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
课题2 分子和原子(两课时)
从容说课。本课题是学生对微观世界认识的开始。首先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然后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组成的观点;接着通过实验与**得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的结论,并利用这一结论对一些现象作出具体解释。
另外课本上还介绍了有关分子间间隔的内容,紧接着通过两个讨论题,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以前学习过的一些变化和化学反应,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形成概念。
由于本课题是学生从宏观世界走向微观世界的开始,一些观点和结论不像认识宏观世界那佯容易理解,所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便成了学好本课题的关键和难点。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对难点进行突破。
1.给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的机会。
2.采取更为开放的**方式,让学生休验科学过程。
3.多提供一些日常现象,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变化现象,力求把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结合起来。
4.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以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3)认识原子是化学变化小的最小粒子,原子可以相互结合形成分子。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用结合的方法,用课本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充分发挥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3)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对实验所得信息进行加工。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学生进行科学态度教育和辩证地看问题的思想方法教育。
2)逐步提高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3)渗透物质的无限可分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1.分子和原子概念的形成。
2.理解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1.建立微观粒子运动的想象表象,并初步体会它与宏观物体运动的不同点。
2.如何理解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分子和原子间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演示实验→得出结论→活动**→学生讨论→总结归纳。
教具准备。1.教师用具:投影仪、分子模型及挂图、品红溶液、水、烧杯。
2.学生用具:三个相同的小烧杯、一个大烧杯、量筒、蒸馏水、酚酞试液、浓氨水、酒精、水。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分子的存在及其特点。
第二课时: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创设问题情境]请学生根据日常生活经验思考下列问题:
1.盛放在敞口容器里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如果受热会减少得更快,这是为什么?
2.为什么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往往会闻到花或酒的香气?
3.湿衣服为什么经太阳晒会变干?
4.糖块放在水里,会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这是什么原因?
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其实,这些问题在很久以前就引起了一些学者的**兴趣,他们经过反复的实验和**,提出了物质都是由于不连续的微小粒子组成的设想。并用这一没想来解释上述问题。那么,事实是不是如此呢?
这些微小粒子到底是什么呢?科学事实证明,这些微小粒子就是我们本课题将要学习的分子和原子。
板书]课题2 分子和原子。
过渡]本节课我们先来学习第一个问题:分子的行在及其特点。
板书]一、分子的存在及其特点。
过渡]请大家仔细观察以下实验……
实验](3�2)向盛行水的小烧杯小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
注意]品红的量一定要少。品红的扩散现象极易观察,但从放入水中到扩散均匀需时间较长。可以留一两份让学生在课外继续观察。用温水做这个实验,时间可缩短。
可观察到的现象]品红在水中迅速扩散,但较长时间后才扩散均匀。
提问]为什么品红能在水中扩散呢?(提示学生用科学家提出的设想解释)
回答)如果物质都是由不连续的粒子组成的,那么品红也不例外,组成品红的微小粒子向水小运动,就出现了品红向水中扩散的现象。
讲解]科学技术的进步早巳证明,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现在我们通过先进的科学仪器不仅能够直接观察到一些分子和原子,还能移走原子。
投影]展示图3�6及图3�7
说明]图3�6是用扫描隧道显微镜获得的苯分子的图像,图像鲜明地显示了苯分子的六元环结构。
图3�7是中国科学院北京真空物理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常温下以超真空扫描隧道显微镜的手段,通过用探针拔出硅晶体表面的硅原子的方法,在硅晶体表面形成的图形。
总结]这两幅图说明了分子和原子的真实存在,从而也证实了科学家的设想。
板书]1.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过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了分子是真实存在的,那么它有哪些特点呢?
板书]2.分子的特点。
提问]我们用肉眼可以看见分子吗?
回答]不可以。
提问]用普通的显微镜能观察到分子吗?
回答]也不可以。
提问]那怎么样才能看见分子呢?
回答]必须用非常先进的科学仪器。如刚才**中提到的扫描隧道显微镜。
总结]用肉眼和普通的显微镜都不能观察到分子,必须用比较先进的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可见分子是一种非常小的粒子。如果拿水分子跟乒乓球相比,就好像拿乒乓球跟地球相比一样。
提问]分子这么小,有没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呢?
