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积累与运用(26分)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选聘(pìng) 挚友(zhì) 硕果(shuò) 鞠躬尽瘁(cuì)
b.秩序(zhì) 薪金(xīn) 疙瘩(ɡē气冲斗牛(dòu)
c.殷红(yān) 抱歉(qiàn) 迭起(dié) 锲而不舍(qiè)
d.伴侣(lǚ) 调羹(ɡēnɡ) 抹杀(mā) 鲜为人知(xiǎn)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元勋奠基截然不同至死不懈。
b.谣言**家喻户晓历尽心血。
c.澎湃彷徨慷概淋漓深恶痛绝。
d.悠然涉猎妇孺皆知目不窥圆。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他是很有才华的,但锋芒毕露,别人很难与他合作。
b.在台儿庄战役中,马革裹尸者不计其数,尸横遍野,血流成河。
c.他近段时间在课堂上总是心不在焉的,有时连老师叫到他的名字都不知道。
d.我曾多次提醒他要注意生产安全,可他就是不以为然。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2分)
a.只要经过不懈的努力,才会收获精彩的人生。
b.通过开展“学会感恩”主题班会活动,使我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c.是否能学以致用,是一个人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前提。
d.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5.将下列句子组成一段意思连贯、句意完整的话,语序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人格是什么?
只有恪守纯洁、崇高的人格。
一个人格猥琐、低劣的人,其一生必将渺小、肮脏。
才能造就亮丽、伟岸的人生。
人格是心灵的护佑、人生的基座。
ab.①⑤cd.③②
6.下列有关文学、名著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说和做——记闻一多先生言行片段》的作者是臧克家,代表作有诗集《烙印》等。
b.《回忆鲁迅先生》一文中的主人公鲁迅,原名周树人,代表作有**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等。
c.《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由北宋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d.《骆驼祥子》一文围绕祥子的最大梦想,写他三起三落的人生经历,突出当时社会人民的苦难生活。
7.在横线上仿写两个句子,使之和画线句子构成排比句。(2分)
长大是什么?长大就是变得勇敢,能鼓起勇气穿越黑夜。
8.古诗文默写填空。(8分)
1)草树知春不久归。
2何人不起故园情。
3)故园东望路漫漫。
4赚得行人错喜欢。
5)《孙权劝学》一文中,孙权给吕蒙提的读书目标是。
6)王维在《竹里馆》一诗中,写人物活动,体现诗人高雅闲淡、超凡脱俗,也易引起他人共鸣的诗句是。
9.2017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的支月英老师,十九岁时,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山村女教师。36年来她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共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同学们了解了支老师的感人事迹后,纷纷在朋友圈中发消息表达敬意,请你也把自己的感言发到朋友圈。
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50字左右。(4分)
二、阅读理解与欣赏(44分)
一)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闻一多先生还有另外一个方面,——作为革命家的方面。
这个方面,情况就迥乎不同,而且一反既往了。
作为争取民主的战士,青年运动的领导人,闻一多先生“说”了。起先,小声说,只有昆明的青年听得到;后来,声音越来越大,他向全国人民呼喊,叫人民起来,反对**,争取民主!
他在给我的信上说:“此身别无长处,既然有一颗心,有一张嘴,讲话定要讲个痛快!”
他“说”了,跟着的是“做”。这不再是“做了再说”或“做了也不一定说”了。现在,他“说”了就“做”。言论与行动完全一致,这是人格的写照,而且是以生命作为代价的。
1944年10月12日,他给了我一封信,最后一行说:“另函寄上油印物二张,代表我最近的工作之一,请传观。”
这是为争取民主,反对**,他起稿的一张政治传单!
在李公朴同志被害之后,警报迭起,形势紧张,明知凶多吉少,而闻先生大无畏地在群众大会上,大骂特务,慷慨淋漓,并指着这群败类说:“你们站出来!你们站出来!”
