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英语教法初探 教育

发布 2020-01-01 23:34:28 阅读 6701

文献标识码]a1.引言。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本科阶段高年级的一门难度较大的专业主干课。较多的生词、较难的结构、较长的篇幅和较深的观点往往让教师和学生颇感棘手,难以适应,而传统的以词句为重点、以语法为中心的基础英语教学方法已不适应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随着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课程层次的提高,有必要对高级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

基于多年的高级英语教学经验和同其他教师的教学交流,笔者归纳总结出了高级英语课程的几种教学方法,愿在此抛砖引玉,以期达到相互切磋、共同提高之目的。2.教法**。

本文所称的教法,是指具体的教学方法,而不是指总括多种具体教学方法的教学体系或总体的教学原则。任何具体的教学方法都各有所长,难免其短。对于这些具体的教学方法,教师可结合自身、学生和课文的实际情况,取其所长,弃其所短,兼收并蓄,合理使用。

2.1文化差异法2.2文体归纳法。

高级英语内容丰富,文体多样,有叙述体、描写体、说明体、议论体、科普体等。不论哪种文体的语篇,都在长期的使用中形。

成了特定的模式,具有区别于其他语篇的组织结构(王佐良,1987:167)。一方面,文章的体裁不同,其组织结构和特点就不一样;另一方面,同一体裁文章的结构都有着共同的规律和特点。

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不同文体文章所具有的不同篇章结构,帮助学生理解。讲解课文时,有必要先确定文章的体裁,这将有利于学生对文章主题的归纳、对文章结构的分析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如《高级英语》第二册第一课face to face withhurricane camille(张汉熙,1995:

1)属于叙述体,其开篇部分就对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背景作了全面的介绍;中间部分描述事件的发展与冲突;最后是事件的结局以及它给人们留下的启示。具体地讲,该课的前六段属开篇部分;七至二十七段属中间部分,也是全文的重点;此后为结尾部分。文章的最后,作者借koshack祖母之口,用直白的语言道出了“we lost practicallyall our possessions, but the family came through it.

whenithinkofthat,irealizewelostnothingimportant.”(张汉熙,1995:9)之语,表达了“生命高于一切,精神胜于物质”的观点,让读者在体味飓风的肆虐之后被这种伟大的思想和乐观的精神所深深感动。

2.3内容导入法。

高级英语中有些文章不仅篇幅较长、语法复杂,而且在语言艰深的同时还涉及逻辑分析和思维推理,对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思维能力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教材中那些口语性强、结构松散、

内容跳跃、颇有“意识流”特点的文章,学生一旦在理解上走入歧途,教师就要花极大的精力才能把他们“拉”回到正确的途径上来。对于这些文章,教师可在课前给学生以比较完整的内容引入,概括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特点,以及文章的段落层次和段落之间的逻辑关系,给学生一条清晰的主线和全景式的印象。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学生在正确的方向上预习课文,不走弯路。

如《高级英语》第二册第三课pub talk and the king’senglish(张汉熙,1995:35),如果没有教师的内容导入,学生就会从一般标题常识出发认为这是一篇说明文,作者将在文章中阐述说明“酒吧闲谈”同“标准英语”之间的关系,然后在这一预设主题的影响下被文章内容搞得晕头转向,不知所云,找不到北。其实,这是一篇议**,论点是“闲谈有其独特的魅。

力”(conversation has a charm of its own)(ibid.);然后作者用他几天前在酒吧进行的一次闲谈为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而那次闲谈的内容是“标准英语”。为了佐证自己的观点,作者在文中有意地使用了十分口语化的语言和结构。

有了这些预先的内容作铺垫,从整体上搞清了作者的论点、论据以及论证方法和过程,就比较容易把握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不被细枝末节所左右,做到“见木更见林”。2.4语篇分析法。

语篇是指超出句子之上的语言单位,常常由一连串的言语或句子组成(黄国文,2001:6)。语篇教学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全新。

的教学模式,它要求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观点、结构和特点,培养学生宏观的分析能力和赏析能力,克服“一叶遮目”的现象。在这里不妨把这种语篇分析的观点推而广之,用它来指:在一定的语篇中理解掌握某些句子的确切含义。

学习高级英语的学生都有这样的感受,即有时一个句子的语法结构简单明了,句中也没有生词,但就是搞不清它的真正含义。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就在于缺乏语篇分析能力,不能把这个句子放在一个特定的语篇中去分析考虑,从而导致了虽然理解其语法含义却无法理解其语义含义,虽然理解其表层含义却无法挖掘其深层含义的现象。如《高级英语》第一册第九课有这样一个句子“it was a splendidpopulation―for all the slow, sleepy, sluggish-brainedsloths stayed at home”(张汉熙,1995:

153)(这可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啊――因为所有那些反应迟钝、睡眼惺忪、笨头笨脑的傻瓜们都呆在家里)。如果没有语篇分析,这个简单的句子会让学生摸不着头脑:上下文都是在歌颂当地百姓,怎么这里突然又说他们是些反应迟钝、睡眼惺忪、笨头笨脑的傻瓜呢?