回答]经过预习可知,分子尽管很小,也有一定的质量和体积。例如: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为3×10-26kg,一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以20滴水为1 ml计算)。
这个数字有多大呢?如果10亿人来数一滴水里的水分子,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日夜不停,需要数3万多年才能数完。可见分子的一个显著特点是:
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板书](1)质量很小,体积很小。
过渡]你想知道更多的有关分子的知识吗?那么,就请大家按以下建议进行实验。
活动与**]
可投影打出**内容和步骤)
已知酚酞和氨气都足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它们溶于水可分别得到酚酞溶液和氨水。
1.取一烧杯,注入约40 ml蒸馏水,然后加入5~6滴酚酞试液,用玻璃棒搅拌均匀,观察溶液的颜色。
2.取少量上述溶液置于试管中,向其中慢慢滴入浓氨水,观察溶液颜色有什么变化。
3.将烧杯中的酚酞溶液分别倒入a、b两个小烧杯中,另。
取一个小烧杯c,加入约5 ml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罩住a、
c两个小烧杯,烧杯b置于大烧杯外,如引图所示。观察12
分钟,有什么现象发生?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实验1的结论]溶液为无色。
说明:酚酞本身是一种无色溶液,把酚酞加入蒸馏水中,只是对酚酞进行了稀释,所以溶液仍为无色。
实验2的结论]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
说明:酚酞是一种酸碱指示剂,遇酸不变色,遇碱显红色,浓氨水显碱性,所以溶液颜色由无色变为红色。
思考:我们食用的醋常显酸性,若往醋中滴入酚酞溶液,颜色会不会有变化?为什么?
回答]不会。因为刚才说到酚酞遇酸不变色,醋显酸性,所以滴入酚酞溶液后,颜色不会有变化。
实验3的结论]烧杯a中的酚酞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而烧杯b中的酚酞溶液仍为。
无色。提问]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
回答]分子的运动。c中的氨分子运动到了烧杯a中的酚酞分子中,所以a溶液变为红色;而烧杯b位于大烧杯外,没有氨分子进入,所以溶液仍为无色。
教师]这位同学的回答十分准确。其实利用他刚才所说的分子运动的观点也可以解释我们本节课开始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同学回答。
回答]1.盛放在敞口容器中的水,在常温下会逐渐减少,是由于水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受热减少得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补充]确实分子在不停地进行着运动,分子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能量越大,运动速率越快。这也是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燥得快的原因。
2.走到花园或酒店的附近,花的香气分子或酒的香气分子运动到了人的鼻子周围,所以人就闻到了花或酒的香气。
3.水分子运动到了空气中所以衣服会变干。经太阳晒,温度较高,分子运动较快,所以湿衣服会干得快。
4.糖分子运动到了水分子中,所以糖块逐渐消失,而水却有了甜味。
总结]以上这些问题都说明了分子的同一个特点��处于永恒运动之中。这也是物理上讲过的“世界是运动的”“运动是永恒的,而静止是相对的”。
板书](2)分子处于永恒运动之中。
提问]我们知道,物质存在固态、液态、气态三种状态,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你能解释这是为什么吗?
学生讨论、交流)……
过渡]为了解释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看下面的活动与**。
活动与**]
请学生分别取100 ml水与100 ml酒精,把它们相混合后,观察所得溶液体积是否等于200 ml?
学生活动,教师巡视]
总结、思考、讨论]
请学生代表陈述结论]
把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所得溶液体积不等于200 ml,而是小于200 ml。
追问]原因呢?
学生讨论)……
教师总结]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分子之间有间隔。当把100 ml水和100 ml酒精混合后,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所以所得溶液的总体积会小于200 ml。
过渡]知道了这一原因,请同学们利用这一观点来解释刚才我提出的两个问题。为什么物质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为什么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的现象。
回答]1.分子之间有间隔,相同质量的同一种物质在固态、液态和气态时所占体积不同,就是因为它们分子问的间隔不同的缘故。气态间隔最大,固态间隔最小,液态时居中,所以物质一般存在固、液、气三种状态?
2.物质存在热胀冷缩现象是因为分子间的间隔与温度有关,受热时间隔胀大。遇冷时间隔缩小,所以物质都有热胀冷缩现象。
补充]夏天自行车的气不应打得太足,铁路上的铁轨之间应稍留些空隙都是这个原因。
总结]可见分子还具有一个特点,即分子之间有间隔。
板书](3)分子之间有间隔。
小结]通过本节课我们知道,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等构成的。这些粒子我们用肉眼看不见,必须借助于先进的科学仪器��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分子具有三个特点:
①体积很小、质量很小;②处于永恒运动之中;③分子之间有间隔。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我们可以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和问题。
课题2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学习目标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认识分子 原子的特征。3.能用分子 原子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重点 难点。分子 原子的特征。自学指导 1 课前运用30分钟的时间阅读教材49 51页以及同步训练自学释疑的内容完成导学案问题,对有问题的地方用红笔做出标记。2 上课...
课题2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
鲁河中学刘波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2 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现象。过程与方法 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实例出发,然后利用实验 比喻等方法增强直观性。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及分析推理的能力。教学重点 难点 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 课标要求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物质是由分子 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认识分子 原子的特性,并能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 微观想象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2 过程与方法 认识科学 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 活动的乐趣 学会运用观察 实验 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并运用想像 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