学生可以进行自主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请各位学员结合本次远程培训中的所思所感和教学实际,根据科学出版社中学信息技术七年级或八年级的教学内容,任选一课题,围绕该课题中的一个知识点讲授,制作成微课并提交微课教学设计。二 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