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发布 2024-03-21 16:50:09 阅读 3923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文学常识及时代背景。2、掌握文章中的一些字词的常见用法及意义。3、理解文章情节处理上的特点。

4、熟读文章,体会人物语言的神态、心理。

5、理解学无止境,开卷有益,学有益于人的完善和发展。教学重点。

1、了解有关司马光和《资治通鉴》文学常识及时代背景。2、掌握文章中的一些字词的常见用法及意义。教学难点。

1、理解文章情节处理上的特点。

2、熟读文章,体会人物语言的神态、心理。教学设想。

1、学生在课下借助工具书自读课文,对字词自读质疑。

2、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神态、心理,品读对话,分析人物形象。

3、利用多**演示加深理解。教时教法。

一课时自学、电教、点拨课前预习。

熟读课文,利用课下注释和工具书翻译课文,并记下疑点。

教学过程。以辛弃疾的词引出《孙权劝学》。

一曲滚滚长江东逝水,唱出了人生的万般无奈,从古到今,有多少国家兴亡大事呢?不知道,年代太长了。只有那长江水滚滚东流,永远也流不尽。

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就是那长江口,看那古渡旁,荒草丛中,埋没了多少英雄豪杰。当年孙权年轻时就做了三军统帅,他能独霸东南,坚持抗战,没有向敌人低头和屈服过。天下英雄谁是他的对手呢?

只有曹操和刘备而已,也就难怪有人说:“生子当如孙仲谋。”今天我们见到的是他文治的一面,看他如何劝说吕蒙的,你瞧他来了!

(孙权缓慢进入)展示目标(强调重点)句段赏析和归纳总结。

展示《教学内容》并进入《文章阅读》(翻开课本第22页)

学生诵读,指定读,录音读,齐声读。

孙权劝学》选自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进入《文学常识》司马光和《资治通鉴》。结合注释快速识记。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sù)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宝元二年进士,官至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封温国公、谥文正。

他是北宋著名的史学家,主持编撰了大型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著有《司马文正公集》。

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编年体通史,初名为《通志》,至神宗元丰七年(1084)完成,历时十九年。神宗以其“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命名为《资治通鉴》。全书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下讫后周世宗显德六年。

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全书贯串1362年史事,为历史研究工作提供了较系统而完备的资料。

在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学习并且翻译文章。视学生情况而定:提问词义,提问翻译,纠正错误。

译文:起初,孙权对大将吕蒙说道:“你现在身当要职掌握重权,不可不去学习!

”吕蒙以军营中事务繁多为理由加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是想要你钻研经史典籍而成为学问渊博的学者吗?

只是应当广泛地学习知识而不必去深钻精通。你说要处理许多事务,有谁比得上我处理的事务多呢?我常常读书,自己感到获得了很大的收益。

”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东吴名将鲁肃路过寻阳,与吕蒙研讨论说天下大事,鲁肃听到吕蒙的见解后非常惊奇地说:“你如今的才干谋略,已不再是过去的吴下阿蒙了!

”吕蒙。

说:“对有志气的人,分别几日后,就应当擦亮眼睛重新看待他才行,老兄你为什么看到事物的变化这么晚啊!”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告别而去。

返回《孙权劝学》,文章以对话为主,分析人物语言的神态、心理。进入《重点句段分析》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4、士别三日……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用双重否定的形式,语气坚决,不可置否,表现了孙权对吕蒙要求严格,同时严厉中又可见关心、厚望。

邪”表示反问语气,译为“吗”联系句意,隐隐可见孙权对吕蒙不听劝诫的不悦神情和责备的意味。反问句,用现身说法,鼓励吕蒙求学,可谓语重心长,言辞恳切。这番劝言,表现出孙权的善劝。

既有严格的要求,又有殷切的期望,既责备吕蒙的不争无志,又透出关怀爱护之心,那种庄重而语重心长的神态清晰可见。

鲁肃的话可见其当时十分惊奇的神态,吕蒙的变化判若两人,使鲁肃既吃惊,又情不自禁地发出赞叹。这句话从侧面反映吕蒙因“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这句话表现了吕蒙当时为自己的进步深感自豪,并不是埋怨鲁肃,“乎”表感叹语气,相当于“啊”。进入《情节发展》:

1.孙权与吕蒙对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劝学。详正面。

2、吕蒙接受了孙权的建议吗?就学。

3.课文是通过什么表现吕蒙学习效果的?论议详侧面4、鲁肃与吕蒙一番交谈后,有何举动?结友。进入《小结》迅速讲完。

1、劝学()—就学()—论议()—结友()

