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分析

发布 2024-03-18 12:35:02 阅读 2402

小学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因数与倍数教学与评价设计。

第一部分单元教学与评价设计思路。

1、教材分析(逐个课题分析:例题、练习题等;单元整体分析)

因数与倍数”这一单元的知识是学生学习数学不可或缺的基础。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一定的整数知识,如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本单元将进一步认识整数的性质,主要学习内容包括:

因数与倍数和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与合数。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以及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等内容都是初等数论的基础知识。数学一直被誉为“科学的皇后”,而数论更被誉为“数学的皇后”。

单元的知识作为数论知识的基础,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学习分数,特别是学习约分、通分,需要以因数、倍数的概念为基础,进一步掌握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和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需以质数、合数的概念为基础,同时掌握和3的倍数的特征。另一方面,学习了本单元的知识,能使学生加深对整数与整数除法的认识,加之这些知识比较抽象,而且概念间的(一)因数和倍数。

例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例1教材给出9个除法算式,让学生试着分类;接着出示以“商是整数且没有余数”为分类标准分成两类的一种结果。在此基础上由第一类中的整数除法,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并举例说明。

从具体的整数除法等式到抽象的数学概念,再由抽象的概念回到具体,举例说明概念。这样的思维转换过程有利于学生认知概念,切实掌握概念。通过让学生说一说第一类中每个算式,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进一步体会“因数和倍数是互相依存的”。

在例1的最后,教材指出了本单元中的数的研究范围是大于0的自然数。

例2:一个数的因数的求法。

例2直接提出问题:“18的因数有哪几个?”引导学生利用因数的概念从小到大依次写出,然后再用集合图表示出一个数的全部因数,为后面用交集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因数打下基础,并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有限的。

例3: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

例3教材直接提出问题:“2的倍数有哪些?”因为被除数相当于积,所以求2的倍数可将2和任意非零自然数相乘得到。

学生在列乘法算式时就会发现这样的算式是列不完的,因此,2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接着也用集合图表示出2的倍数,为后面学习交集图表示两个数的公倍数奠定基础。

最后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一个数的最小、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分别是什么,总结出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个数的结论,在其中渗透从个别到全体、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归纳思想方法。

二的倍数的特征。

例的倍数的特征。

例1教材采用了百数表,让学生画圈、画框、观察、发现、总结。比如,将5的倍数圈起来,学生马上就能发现5的倍数都集中在两列上,特征也非常明显,一列个位都是5,另一列个位都是0,因此学生能顺利的归纳出5的倍数的特征。同样道理,将2的倍数框起来,也能够显而易见地发现其特征。

为了便于学生总结自己的发现,教材以学生对话的形式,给出倍数的特征的不完整描述,让学生把特征填写完整。在总结了2的倍数的特征的基础上,教材引出了偶数、奇数的概念。完成了做一做,学生能够归纳出既是2的倍数也是5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例2:3的倍数的特征。

例2教材仍采用百数表,让学生先圈数,再根据提示,观察、思考,回答问题,获得新的发现。3的倍数的特征比较隐蔽,且容易受2和5倍数特征的观察定式、思维定式的影响。为了尽量避免已学知识对新知识学习的负迁移,教材第(2)条指导语,提出两个问题,启发学生排除只看到个位的定式,然后通过第(3)条指导语,提示变换观察的角度。

两个女孩的对话,说出了**过程中思维转换的关键内容。小精灵的提示,引导学生进一步验证规律。

三)质数和合数。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教材首先让学生找出1—20各数的全部因数,然后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进行分类。在此基础上给出质数、合数的概念。同时指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在小学阶段学生可以理解为1只有一个因数,质数有两个因数,合数有三个及多因数。

例1:找出100以内所有的质数。

例1教材又采用了百数表,让学生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通过学生的对话,介绍了两种操作方法。其中依次划去每个质数本身之外的所有倍数的方法,叫做“筛法”,它是数论中有着广泛应用的一个初等方法。

由于小学用到的质数比较少,所以教材中只要求学生找出100以内的所有质数。这些质数不必要求学生都背熟,但是熟悉20以内的质数还是必要的。

例2: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例2是以探索两数之和的奇偶性为例,让学生在**过程中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材根据奇数、偶数相加的三种情况,提出了三个问题。“阅读与理解”环节给出了三个问题的一种表征方式,即用算式表示。“分析与解答”环节提示了三种获取结论的方法,即举例、说理、图示。

事实上,这三种方法结合使用,可以提高结论的可靠性,增强学生对结论的理解和确信感。“回顾与反思”环节给出了用大数试一试的检验方法,并提出问题,请学生思考其他的验证方法。也就是启发学生联系加减法的关系想到:

如果“奇数+偶数=奇数”是对的,那么一定有“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这样既验证和的奇偶性,又获得了差的奇偶性的结论。作为教师必须清楚,举例验证本质上只是不完全归纳,不是证明。

2、实践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因数与倍数和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这些内容分为3节:

有关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整数的性质。

3、课标分析。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二学段”中提出:“在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尝试解释自己的思考过程”“能回顾解决问题的过程,初步判断结果的合理性”“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的“第二学段”中提出:“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了解自然数、整数、奇数、偶数、质(素)数和合数”。在教学中要注意:

注重概念的建立,关注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概括、归纳过程;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促进学生从本质上理解与记忆概念;

给予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合作的机会,让学生经历**、发现、总结的完整过程。

处理好概念教学的阶段性与连续性的关系。

4、学生困难与障碍分析。

1、因数和倍数的概念需要理解和区分;

的倍数的特征,存在交叉的地方需要区分记忆;

3、质数和合数的概念,质数与合数的区分。

5、育人价值分析。

1、发展合情推理能力;

2、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

3、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4、会独立思考,体会一些数学的基本思想,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认识数学的价值。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试卷分析

一 基本情况。本次试卷是检测学生对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出题范围很广,难易程度适中。二 学生答卷存在问题。1 在第二题中辨字组词中 甸 和旬 两字失分较多,全班有6人失分,这两个字在平时课堂作业中见到过,也就说失分的同学对课文中的字词掌握的不够熟练。2 在 小小翻译家 中,都是本单元五篇课...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试卷分析

建安学校刘玉静。一 基本情况。本次试卷是检测学生对第二单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出题范围很广,难易程度适中。二 学生答卷存在问题。1 在第二题中辨字组词中 甸 和旬 两字失分较多,全班有6人失分,这两个字在平时课堂作业中见到过,也就说失分的同学对课文中的字词掌握的不够熟练。2 在 小小翻译家 中,...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错例分析

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因数和倍数 错例分析。济南市友谊小学王琨 2013.3 1.错例 36的因数有 1,2,3,4,6,6,9,12,18,36 分析 本题考查如何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学生易错点有以下几点 1 书写不全 2 两个因数相同时重复写两遍。策略 1 写因数时,要从1开始成对找,从两边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