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姓名教师。
教学目标】1.学习巧用比喻释疑的方法,提高论辩能力。
2.提高掌握古汉语常识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孟子善用比喻说理,气势充沛的论辩方法。
难点:对孟子“仁政’内容的理解。
课时安排】3课时。
导学部分】一、知识链接。
1.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伋)的再传**,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
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孟子》一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一个最大的儒学大师,一向被认为是继承孔子学说的正统,后世将他和孔子并称。他曾拒杨墨,反纵横,维护和发展了儒家学说,对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
《孟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著作,记录了孟子的言行,是孟子的**编辑的,共七篇。孟子的中心思想是“仁义’。主张行仁政,强调“民贵君轻”,重视民心的向背。
主张“制民之产’(使农民有规定数目的田可耕),但同时却主张恢复西周井田制度。在人性问题上,提出“性善”论。曾游说齐宣王、梁惠王,宣传他的政治主张,但始终未被采纳。
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时而设问,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
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述事理,辩论是非。
2.创作背景。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此后,魏又称梁,魏惠王又称梁惠王。在梁惠王中晚期,由于魏国在几次重大战役中惨遭失败,失去了昔日的强盛。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卑词厚币以招贤者”,为振兴魏国聚集人才。
孟子被“招贤”应邀来到魏国。梁惠王对孟子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
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对答,指出专言求利的严重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意义。二人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游的池沼边上。
梁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乐此乎?”孟子以“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对答,并通过历史事实的对比,证明了贤者“偕乐”与不贤者“独乐”有截然不同的结束:
文王关爱百姓,百姓爱戴他,因而文王能享其乐,夏桀不恤百姓,百姓怨恨他,因而夏桀不能保其乐。正是在接触、交谈的过程中,孟子与梁惠王彼此有了进一步了解,于是有了《寡人之于国也》这么一次传诵千古的政事问答。
3.文化常识。
1)寡人:寡德之人,是古代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2)河内凶:河内遇到饥荒。河内,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3)河东:黄河以东的地方,在今山西西南部。黄河流经山西省境,自北向南,故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的地区为河东。
4)粟:谷子,脱壳后成为小米,也泛称小米。
5)庠序:古代学校,商(殷)代叫序,周代叫庠。
教学过程】一、学生迅速诵读课文,读准字音,是通假字的注明。
(1)弃甲曳(yè )兵。
(2)涂(通假字,同“途” )有饿piǎo(莩 )
(3)鸡豚(tún )狗彘之畜(xù )
(4)数( cù )罟(gǔ )不入wū( 池。
(5)无(通假字,同“毋” )失其时。
(6)谨庠( xiáng )序之教。
(7)颁(bān通假字,同“斑 )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8)申之以孝(tì )之义。
二、通过阅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一共七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段的内容是什么?
第一部分(第一段),写梁惠王为自己“尽心于国”,而“民不多加”提出疑问。
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依据梁惠王有通过政治手段使“民加多”的愿望,孟子帮助他认识到在政治上与邻国相比,只是做了一些救灾的好事而已,本质上并没有区别,使文章自然而然过渡到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第三段至第五段),根据梁惠王有探求如何使“民加多”的心理,以及战国时国君所有的“统一天下”的宏愿,孟子提出自己的“仁政”主张,即减轻徭役、发展农林牧渔生产而使民“不饥不寒”,并在此基础上兴办教育等具体措施和要求,并强调指出,只有通过解决人民经济生活的问题而取得人民拥戴,才能称王于天下。
**部分】(a层)
研读课文第一部分,完成下列问题。
1. 解释重点字词。
河(黄河 )内凶(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 邻国之民不加( 更 )
2. 翻译重点句子。(指导:注意句式特点和重点字词的落实)
1)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
译:了解一下邻国的政治,没有像我这样用心的。
2)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译:邻国的百姓不见减少,我的百姓不见增多,这是为什么呢?
【**部分】(b层)
3.文段小结:
本段写梁惠王把自己的治国之道与“邻国之政”进行比较,说明自己的治国措施和“邻国之政”并无本质区别。
寡人之于国也第一课时
高一年级语文学科导学纲要。题目 8 寡人之于国也。第一课时。制作人 审查人 班级 小组姓名评价。一 课标要求 在阅读文学作品时应通过查阅有关资料,努力做到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 作家经历 创作动机以及作品的社会影响等,加深对作家作品的理解,同时能借助工具书和课文相关注释,解读教科书所选的文言文,梳理文本...
寡人之于国也第一课时说课稿
寡人之于国也 第一课时说稿。一 说教材 学情。寡人之于国也 是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国家规划新教材语文拓展模块第二单元的重点篇目,该文集中反映著名思想家孟子的 仁政 思想及其缜密的思维,高超的论辩能力。课程大纲关于本文的教学要求是 通过反复朗读理解孟子散文的论辩风格,孟子的思想和理论对于本阶段的学生来...
《寡人之于国也》学案第一课时原创
学习目标 1 学习了解孟子的仁政思想。2 能归纳 数 发 直 兵 胜 的意义。掌握 或 或 直 耳 是 也 是何异于 等句式的翻译。学习重难点 掌握有关文言词语和句式 理解文中的比喻,体会文章充沛的气势。教学过程 一 预习检测孟子是时期邹人,名 字子舆,孔子孙子子思的再传 儒家代表人物之一。孟子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