2、()写“劝学”经过,通过“论议”之后用鲁肃的惊叹,从写(吕蒙学业的长进3、情节以()为主练习。

进入《练习题》快速完成1、让学生表演或朗诵,酌情处理。学了《孙权劝学》我知道了---

一个人即使基础差,只要端正态度,刻苦努力,就一定能学到东西,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办事能力。

进入《思路拓展》,启发学生尽情发言,不拘错对。

作业。进入《课外生活》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大胆设想一下,假如有一。

天方仲永巧遇吕蒙,他们会演绎出怎样的一段故事呢?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只要你觉得表达出你的意思就行。课外阅读。

视时间“阅读材料”可加减。吕蒙。

孝、义、勤、忠、勇、智。

他孝顺母亲,举国皆知,鲁肃、甘宁皆敬拜其母,因为他们都佩服吕蒙。他义结同僚,助徐顾等抚育孤儿,又宏量不计较与蔡遗、甘宁间的私怨,反而在主上面前替其作美言。他於军务倥偬之际,仍勤於修学读书,并致诸实用,终成一代名将。

他忠於孙吴,对孙权尽心力筹谋;勇斩陈就,破黄祖、朱光;智擒郝普、关羽。这些都是名将吕蒙的毕生点滴。

吕蒙,就是这样的一个人。阅读材料一。

头悬梁的孙敬和锥刺股的苏秦。孙敬是晋代人,从小喜爱读书,深夜仍不休息,可是,困乏使他总是打盹,影响学习,后来,他想了一个办法,把头发拴在房梁上,一打盹就揪一下,把自己拉醒。苏秦是战国时代的人,开始他想在秦国当官,但遭到商鞅的忌恨,回到家里也受到家人的冷遇,于是,他发愤读书,疲倦了,就用锥子刺自己的大腿,然后继续学习。

后来,他的连横思想被大多数国家认可,他挂六国相印,做了大官。

阅读材料二。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仲尼就是孔子,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由“仲”可以看出他排行老二。

据说,有一次,孔子乘车出门,遇见一群小孩在路上垒城墙玩。孔子请孩子们让路,其中有一个叫项橐的不高兴地说:“天下哪有这种道理?

让城给车让道!你这车绕着走吧!”孔子一听,这孩子出言不凡,就请求拜项橐为师,古代圣人是多么虚心啊!

阅读材料三。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苏老泉就是北宋的苏洵,他字明允,号老泉。小时候,他没好好读书,长大了,他后悔了,到27岁开始发愤用功,刻苦学习,后来,成了著名的文学家。他的大儿子苏轼,字子瞻,号东坡;二儿子苏辙,字子由。

父子三人,世称“三苏”,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其他五人是:韩愈、欧阳修、柳宗元、王安石、曾巩)。

阅读材料四。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宋代的赵普是宋太祖、宋太宗的中书令,相当于宰相那么大的官。他。

一生苦读《论语》。相传赵普白天处理国事,夜里读《论语》,宋太祖问他你为什么这么刻苦学习?他说,若要齐家、治国、平天下,尽在这《论语》中矣!

他还说过,半部《论语》打天下,半部《论语》治天下。他做了那么大的官,学习还那么勤奋,多么不容易啊!

结束课程。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说课稿新人教版

孙权劝学 一 本课教学目标的确立。学生升入初中半年来,已经初步具有了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文章大意的能力,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掌握并积累 但 见 过 涉猎 等一些常用文言词语以及 邪 耳 乎 等语气词,吴下阿蒙 刮目相待 等成语 2.体会孙权 吕蒙 ...

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同步

同步。孙权劝学 习题3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卿今当涂掌事 但当涉猎b.蒙辞以军中多务 自以为大有所益c.见往事耳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2.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的翻译是3.在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的词语,请再写一个古今义现象的词语。博士 古义 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官今义 ...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孙权劝学教案剖析

4孙权劝学。孙权劝学 这篇文章篇幅短小,很适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这份教案设计就很注重这一点。整个教案由 基础字词句知识积累 整体感悟 深层 体验反思 一线贯穿。而所有的教学环节,都是由学生当主体。教师只是巧妙地设计题目引导学生学习,学习任务几乎都是学生们自己完成的。比如,理解课文人物对话的妙处,尽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