这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换个角度在特定的语篇中分析思考:反应迟钝、睡眼惺忪、笨头笨脑的傻瓜们都呆在家里,也就是说在外面的每个人都是反应机敏、精神饱满、聪明伶俐。原来,在这个语篇中,马克?

吐温是用一种幽默间接的方式赞扬他在当地所碰到的所有百姓那种勤劳奋进斗志昂扬的开拓精神,而毫无贬低减损之意。2.5背景介绍法。

语言与它所处的社会背景息息相关。一篇文章,不论何种体裁,都有它具体的社会背景,都反映着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历史现象。背景材料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提高赏析能力的重要渠道。

对高级英语中那些有着深厚特殊社会背景的文章,如果没有相关的背景介绍作支撑,学生就会出现理解偏颇,曲解意图甚至无从理解的情况。高级英语教材中相当一部分文章写于上世纪60―80年代,现在的学生难免由于不熟悉背景知识而感到困感。针对这种情况,必要时教师应向学生介绍相关的背景知识,给他们营造一个必要的背景氛围。

如《高级英语》第一册第四课everyuse(张汉熙,1995:53)。这是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艾丽丝?

沃克上世纪60年**成的一篇短篇**。故事围绕着两个女儿向母亲争要两床旧被单展开。它的语言浅显易懂,口语性强,读起来像是一部轻喜剧,学生在表层理解上不会有什么困难。

但如果缺乏必要的背景知识,学生就会觉得它平淡无奇,味如嚼蜡,甚至会感到迷茫困惑,百思不得其解:不就是两床破被单吗?有什么值得争来争去,弄得姐妹俩翻脸不欢而散呢?

而事实上,这篇**有着深厚的写作背景。作者本人是一位十分关心黑人文化遗产的作家,上世纪60年代美国爆发了声势浩大的黑人民权运动,黑人文化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由于对黑人文化缺乏深刻认识而只求表面形式、忽视本质内容的现象。

不少年轻黑人就像故事中的大女儿迪伊一样,以为梳非洲发型、穿非洲服装、吃非洲食物、挂非洲制品就是尊重黑人文化,就是继承黑人传统;

而还有些年轻黑人就像故事中的小女儿麦吉一样,只是简单地从个人感情出发想继承黑人文化,但却无门无道,缺少方法。作者的写作意图是通过这样一个故事,批评当时盛行的那种对黑人文化流于形式、只做表面文章的浅薄现象;同时告诫人们继承黑人文化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任务,远非仅凭朴素的个人感情就能完成。有了以上这些相关的背景介绍,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就会容易得多,深刻得多,准确得多。

3.结语。

高级英语是英语专业高年级的一门专业“大课”。它内容丰富,词汇量大,语言地道,涉及面广。无论从课时的分配、教师的重视,还是从知识含量、语言难度来讲,它都当之无愧地是“重头戏”,在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对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可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其法,不尽相同,但教师应该勇于探索,不断总结,互通有无,取长补短,努力寻找适合自身条件和学生情况的教学方法。教师在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的同时,还应努力使学生有长足的收获,使学生的英语学习步入一个更高的层次境界。

小学英语教法初探

余盛英。山阳县南宽坪镇中心学校邮编 726407 内容提要 如何教好英语 是大多数英语教师头痛的的问题,初入教师行列的我也不例外。在教学中,我摸摸索索的艰难行进着,几年下来,总结了几条不成熟的经验 把快乐带进英语课堂,营造愉快的语言范围,开展多种活动,注重语言的操作与运用,强化教学情感,建立以人为本...

小学英语“造句”教法初探

小学英语 造句 教法初探。作者 赵晓岚。教育界 中旬 2014年第09期。造句在英语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说是起到承上启下的双重作用 其一,造句能够检验学生对单词的掌握程度,更有意义的是学生对单词灵活与正确的运用 其二,造句为以后的写作打基础,提高学生应用英语的能力。其实,学会熟练的造句也...

英语高效课堂教法初探

熊杏荣。武汉市新洲区区直属机关第二幼儿园湖北武汉。摘。要。新时期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无疑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场巨大变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也就成了教育界人士。常常谈论的论题。教学 一词中的教,在英文中为 有 给人示例 的意思。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并不是指教师教得认不认真 教学内容有没有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