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上册教案1 4单元

发布 2024-04-09 12:10:01 阅读 2427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 教材分析。

本单元共安排了8个例题:例1(统一长度单位);例2、例3以及相关内容(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例4、例5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米,用米量);例6、例7以及相关内容(认识线段,量画线段);例8(估测、解决问题)。

1. 统一长度单位。

在呈现测量情景时,先让学生观察一个长度单位(1庹、1拃、一个脚长)的长度;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长度单位作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用同一单位“拃”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引导学生发现同样是一拃,但长度也因人而异,测量结果也会不同,从而得出结论:

统一长度单位很有必要;

2.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

1)认识厘米。

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再让学生量一量一个田字格的宽度和图钉的长,让每个学生都清楚1厘米到底有多长,建立1厘米的直观表象。

2)用厘米量。

注意指导学生具体量的方法:要把尺的“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再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纸条的长度就是几厘米。从而领会测量时,尺的刻度“0”要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

3. 认识米,用米量。

1)认识米。

借助米尺帮助学生建立1米的实际表象。如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将两臂伸平,用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初步建立米的长度观念。

根据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让学生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知道1米=100厘米。

2)用米量。

通过让学生量一量自己的身高、黑板、教室门等建立米的长度概念。

4. 认识线段。

线段是几何初步知识中比较抽象的概念,教学时应注意用语的科学性。不能将实物或实物的“边”等同于“线段”。让学生体会到:

线段是直的。用尺子画给定长度(限整厘米)的线段时,要注意画法的指导:注意从尺的“0”刻度开始画起,是几厘米长的线段就画到尺子几厘米的地方。

5. 解决问题。

利用长度单位的表象,引领学生以熟悉的长度为标准判断物体的长度。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实际测量经验后,让学生尝试进行长度估测,并通过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二、 教学目标。

1. 通过让学生观察,亲身体会1庹、1拃、1个脚长活动,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 使学生通过操作,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 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和整米)。

4. 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会用尺子量线段的长度,会按给定长度画线段(限整厘米)。

5. 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让学生尝试估测物体的长度,初步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6. 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

1. 在活动中,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2. 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四、教学建议。

1. 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

2. 应充分利用教材的资源。

3. 应全面了解学生对长度单位观念建立的能力。

4. 引导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例如“认识米”一课,要让学生通过操作、探索来体会厘米和米的关系。

因此教师应给学生创造条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操作、尝试,要让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做他们想做的,在做中理解知识。

5. 应注意结合教学,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本单元蕴涵的思想品德的因素很多,教师可以适时地加以渗透。

6. 应采取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因为**学习需要充分全面地观察问题或事物,找出其本质特征,摒弃其非本质特征。

但学生年龄小,观察能力有限,通过小组合作,可以互相启发,互相补充,使问题得到比较清晰全面的认识。本单元的内容都可让学生自己探索。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认真倾听他人意见、虚心向他人学习的好习惯。

五、课时安排: 4课时。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在整个小学数学知识结构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是以后学习万以内的加减法,以及小数加减法和分数加减法的基础,因此引领学生学好加减法至关重要,为了突破重难点,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上突出了以下几点:

1. 从学生熟悉的事例出发,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加减法的动机和兴趣,同时借助具体情境较直观地理解。

2. 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记忆、理解知识,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注重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计算不仅仅是要求学生会正确地算出结果,更重要的是运用计算解决问题;反过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也进一步巩固了计算方法。

二、教学目标。

1. 借助小棒、圆片等直观学具的操作,使学生探索并发现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算理和算法,能正确地计算100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试题。

2. 使学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竖式的简便写法,能正确、灵活地计算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试题(包括含有小括号的)

3.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与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有着密切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

三、教学建议。

学生在生活经验和理解能力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教师在教学时应尊重这种差异,同时在教学设计上要面对这些差异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提倡计算方法的理解和灵活运用。学生对加减法的理解建立在经验积累和亲身体验的基础之上,教师应多让学生实际动手操作,不断丰富其直观经验,引导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练习要采用多种有效的形式。

四、课时安排。

1. 加法:3课时。

2. 减法:5课时。

3.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5课时。

第二单元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二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14《落叶》教案1浙教版

落叶。教学要求 1.复习字词,训练朗读。2.认识标点符号 初步了解比喻句的形象性。3.激发了解决秋天特征的热情。教 学 具 落叶 实物 落叶 剪贴 金色 落叶项圈。教学过程 一 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第十一课lu y 1.看拼音记字 落叶。学生说,老师书 2.记 叶 什么结构?怎么记?说说你还知道什么...

小学二年级体育教案 14

备课日期 上课日期 序号 2 34教材1 持轻物掷远2 游戏 钓鱼 重点投掷动作的挥臂鞭打动作难点课的目标课的顺序。1 通过持轻物掷远的学习,争取有80 的学生学会简单的单手投掷动作2 进行挥臂投掷练习,发展身体灵敏 协调能力。3 在分组练习中提高学生的相互帮助 相互合作 公平竞争的能力。4 在游戏...

语文版二年级上册秋天教案 14

秋天 教学目标 1 运用随文识字及复现的方式识记 黄澄澄 梧桐树 当做 催 等生词,指导漂亮书写 梧桐 2 借助 及语言情景理解 黄澄澄 当做 催 等词语,通过圈一圈 做做动作等形式感受 游 藏 爬 跑 等一连串动词的运用使句子表达更具体 3 通过不同形式 不同层次的读,指导学生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