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于那些在学习中经常犯错,还“屡教不改”的学生,教师需要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让学生加大练习来克服学习错误。(
分析:教师对于这样的学生反复讲解是对的, 学习的过程是反复的,作为教师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及时发现孩子的闪光点即使表扬,激发其自信,帮助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简单地夸奖未必是对学生积极的反馈,中肯而具体的批评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
分析:表扬要具体。应特别强调孩子令人满意的具体行为,表扬得越具体,孩子对哪些是好行为就越清楚。
例如,孩子看完书后,自己把书放回原处,摆放整齐。如果这时家长只是说:“你今天表现得不错。
”表扬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因为孩子不明白“不错”指什么。你不妨说:“你自己把书收拾这么整齐,我真高兴!
”一些泛泛地表扬,如“你真聪明”、“你真棒”虽然暂时能提高孩子的自信心,但孩子不明白自己好在**,为什么受表扬,且容易养成骄傲、听不得半点批评的坏习惯。
批评应从爱护孩子,提高其品德的愿望开始,以信任孩子能改正错误的态度结束。成功的批评应达到让孩子明辨是非,内化为自我批评和激励的目的。
所以,简单地夸奖未必是对学生积极的反馈,中肯而具体的批评也可以为学生提供积极的反馈。
3、为了在教学中保持开放性,教师不应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预设。(×
分析:因为学习是动态的,所以老师会发现课堂教学不可能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你可能已经做了很仔细的准备,但是,很可能在课堂上还会碰撞出很多新的东西。
学生作为一个学习者,学习尽管是个体的独特经历,但并不是封闭的,因为他(她)不是在真空中学习,他(她)一定会受到周围老师、同学对他(她)的影响。当然反之亦然。作为老师,我们帮助学生学会一种开放的学习。
这个开放就意味着学习不仅局限于书本,不限于课堂。让学生学会从生活中学习,做中学。所以,为了在教学中保持开放性,教师应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预设。
4、班杜拉通过实验发现观察学习并不一定通过模仿行为表现出来。(
分析:班杜拉的实验告诉我们:学习不等于模仿,是一种内在的变化。
我们教学中所说的培养学生的思维模式、价值观、审美情趣更是一种内在的变化。学生没有表现出模仿行为不等于他没有学习。
5、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需要精讲多讲,把错误消灭在萌芽状态,这样,学生的思维才不会“跑偏”。(
分析:对于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教师要预设,但是绝对不能代替孩子的思维。孩子的出错也是一种思维活动,关键是出错后帮孩子找到错误的原因再进行正确引导,树立正确的思维方式。
6、所谓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
分析:学习中有正向的迁移,也有可能发生负向的迁移。正向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促进作用。反之,负向迁移就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有阻碍或干扰。
7、尊重个别差异就是要相信“行行出状元”。(
分析:学习风格是个体差异的一种表现,此外,在学校教育中还会涉及到学生很多个别差异的表现,比如智力上的差异,气质类型的差异。作为老师,要尊重学生个性的差异,教育时要因材施教,因人而异,充分尊重孩子的个性,让他们的特长得到中分发挥,百花齐放。
8、练习曲线是一条不平滑的曲线,表明学习进程是匀速的。(
分析:真实的学习过程不是物理学中的匀速运动,它是波动的;不匀速,会反复,甚至会停顿。如果学习的进程是匀速的,那么练习曲线应该是什么样的线条呢?
应该是条直线。但是我们看到练习曲线并不是直线,都是曲线,可见学习的进程是不匀速的。所以,真实的学习进程,就象练习曲线所展示的,它并不匀速,有时快,有时可能会慢。
二、讨论与分析。
答:读了材料,我认为,在教育中要使用必要的惩罚,但一定要把握好度。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
“凡是使用惩罚有益处的地方,教师就应当使用惩罚。”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若使用不当,将会造成教师与孩子的对立,妨碍正常教育的实施。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教师却往往以长者自居,要孩子听命于自己,凡违反自己命令的孩子往往被视为“调皮捣蛋”“不听话”,随之而来的便是批评甚至惩罚。
孩子出现“对抗“行为一定事出有因,且这正是其独立意识和自主性萌发的表现,因而遇到冲突,教师要先究其原因,再做处理。教师要善于作自我反省,而不能只从孩子身上找问题。因为有时恰恰是自己的教育行为不当而导致冲突。
教师可以算得上是孩子心目中最富有权威的人了。所以教师的评价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如果教师以正面教育为主,能关注到孩子的点滴进步并予以肯定,孩子就会感受到自己是被老师关心的,而且是能干的,只要自己有进步,老师总会很高兴,从而进一步引发孩子学习的内在动机,使之能够轻松愉快、自信地去学习。
如果教师总是将目光盯在孩子的缺点上,孩子往往会灰心丧气、自卑,怕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从而严重地影响其心理健康。因此,在教育孩子时,教师要注意掌握惩罚的尺度,讲究惩罚的场合,注意惩罚的效果。
一、 惩罚要与教育相结合。
教师要清楚惩罚的目的是在于抑制并消除孩子的不良行为。因此,教师在实行惩罚时,要对孩子讲明所犯错误的危害,使孩子明白自己行为错在**,为什么要受到惩罚,要使被惩罚的孩子心理上和身体上能接受。教师在进行惩罚时,一定要深入了解情况。
摸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力求使受罚的孩子心服口服,如果教师只进行惩罚,不进行教育,往往会使被惩罚的孩子产生抵触,对抗情绪。如果教师在对孩子惩罚时以势压人,而会大大降低教师的威信。
二、惩罚要考虑行为动机。
从心理角度说,人的行为受动机支配,动机不同产生的行为后果也不同。教育孩子也是如此。但是,孩子的年龄尚幼,思维能力还很弱,考虑问题不全面,为此,常常会出现好心办错事的情形。
如:小麦解剖小狗是为了弄清楚小狗的生理构造,类似这种出于良好动机而产生的失误行为,如果因此遭到老师的惩罚,则可能会挫伤孩子热爱劳动的积极性,甚至会使孩子从小养成做事畏首畏尾的性格。因此,针对这种情况,教师要慎重对待,要首先充分肯定孩子积极的一面。
三、惩罚要讲究方式。
教师要根据孩子错误的程度和所造成的后果,分别处于不同的惩罚。比如:校长针对小麦的行为,做出了让他画解剖图作为惩罚的做法,就是非常适宜的教育方式。
2019研修专题一作业
2013年小学数学远程研修专题一作业及答案。一 判断。1 分析 我认为,学生在学习新知的过程 错很正常,面对这样的情况,教师一定要有耐心,有一颗宽容之心。不过教师也应把握好一个 巧 字,把好学生的情感脉搏适时切入,把握好学生的出错根源对症下药。教师需反思自己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但一味的讲解只会增加学...
2019教师研修专题一作业
8 练习曲线是一条不平滑的曲线,表明学习进程是匀速的。分析 练习曲线是一条不平滑的曲线,真实的学习进程,就像练习曲线所展示的,它并不匀速,有时快,有时可能会慢。而且,在这个过程当中,会有反复,并不是不断地进步的。它会有波动,甚至在某些时候,会停顿在那。二 分析。读了这个故事,感受颇多。故事中的校长是...
2019教师研修专题一作业答案
1 对于那些在学习中经常犯错,还 屡教不改 的学生,教师需要不厌其烦地反复讲解,让学生加大练习来克服学习错误。错 分析 教师不厌其烦地讲解,让我想到了 错一罚十 这种教育方式都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所以做为老师不能机械教育学生,应把 被动 变为 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