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二年级语文下册享受森林教案沪教版

发布 2024-04-05 01:25:12 阅读 2910

一、教材分析。

课文写了一个可爱的小女孩精心护理小樟树苗,并和小树苗一起长大的事。

文中的主人公樱樱是个富于幻想的小姑娘,她的愿望是有一天能到森林里去玩。爸爸告诉她一片小樟树苗长大以后就会成为一片森林,樱樱听了爸爸的话后精心护理樟树苗。小树苗伴随樱樱一起成长,樱樱终于在她的小树下享受到她的森林了。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自学生字的能力。但教学中不可忽视容易混淆的字形、字音的教学,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加以重点反馈。学生的朗读能力相对比较稚嫩,教学中应采取多种策略,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要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感悟,感悟中有感情朗读。教师还可以通过范读帮助学生情感体验。本阶段学生自主积累和应用语言的能力不强,需要教师在课堂中培养,可以采用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如想象、游戏等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积累语言、应用语言。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目标一:能用科学的方法识记“樱、樟、杂、铺、繁、丫、阴、嘻”8个生字,并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字词教学仍然是低年级语文教学很重要的一个部分,本篇课文中有8个生字,其中 “樟”是翘舌音,“杂”是平舌音,“樱”是后鼻音,“阴”既是前鼻音又是一个整体认读音节。教学时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拼一拼、读一读。“繁、樱”字虽不要求书写,但它笔画很多,所以可以板书示范一下。

目标二:通过朗读,感受樟树的勃勃生机,并积累描写树木的词句。

本课语言儿童话,通俗易懂。有一句描写樟树的句子,值得学生积累。文中还有较多描写树木的词语,比如“茂盛、繁密、朝气蓬勃”。

这几个词语说明了在樱樱的精心护理下,小樟树苗长得枝繁叶茂,充满生机。理解了这些词语有助于更好地理解课文。当然,词语的理解不能只停留于词语解释,只有在语境中理解,才能更好地运用。

目标三: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樱樱如何照顾樟树,享受她的森林,感受樱樱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

这是课文学习的的情谊目标,是学生在学完课文之后所能感受到的。初始时的情景创设,几次想象说话训练,都能让学生深深地感受到这一点。最后他们也完全能通过自己的读和说把这样的情感表现出来。

引导学生投入地朗读,能够读有所获,积累语言。

四、教学设计。

研究了教材,制定了教学目标后,我对课堂教学进行了如下设计。

一、注意语言的积累,在语言实践中积累,在积累的基础上再实践。

1、词句的积累。

“茂盛、繁密、朝气蓬勃”这些描写树木的词语是要重点积累的。积累首先就要理解,理解并不等于解释,理解应是明白作者用词的意图,用词的方法。教学中,先让学生给“茂盛、繁密”找找近义词,通过补充词语“枝繁叶茂、枝叶繁茂”结合理解。

接着再通过**的演示,从视觉感官上形象地感受到,这“茂盛、繁密”的樟树就是朝气蓬勃的,就是充满生机的。他们自然而然地就能读好句子,读出气势了。

文章是由句子组成,要求学生积累的句子必定是在文章中比较关键的。教师不是把要求学生积累的语句直接从文中呈现出来,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圈划出关键的句子。经过反复的练习,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说话的训练。

当学生能把生活中的画面转换成语言时,就学会了“使用”语言。在课堂中应多给学生创设情景,给予他们语言训练的空间和时间。因此在教学开始,我让学生借助**,先说说自己描述一下森林,初步感受森林与人之间的关系。

话不求多,一句两句即可,但务必要求语句完整、通顺。了解了樱樱对森林精心护理,借助板书自己来说说看。可以用自己的话,也可以用文中的词句。

最后拓展想象,让学生根据说说人们会在樱樱“森林”里做些什么。这样通过说话练习,或应用文章语言,或自己发散思维,从而完成语言积累中高层次的目标。

二、在读中感受情感,学习语文知识。

朗读是学生积累语言的方法之一,本篇课文的教学也体现了以读为本的精神。文中,语言儿童化,通俗易懂,且耐人寻味。特别是描写樟树朝气蓬勃的句子,既要学生通过朗读积累,又要学生在不断朗读的过程中,感受情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中教师适当的朗读指导,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学习语文知识。在描写樱樱精心护理小树苗时,作者从四个方面进行描写,分别是“泥土干了”、“长出了杂草”、“刮大风了”、“寒流来了”这四种情况,中间使用了“分号”。我们可以通过引读点拨,让学生认识分号,初步了解分号的作用。

三、培养质疑意识,解决课文难点。

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让他们自己经历一个探索发现的过程。有疑问,就会带着问题去读课文,会很快地关注到相关的内容,反复阅读,所以质疑意识的开启、质疑能力的培养对阅读能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这篇课文比较通俗易懂,老师让学生对文中最后一句话——樱樱笑嘻嘻地说:

