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一课时

发布 2024-03-03 21:35:08 阅读 4559

老师拿一本书演示地壳的变动,挤压,书的中部隆起。

师:喜马拉雅山就是这样由海洋变成陆地的。地质工作者认为:

台湾海峡经历过多次海陆变迁,也是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另外,还受到第四纪冰期的影响。每当冰期,气候寒冷,海水结冰,海面下降。

台湾地区便成为陆桥,每当间冰期,气候变暖,冰雪消融,海面上升高,陆桥又被淹没在海峡了。这说明了引起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板书):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师:除此之外,人类的活动也会引起海陆的变化。

板书):人类的活动。

图2.12“荷兰的围海大坝”。思考以下问题。

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断扩大?

师:荷兰是著名的“低地国”。荷兰人通过围海造田,使本国的国土面积不断扩大,说明了我们人类的活动也能使海陆发生变化,不过这种变化只是局部的和小规模的,而且这种活动还必须顺应自然过程,遵循自然规律,否则,要受到大自然的报复。

师:从这以上事例中我们知道,海陆是在不断变化的。那么,就全球海陆分布来看,七大洲和四大洋自古以来就是这样,还是经过不断的变化才形成这样的呢?

请同学们2.13图。

20世纪上半叶地学科学史上曾经有过一场争论,争论的焦点围绕“活动论”和“固定论”。到底哪一种观点是正确的呢?

让学生读图2.14图,“难道仅仅是巧合吗”激起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阅读课本p36阅读材料“偶然的发现伟大的假说——魏格纳与大陆漂移说”。 请一个同学来为大家讲述。

师:所以,同学们要多看多想,一些看上去不经意的事物或现象,说不定蕴含着很有价值的问题。要养成仔细观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习惯。

当然我们更要学习魏格纳不畏艰难、勇于探索和不惜献身科学的精神。

请一位同学回答大陆漂移假说的内容。

生:两亿年前,各大洲是连在一起的,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才**为几块。

师:假说并不是凭空瞎说,它是建立在一定的科学依据之上的。

阅读课本p35图2.16“拼合大陆几种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阅读课本p36图2.17“海牛,鸵鸟在非洲和南美洲的分布”

老师演示:将两张报纸重叠在一起,然后随意撕成两片,让学生观察,不同页的轮廓相吻合,但文字和行列不能一一对应。而同一页轮廓既相吻合,文字和行列也能一一对应。这说明什么?

学生回答,老师归纳:非洲大陆与南美大陆相似的古老地层说明这两块大陆原来是连在一起的。

现在测量证实,海陆分布至今尚在极其缓慢地变化着。

魏格纳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在他生前并没有得到承认,直到他去世30年后,人们终于承认了大陆漂移学说的正确性。由此可见:一种正确的理论在其初期阶段常常被当作错误抛弃,可想而知,在那样的情况下要坚持是多么艰难。

这也正是魏格纳难能可贵的地方。他坚持真理、勇于探索和不惜献身科学的精神将永远激励着我们。

板书设计: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一、海陆变迁。

1、海陆变迁。

地壳的运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的活动。

2、海陆变迁的原因。

二、大陆漂移假说。

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第一课时

课。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题。迁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课型新授课教师。马拉雅山中海洋生物化石,欧洲的荷兰填海造陆等。分析它们的变化。问题 学生观察分析得出结论,自然界也存在海陆变化。结果 确实海陆是变迁的,我们的古人早就觉察到这一变化,所以有了沧海桑田这个成语故事。板书 二 海陆变迁的方式学习要求 学...

地理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

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世界的海陆分布 教学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 运用海陆分布图和相关数据,3 初步形成七大洲的基本轮廓特征和空间分布描述世界的海陆分布特点。2 运用地图辨别大陆 岛屿 大洲。特征,能够在地图上找出并准确填写七大洲和四大洋。4 通过学习世界的海陆分布,培养观察 想象 动...

第二章第二节第一课时醛

醇类发生催化氧化的条件是什么?醇都能氧化吗?醇都能催化氧化吗?醇氧化的产物有可能是什么?一 乙醛。1.组成和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官能团简式名称 获得乙醛的三种方法 乙炔水化 乙醇催化氧化 乙烯催化氧化 2.物理性质。乙醛是 色 具有 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 沸点是20.8 乙醛易 易燃烧,能跟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