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导学案第二单元

发布 2024-03-06 07:50:12 阅读 7933

5 、古诗两首课时安排 1课时。

出示自学要求。

1、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注意字音。课文,认识生字新词。

2、借助工具书先试着理解古诗意思,如果遇到疑难问题,请做好标记。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两句诗所说明的道理与下面哪句话相近?( 选项:1、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2、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包含什么哲理?

实施导学诊断

1、看拼音写词语。

mò xiào là jiǔ hún shēn

huái yí

2、你知道下面这些字的意思吗?

缘横豚。3、写出每首诗的后两句诗。

题西林壁》游山西村》

小组互查互教。

1、小组内交流诗句意思,小组汇报诗意。(小组要说明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的)

2、重点赏析理解“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a、请你找出描写诗人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的几个字,诗人在不同角度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这让你感受到了什么?

b、抓住“岭”、“峰”的不同概念体会庐山景象的多变。我可以运用简笔画描述。

3、重点赏析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a、感情读诗,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感受,并能用连贯,正确的语言表述。

b、 你们也有过“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时候吗?从那件事中,你明白到了什么道理?

4、作者怎样写出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师生引导释疑。

1、诗人看到庐山“远近高低”各是什么样儿呢?你可以查找资料去了解了解。

2、你认为怎样才能识得庐山的真面目?如果把“庐山”比作是“人”或是“事”等,我们又该怎样识得“人”或“事”的真面目呢?

学生当堂检测 1、填空题。

1)《题西林壁》这首诗充满哲理,告诉我们。

2)“山重水复疑无路”表达了诗人的心情;“柳暗花明又一村”又表达了诗人的心情。这两句诗可以用成语)来概括。

3)你从“莫笑农家腊酒浑”中“莫笑”一词体会到了。

从“丰年留客足鸡豚”中“足”字又体会到。

4)小丽和同桌小亮经常为了一些小小的事情而闹矛盾,当老师找他们谈话的时候,他们都认为错不在于自己,而在于对方。唉,这真是啊!

6、爬山虎的脚课时安排第一课时。

展示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一:

认识5个生字:茎、柄、蛟、均、匀;

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观察、分析字形结构,正确书写11个生字:虎、占、铺、均、匀、叠、茎、柄、触、痕、逐。

正确读写“引人注意、均匀、重叠、空隙、叶柄、触角、痕迹、逐渐、休想”等词。

学习目标二:

再读课文,思考每个自然段的内容。

与同学讨论:这篇课文从哪些方面写了爬山虎?

学习目标三:

默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讲了爬山虎生长的地方,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大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并讨论:爬山虎叶子有什么特点?

实施导学诊断达标训练一。

1)用“√”选择带点字的读音并根据拼音写词语。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pū pù]得那么。

jūn yún

没有 dié

重[chónɡ zhòn起来的,也不留一点儿空[kònɡ kōnɡ]隙。

2)看拼音写词语。

yè bǐnɡ chù jiǎo hénɡ jì

zhú jiàn xiū xiǎnɡ

1、学生自学,教师积极巡视,辅导个别学生自学,并有一定的时间保障。

2、结合学生自学情况,解析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词。(让学生提出,教师与学生一起解决出现的问题)

小组互查互教

让学生通过学习小组互相检查,通过“兵教兵”解决一些问题,并有意让中、差生尤其后进生用板演或口答的形式进行反馈。

师生引导释疑

1、叶子是特点是什么?

2、叶子的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那么均匀,没有重叠起来的,就像是有人故意摆好的?猜猜,那是谁呢?

3、把叶子写得富有生命力,让人感受到了美,作者到底是怎么观察叶子的呢?

对学生训练过程中的失误进行及时的揭示和矫正。如后进生出现的失误,要通过诊断补偿,揭示失误,补救教学,消除缺陷积累,反馈矫正、达标教学。

学生当堂检测完成练习。

课文第一自然段先写爬山虎第二自然段写爬山虎的第三至五自然段重点介绍了爬山虎的___投影显示)

完成达标训练二。

你从第一自然段的“满是”、“一大片” 中体会到爬山虎长的很 。

那些叶子绿得那么( )看着非常( )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的那么( )没有重叠起来的,也不留一点( )一阵风( )一墙的叶子就( )波纹,好看得很。

第二自然段中,作者看到叶子很___并感受到很作者从视觉上仔细观察并能捕捉当时的感觉,及时写下来告诉我们,我们就像亲自看到了充满生命力的爬山虎。

6、爬山虎的脚(导学案) 课时安排第二课时。

出示自学要求。

1、 小组内同学轮流朗读自然段, 读一读。试着说一说每一段分别讲了什么?