“这是我的森林。我在享受我的森林呢……”进行质疑,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比较简单,这是符合二年级的特点的,孩子们关注到的是为什么樱樱说她在享受她的森林?从而引出了本课的一个难点。

通过质疑,引导学生仔细读文思考,从而读懂樱樱是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了自己的森林,也享受了自己的森林。

附送: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下册亮亮捉虫1教案浙教版。

教学目标。1.学会生字“茄、豆、瓢、蚜、专、蔬”,理解有关词语。

2.能说出七星瓢虫和二十八星瓢虫的一些特征。

3.知道要保护七星瓢虫,消灭二十八星瓢虫。

教学重点。学习字、词;知道七星瓢虫和二十八星瓢虫的特征。

教学难点。蔬”的字形;用自己的话介绍七星瓢虫和二十八星瓢虫的特征。

教学过程。一、情境说话。

出示课件:菜园里种着茄子、土豆、南瓜。

1.看图说词:谁能看着画面说几个有关的词语?

2.学习字、词:

1)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击课件在图下出示:

qié dòu shū

茄子土豆南瓜蔬菜菜园。

读读词语,咬准字音。

2)谁能想办法记住“茄、豆、蔬”的字形?(任意选择一个向大家介绍记忆方法),重点指导“蔬”的字形。

3.用词说句:

1)用其中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说一句话。

2)用“( 和( )都是蔬菜”的句式说话。

二、揭示课题。

市场上的蔬菜很多,这些蔬菜都是农民辛辛苦苦培育出来的,可菜园里时常有虫出现,今天,我们就来认识几种菜园里的虫。

出示课题)亮亮捉虫。

三、自学感知。

初读课文,课文向我们提到了哪几种菜园里的虫?

在学生回答基础上,出示课件:初步认识七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蚜虫。

四、细读深究。

1.我们是从哪一自然段中找到了这三种虫的名称的?(第四自然段)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仔细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一些什么?

用自己的话一点一点说,在小组中轮流发言)

3.组际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师随机点击课件:

七星瓢虫:身上有7个点儿。

图)是消灭蚜虫的能手。

是庄稼的好朋友。

是益虫。二十八星瓢虫:身上有28个点儿。

图)专吃蔬菜叶子。

是害虫。蚜虫:是害虫。

图)4.任选一种虫向大家介绍。

先自由说,再走出座位向别人介绍。

5.指导朗读,培养语感。

这些知识是我们从爸爸告诉亮亮的话里知道的,那么爸爸对亮亮说这些话时是怎么讲的呢?

自由读—自愿读给大家听—评议—齐读,读出语气。

学到这里,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想说什么?

五、课堂作业。

1.抄写生字:茄、豆、瓢、蚜、虫、蔬,认为易写的可少写。

2.任选一题完成:

1)七星瓢虫,身上有( )是消灭( )是庄稼的( )是( )我们要( )

2)二十八星瓢虫身上有( )是专吃( )我们要( )

本案亮点评价。

本篇课文的教学不能局限于对七星瓢虫、二十八星瓢虫、蚜虫特征的了解,不然就不叫语文课了。许老师本案设计的可嘉之处在于“学以致用”:将文本学习与言语学习紧密结合,将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如:1.根据画面说词语(积累词语);

2.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新词说一句话;

3.用“( 和( )都是蔬菜”的句式说话;

4.用自己的话交流读懂了什么;

5.任选一种虫向大家介绍(先自由说,再离开座位向大家介绍);

6.爸爸对亮亮说这些话时是怎么讲的;

7.学了课文,你知道了些什么,你想说什么。

从以上几处我们不难发现,教师是在有意训练学生听说的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教师以课文作为学生听说的内容,以课堂作为听说的场景,以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作为听说的形式,使本课教学既有情趣,又不失语文课的“本色”。

沪教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下册教案 享受森林

森林。教学目标。1 认识8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及表示神态的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樱樱的森林的特点,并适当地展开想象。3 培养学生乐于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1 认识8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及表示神态的词语。2 能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樱樱的森林的特点。教学难点。...

沪教版小学二年级语文下册《享受森林》教案

教学目标。1 认识8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及表示神态的词语。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樱樱的 森林 的特点,并适当地展开想象。3 培养学生 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乐于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教学重点。1 认识8个生字。积累10个词语及表示神态的词语。2 能根据课文内容,找出樱樱的 森...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2享受森林》教案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

沪教版二年级下册 2享受森林 教案 沪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一 教学目标。1 能在阅读过程中认识本课8个生字。2 通过朗读,感受樟树的勃勃生机,并积累描写树木的词句。3 能读懂课文内容,了解樱樱如何照顾樟树,享受她的森林,感受樱樱亲近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二 教学重点 难点。教学重点 在熟读课文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