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

发布 2024-03-20 11:15:15 阅读 3791

(3)此结论通过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体现了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

例2(一个数的倍数的求法)

1)求法:用该数乘任一非0自然数所得的积都是该数的倍数。

2)用集合圈表示倍数,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倍数作铺垫。

做一做。与例1结合起来,提供了的倍数,为后面**倍数的特征作准备。

一个数的倍数的特点。

1)最小倍数是其自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2)倍数个数无限。

3)此结论通过例1和“做一做”中的特例通过不完全归纳法得出,体现了从具体到一般的思路。

的倍数的特征。

因为的倍数的特征在个位数上就体现出来了,而3的倍数涉及到各数位上的数字之和,较为复杂,因此后安排3的倍数的特征。本部分内容对于熟练掌握约分、通分、分数的四则运算有很重要的作用。

2的倍数的特征。

1)从生活情境“双号”引入。

2)观察2的倍数的个位数,总结出2的倍数的特征。

3)介绍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4)可让学生随意找一些数进行验证,但不要求严格的证明。

5的倍数的特征。

1)编排方式与2的倍数的特征类似。

2)可进一步总结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特征,即10的倍数的特征。

3的倍数的特征。

1)强调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观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观察――再猜想――验证的过程。

2)可任意选择一个数,用正面、反面的例子对结论进一步验证。

3)也可对任一3的倍数的各位数调换位置,更深刻地理解3的倍数的特征。

3.质数和合数。

质数和合数的概念。

1)根据20以内各数的因数个数把数分成三类:1、质数、合数。

2)可任出一个数,让学生根据概念判断其为质数还是合数。

例1(找100以内的质数)

1)方法多样。可以根据质数的概念逐个判断,也可用筛法。

2)把握教学要求:知道100以内的质数,熟悉20以内的质数。

五、教学建议。

1.加强对概念间相互关系的梳理,引导学生从本质上理解概念,避免死记硬背。

从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去理解其他的相关概念。

2.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学内容。

本单元分三小节: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在体积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并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了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以上内容具体安排如下: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表面积。表面积计算。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体积和体积单位。

体积计算公式。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容积和容积单位。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dm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三、编写特点。

1.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1)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认识图形和概念。

2)注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选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素材。

2.更加重视对概念的理解。

先通过 “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占有空间。然后通过把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物体确实占有空间,为引出体积概念做充分的感知准备。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让学生利用已建立的体积概念想到可以用排水法求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加深对体积概念的认识。

3.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学习的。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用1cm3的正方体拼摆出不同的长方体,通过对这些长方体的相关数据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自己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4.对一些内容进行了调整。

不再安排对体积和表面积进行对比的例题。

四、具体编排。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材的变化:

1)长方体、正方体的引出,直接从实物中抽象出相应的图形,不再从与平面图形的对比中引出。

2)直观地、直接地给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

3)突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学习的。

主题图。呈现了一些长方体或正方体形状的建筑物和生活用品,从中抽象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图形,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的很多物品的形状都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

认识长方体。

例1、例2教材先给出长方体的面、棱、顶点的概念。

例1,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展示了小组同学对长方体的物品观察操作、填表交流、讨论总结,逐步概括出长方体特征的学习过程。这里只是说明长方体的特征,不是下定义。

例2,研究长方体棱的特点。展示了学生小组合作制作一个长方体框架,探索长方体的12条棱之间的关系,引出长方体的长、宽、高的概念。

教学建议:1)加强直观演示和操作。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长方体实物。

(2)教师适当引导。如在观察长方体的面时,可让学生按照前、后、上、下、左、右的顺序数;在观察每个面的形状时,可提问:“有没有完全相同的面?

”做长方体框架时,可启发:要做成一个长方体框架,细木条要满足什么条件?