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他“做”了,在情况紧急的生死关头,他走到游行示威队伍的前头,昂首挺胸,长须飘飘。他终于以宝贵的生命,实证了他的“言”和“行”。
闻一多先生,是卓越的学者,热情澎湃的优秀诗人,大勇的革命烈士。
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0.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是怎样对待“说”和“做”的?(3分)
11.选文中选取了哪几件事来表现作为“革命家的方面”的闻一多先生?作为革命家的闻一多具有哪些崇高的品格?(5分)
12.说说你对下列句子的理解。(4分)
1)他“说”了:“我们要准备像李先生一样,前脚跨出大门,后脚就不准备再跨进大门。”
2)他,是口的巨人。他,是行的高标。
13.文中的画线句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3分)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5分)
袁隆平改稿。
民谚说,吃饭靠“两平”,一靠***,二靠袁隆平。当年80多岁的***夹着一支烟,摇摇头,抿着嘴说,中国农村改革,这个发明权是农民的。第一次见到袁隆平,是他75岁的时候,我说了这句大实话,袁隆平也夹着一支烟,也摇摇头,也抿着嘴说,我只是做了一点点工作,一点点。
再一次见到袁隆平,是8年之后的2013年1月。依然是大家熟悉的宽额头,小平头,古铜色的脸;依然是红格子棉布衬衫,一条深色休闲裤;依然是率真爽朗,睿智逼人,举手投足一点都不像个80多岁的老人。
一见面,老人同几年前一样,顺手从茶几拿起一包红色中华烟。我们带着清样,这次来是请袁隆平审定他的一篇文稿。记得就是这篇文章里提到,他戒烟了。
这个是给客人抽的。
举着烟,每个人问个遍抽不抽。而后才坐下来,聚精会神看稿,竟不戴老花镜。少顷,听他说,“错了一个字,这是‘身价’,不是‘身家’”,便拿起笔改正了;一会儿又听他自言自语,“我梦见的是谷粒像花生米那样大,不是花生那样大,哪有那么大,这个‘米’丢不得”,边说边拿起笔在“花生”后工工整整加了一个“米”字;“这个字也不确切”,一直低头看稿的袁隆平抬起头,“我梦见的是自己躺在稻穗下乘凉,说躺在‘水稻’下面不准确”。
一般情况下,名家领导的文稿大都经过层层把关,字斟句酌;审看大样,不过走一个程序,签字画圈甚而点头即可。袁隆平却没有这样。他看稿时,竟像小学生对自己的功课一样严谨认真,改正的这几个字无论语义还是修辞都恰到好处。
我心头悄然一颤,不觉赧颜,随又分明感到有一种常人很难有的精神从袁隆平改稿时那雕塑般的身体溢出,充盈在我的面前和四周。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呢?是科学家对待事业才有的一丝不苟,是圣教徒对待经典才有的敬畏虔诚。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课文主要是展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传记或散文。这些人物或是叱咤风云的政治家,或是博学睿智的科学家,或是奉献宝贵精神食粮的文学家 阅读 学习这些描写人物的作品,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的非凡气质,唤起我们对理想的憧憬与追求。邓稼先 是杨振宁写的一篇传记型文章,以中华几千年文化为背景,以近一百多年来民族情结...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3.引导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 篇章结构 人文内涵进行揣摩 感悟和积累。4.理清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5.透过细节描写,把握人物的精神世界,理解人物的思想感情。6.学习严谨巧妙的布局和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自读课文的能力和勾画批注的读书习惯。2.学...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字词复习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字词梳理积累。1.邓稼先 元勋x n奠di n基。选聘p n谣言y o 背诵s ng 昼zh u昆仑l n 挚zh 友。萦y ng带。曛x n殷y n红。铤t ng而走险。可歌可泣q 鲜xi n为人知。至死不懈xi 鞠j 躬尽瘁cu 当之无愧ku 家喻户晓。锋芒毕露l 妇孺r 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