2、对照课文,结合爬山虎实物仔细观察脚的形状、颜色。

3、找出爬山虎的脚的关键句子,读一读。

实施导学诊断

1、比一比,再组词。

虎逐勾。虑豚匀哺铺。

2、读懂课文后再填空。

六七根细丝的头上就墙。细丝原先是___现在___把爬山虎的嫩茎___使它___在墙上。爬山虎就是这样一脚一脚地往上爬。

学生自学,教师积极巡视,辅导个别学生自学,并有一定的时间保障。

小组互查互教由各小组长组织本组同学讨论,说出错因和更正的道理,让他们各抒己见、自圆其说。

师生引导释疑。

1、**一:爬山虎的脚长在哪? (直观理解:叶、叶柄、反面。)

2、**二: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儿的?(结合课件、实物, 在书上画出有关词语,句子,可采取读、划、填、画的方法)

3、 **三:爬山虎是怎样爬的?

4、**4:爬山虎的脚力气有多大?

以上内容你可以采取你喜欢的方式展示汇报。可以口答、表演 、画画…

学生当堂检测

1、按课文内容填空。

爬山虎的脚长在___上,在叶柄的地方,反面伸出枝状的像蜗牛的原来爬山虎的脚就是它先是___色的,后来又变成___色的,仔细一看,它又像___如果爬山虎的脚要是没___墙,不几天就___由此可见也正因为爬山虎的一脚一脚地向上爬,叶子才能细丝就是爬山虎的___这是作者把细丝比作___文中还把细丝比作___和___原来作者不仅从形状和颜色上来观察爬山的脚,还用上比喻的表现手法,可以描写得很逼真!

2、我要学习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去观察我感兴趣的事物并写下来。(写在作文纸上)

7 、 蟋蟀的住宅(导学案)课时安排第1课时。

展示学习目标

1、认识“宅、蔽、弃、慎、择、穴、搜”7个生字,会写“宅、蔽、弃、毫、遇、择、址、穴、掘、搜、倾、扒、抛”13个生字。正确读写“住宅、隐蔽、毫不可惜、随遇而安、选择、住址、洞穴、柔弱、搜索、隐藏、倾斜、平坦、扒土、宽敞”等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及蟋蟀的住宅有哪些特点?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实施导学诊断

1、给带点字在正确的读音上打 “√

洞穴(xué xié) 弃去(qù qì)

慎重(shènɡ shèn) 扒土(pá bā)

2、按要求作答。

反义词:平坦— 干燥— 简单— 清洁— 简朴—

近义词:隐蔽— 搜索— 慎重— 安静— 宽敞—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蟋蟀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___还由于它的___接着作者拿蟋蟀与作比较,说蟋蟀的特点是而是靠自己随后,课文又向我们介绍了蟋蟀住宅的最后,还介绍了。

小组互查互教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书写上。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你理解哪个词义就请在小组内讲哪个词。

3、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

2)课文中谁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来的?谁不喜欢“随遇而安”,从哪儿看出的?(在文中勾画出来)

师生引导释疑

1“随遇而安”是什么意思?“不肯随遇而安”在文中具体表现在**呢?

2、蟋蟀的住宅大致是怎样的?画一画它的平面图吧!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学习目标1 本单元会认识生字22个,会写28个。2 了解课文内容,把握事物特征 了解事物与事物之间的联系,学习作者抓点 有顺序地观察和说明的方法。3 背诵第6课。4 知道并会背诵 日积月累 的内容是一首花名歌谣。5 写下平时观察中的新发现。第一部分1课时第二部分 古 爬 蟋 预2展2 世界 1三1自...

四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单元导学案

课题课型。6 爬山虎的脚课时第二课时。第2课时。精读教师教师王淑英。学习目标。1 了解爬山虎的脚的位置 样子 颜色 它是如何一步步向上爬的 以及它与墙的关系。学习如何抓住事物的特点,具体地描写事物。学习重难点重点 了解爬山虎是怎样向上爬的。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课前准备。爬山虎...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导学案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主备 李剑峰审批 第 二单元 鸟鸣涧第1课时。教学基本建议 古诗的教学尤其要注重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与文本进行自由 充分的对话,在阅读中披文入境,读 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与体验,再现诗中情境,体会诗人情感。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生字,读出诗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