认识正方体。

教材通过让学生观察正方体物品,抽象概括出正方体的特征,指出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比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说明正方体可以看成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并用集合图表示它们的关系。比较时,可以按照面、棱、顶点的次序进行,教师整理后,利用集合图说明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关系。

练习五。第4题,是一个长方体框架直观图,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长方体棱之间的关系。如,各组棱相互平行;与其中一条棱垂直的几条棱相互平行等,以加深对长方体的认识。

第9*题,答案是:a→c,d→i,e→f。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表面积。教材加强了独立探索、动手操作,使学生更好地建立表面积的概念。让学生在展开后的图形中,分别用“上”、“下”、“前”、“后”、“左”、“右”标明6个面。

使学生把展开后每个面与展开前这个面的位置联系起来,更清楚地看出长方体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表面积的计算。

例1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为了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条件和要求,确定不同的面的面积怎样算,教材中没有总结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公式,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开放性。

例2教学正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启发学生自己根据正方体的特征,想出计算方法。

无需算出长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的情况,在第页的“做一做”里加以说明。

练习六。第2题,判断哪些展开图可以折成正方体,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加深对正方体的认识。教师可以给一些方法上的指导。

如,让学生先确定一个面做下底面,写上“下”,然后想像折叠的过程,折叠一面确定出它是哪面,就在此面标上相应的文字,如确定是右面,就在此面标上“右”。最后如果能不重不漏的在六个面上分别标上“上”、“下”“前”“后”“左”“右”,那么这个展示图就能折成正方体,否则就不能。其中只有第4个图不能折成正方体。

如果想像判断有困难,可以让学生在纸上画出这些展开图,再剪下来,动手折一折。

第9题,是计算组合图形的表面积问题。注意提示学生:两个图形重叠部分的面积不能算在表面积里。

第10*题,把一个长方体从中间截断,分成两个正方体,让学生分别计算出长方体和两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再比较它们的表面积,看有什么变化。通过比较,学生会了解到:截完后,增加了两个截面,所以2个正方体的表面积和大于原来的长方体。

第11*题,主要是考察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①没有涂到颜色的小正方体只有中间层的中间的1个;②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共有6个,即大正方体6个面上最中间的小正方体;③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12个;④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比较好找,就是大正方体8个角上的小正方体,共有8个。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体积和体积单位。

教材的变化:

1)加强了对体积概念的认识。通过学生更熟悉、更直观的“乌鸦喝水”的故事和石头放入盛水的杯子里的实验等,生动形象地为学生感知、体会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

2)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如,体积单位的教学,通过比较两个不容易看出大小的长方体的体积,让学生由比较物体的长度有统一的长度单位,比较物体的面积有统一的面积单位,想到比较物体的体积应有统一的体积单位,从而引出体积单位。又如,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先让学生用1cm3的正方体拼摆出不同的长方体,通过对这些长方体的相关数据的观察、分析和归纳,自己发现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总结出长方体体积的计公式。

体积。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由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发展。

教材加强了对体积概念的认识。教材通过学生更熟悉、更直观的“乌鸦喝水”的故事、石头放入盛水的杯子里的实验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为学生体会物体占有空间,理解体积概念提供丰富的感性经验。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比较电视机、影碟机和手机的大小,说明不同的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不同,从而引入体积概念。

体积单位。通过提出问题“怎样比较两个长方体体积的大小呢?”启发学生通过回顾旧知、迁移类推出:

要比较长方体的体积大小也需要用统一的体积单位来测量。接着教材指出计量物体的体积要用体积单位,给出常用的体积单位,并让学生观察相应的教具和模型,对这些体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明确的表象。在“做一做”中,教材安排了区别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练习。

认识用1cm3的小正方体拼成的各种图形的体积是多少,以加深学生对体积单位和怎样用体积单位计量物体的体积的认识,为下面教学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做准备。

长方体的体积计算。

教材先教学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再通过例1计算长方体的体积。

新课标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备课教案

第二单元教材内容概说。一 单元教材分析。二 单元教学目标。1 认识 窘 绞 等生字,会写 痴 愧 等生字,正确书写 牧童 祸患 幼稚 等词语。2 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 牧童 积累有关童年生活的诗句。3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让学生通过读书,体会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眷恋,感受童年生活的美...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

人教新课标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复习资料。词语搭配 干冷 的空气 白色 的烟 安静 的态度 寂寞 的旅程。行路 的情趣 轻松 的步伐 悦耳 的铃声 湿软 的土地。甜美 的营养 绿色 的篷帐 最大 的愿望 碧绿 的溪水。悄悄 地爬上 轻轻 地翻动 缓缓 地拨动 随意 地飞。情不自禁地笑不停地繁殖翻来覆...

人教新课标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检测题

一 读拼音写汉字 p n xu n q ng y ng p i t i t n d ng f ng i k n ji ng f n zh q zh 二 用 画出正确的读音。1.花苞 hu b o hu p o hu b n 2.柳絮 l u x li x l u x 3.喧闹 x an n o x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