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课时训练。
1.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2.从全文内容看,作者具有怎样的生活情趣?
3.本文题为《陋室铭》,而作者却没有直接去写陋室,为什么?既然是陋室,作者就应该倾其笔写尽其陋,然而作者又没有去写其陋,相反却极写其不陋,这又是为什么?
4.作者从哪几方面描写陋室的?
5.文中说“斯是陋室”,而结尾却说“何陋之有”,到底这屋是陋还是不陋?
6.解释句子中加括号字的意思。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7.翻译句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8.下列句中“之”的用法分别是。
之的用法:a.助词“的” b.代词 c.动词,“往,到” d.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e.宾语提前的标志。
a.何陋之有?(
b.忘路之远近。
c.渔人甚异之。
d.具答之。
e.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f.君之病在肌肤。
g.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
1. 比喻道德高尚的人。
2. 高洁傲岸,安贫乐道。
3.(1)作者以山水引出陋室,而后以仙、龙喻德馨,这就自然而然引出本文主旨。(2)陋室之所以不陋,都是因为在陋室之中居住的人是一位志趣高尚的人,这就更好地体现出那种安贫乐道的思想性格。
4.生活环境、日常生活、交往人物三个方面。
5.这恰是本文反向立意的作文技法之所在,说是陋室,是为了引出“惟吾德馨”的主旨,而结尾的“何陋之有”运用的是反问句,这样看来陋室自然不陋。
6.斯:这;惟:只;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鸿:大;白丁:封建社会里没有功名的人。
素:素朴;金经:佛经。
丝竹:奏乐的声音;案牍:官府的公文;劳:使劳累。
名:著名。7.(1)山不一定高,有仙人居住就能天下闻名。
(2)谈笑往来有渊博的学者,没有粗俗的人。
(3)没有嘈杂的管乐之声扰乱两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
8.e a b b a a a
《短文两篇》第一课时练习题
8 短文两篇。第一课时。课时训练。1.填空题 巴金原名著名的 有爱情三部曲及激流三部曲晚年以回忆性散文随笔最著名。2.下列多侧面阐述飞蛾值得赞美的理由中不妥当的一项是 a.飞蛾扑向灯火,终于死在灯下,或者浸在油中,牺牲精神值得赞美。b.飞蛾为了追求光和热,将身子扑向灯火,或者浸在油中,这种追求值得赞...
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沂源县历山中学语文导学案 初一下册 编号 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 主备人 王翠梅审核人郑爱华。学习目标 1 反复朗读课文,结合课文注释,疏通文意。2 积累文言字词。学习过程 一 课前预习 1 熟读课文,家长签字。2 给加点的字注音 夸父盘盂沧沧多知 乎 3 夸父逐日 选自这部书的内容主要为民间传说中的知...
短文两篇第一课时
一 素质教育目标。1 学习说明静物动景的写作方法。2 继续培养独立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着重理解某些文言实词。3 了解我国丰富物产和美妙景观。二 重点 难点及解决办法。重点 掌握按一定顺序说明的方法。难点 准确理解并翻译文言文。解决办法 1 做好课前预习,在知识结构中疏理以前学过的古文知识。2 课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