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
课题敬业与乐业课时1授课日期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按目的筛选材料并加以分类整理的能和不断积累的习惯。
2、理解课文在确定话题、运用语言方面的特点。3、认识敬业乐业的意义,培养敬业乐业的职业精神。教学重难点重点难点的分析可落在论点和论据的关系教、学具小黑板。
教学内容要点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课文,思考问题,初步读懂文章。
教师活动内容、方式学生活动方式、内容旁注。
一、解题,介绍作者,导入新课:《敬业与乐业》是梁启超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虽然时间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但梁启超先生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仍然很有教育意义。梁启超先生字卓如,别号有任公、沧江、中国之新民及饮冰室主人等。
广东省新会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注意者,著名学者。与其师康有为一起领导了“戊戌变法”。
他的文章被成为“新文体”。文编《饮冰室合集》上海中华职业学校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以试验、总结、推广职业教育而著称的一所中等专业学校。该校1918年5月由黄炎培发起的中华职业教。
第1页。育社创办的,校址在上海陆家浜。以黄炎培提出的“敬业乐群”为校训,提倡“手脑并用”“双手万能”,着重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生产劳动实习和职业道德训练,强调教育与社会联系,有优良的传统和校风。
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
三、引导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
1.先请学生讲一讲自己归纳的段落大意,然后发动学生评议。2.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1)这是一篇讲演稿,是梁启超先生在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但所讲的内容对我们今天立足本职多作贡献,爱岗敬业精神的培养还是大有帮助的。(2)总结议**文体知识。
3)介绍演讲的基本知识。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演讲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要求:①认清对象,确立主旨。这里讲的是针对性。
演讲是直接面对听众交流思想和感情,所以必须了解听众对象,认清环境场合,明确演讲的主旨。“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对于演讲尤为重要。②思路清晰,节奏明快。
③感情充沛,例证动人。④语言准确,形象生动。
第2页。4)在学生概括的基础上,教者总括:9段文字,按议**的一般论证结构,文章可划分为三大部分:
第1段是一部分,提出本文的中心论点;第二部分是2~8段,论证中心论点;第三部分是第9段,归结全文。演讲是以口语表达的方式面对听众,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观点,阐述某一事理的活动。演讲不仅是宣传和动员群众的手段,而且还是阐明理论观点、发表学术见解的一种手段,同时又是锻炼和培养青年口才的一种手段。
四、布置作业:要求。
1.把不理解的字词,难懂的语句做上记号;2.试把每一段的段意归纳出来;
3.课文中多处引用《论语》《礼记》《老子》《庄子》等古代典籍的论述。逐一抄录这些论述,认真想一想它们的意思。学生读课文,概括段意:
第1段,对题目作简单解释,然后提出中心论点。第2段,强调“有业”是“敬业”和“乐业”的基础。第3段,从反面论述,说明无业的害处。
第4段,说明有业的重要,这是从反面论述。第5段,作者具体论述有业之必要。
第6段,开门见山提出第二分论点“要敬业”。
第7段,以设问方式把“要敬业”的论述引向深入。第8段,第3页。
论述“要乐业”。第9段,归结全文。教后记。
第4页。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
敬业与乐业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的 1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2 了解演讲词,掌握几种论证方法。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结合 知识决定命运,态度决定一切 这句话,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引入课文 敬业与乐业 二 简介作者及时代背景。作者 梁启超 1873 1929 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 学者。字卓...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一 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待学习的态度,引入课文 敬业与乐业 二 简介作者。梁启超 1873 1929 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清光绪举人。和其师康有为一起,倡导变法维新,并称 康梁 著述涉及政治 经济 哲学 历史 语言 宗教及文化艺术 文字音...
敬业与乐业第一课时
语文 学科课时计划总序号 15 课题。敬业与乐业。课型精读课教师第1课时。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品味与领悟 敬业与乐业 的精神。2 摘录并积累大量经典语句 格言。3.初步学习 举例子 和 讲道理 两种论证方法。4.仔细体会演讲和口语特色的巧妙结合。重点难点教学准备教法学法教学过程。理解这篇演讲词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