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课时

发布 2020-09-14 17:23:28 阅读 7074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恐龙无处不在》

主编人:刘卫平审核人:刘帮勇。

第一课时。一、 学习目标。

1.能说出两篇短文的内容,明确说明对象,理清写作思路。

2.能明白文章语言简明精炼、逻辑性强、幽默风趣的特点。

3.能感悟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二、 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短文所说明的事理,说明的顺序、方法。

难点:理解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可以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

三、学法指导。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意;精读课文,深入理解文章内容;揣摩语言,体会作者独特的语言风格;留心生活,思考自然和社会,多角度看问题,获得新知、真知。

四、 问题导引。

在距今约2.3亿年前~6500万年前,地球的主宰并不是人,而是一种生物,它们的名字是——恐龙。当时恐龙真的无处不在吗?

它们真的能生活在条件极其恶劣的南极吗?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文章去寻求合理的答案吧。

五、 自主学习。

1.资料整合。

作者信息。阿西莫夫,科幻**及科普作家、文学评论家。美国科幻****时代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一位生于俄罗斯的美籍犹太人,为本世纪最顶尖的科幻**家之一,曾获代表科幻界最高荣誉的雨果奖和星云终身成就“大师奖”。作品极其丰富,代表作有《我,机器人》、《基地》系列、《钢窟》系列等。第一次明确提出了着名的“阿西莫夫机器人三定律”。

以其名字命名的《阿西莫夫科幻**》杂志,至今仍然是美国当今数一数二的科幻文学畅销杂志。作品多次被搬上银幕。

背景回放。

这两篇科普短文选自阿西莫夫晚年的着作《新疆域》。阿西莫夫在本书序言中说,这些文章,是“对科学近期进展的回顾和对导致我们形成清晰知识的历史成就的重新检讨与评价。”这两篇短文在原书中编排在一起,同在“地球科学新疆域”章节里,内容上有一定的关联,说明方法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相互参照阅读。

2.设问导学。

1)下列带点词语的拼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

a.褶(zhě)皱劫(jié)难 b.遗骸(hái) 蟾蜍(yú)

c.两栖(qī) 深渊(yuān) d.追溯(suó) 衍(yǎn)射。

2)下列词语有错误的一项是( d )

a.流逝时间流逝流失水土流失b.熔化岩石熔化融化冰雪融化。

c.导致导致失败倒置本末倒置d.漂移大陆漂移飘逸白云飘逸。

3)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b )

所有陆地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的生活。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使这种变化加快。

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似乎常常可肯定 b.似乎一直可应该。

c.几乎常常可能应该 d.几乎一直可能肯定。

4)指出下列各句所用的说明方法。

在2023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举例子,具体翔实地说明生存条件恶劣下南极区域也曾有恐龙,可见恐龙无处不在。)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打比方,形象生动地介绍大陆漂移假说。 )

5)《恐龙无处不在》,说明对象是什么?从什么角度说明?请简述文章的思路?

说明对象是“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或“板块构造”理论。说明角度是通过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来证明“板块构造”理论。

文章的思路:全文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为第1段,全篇行文的逻辑基础。

第二部分为2~7段,其中段介绍南极和地球其他大陆上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段写这一发现引起了作者的深入思考,作者没有把思维定格在恐龙本身研究上,而是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考察段作者思有所获,“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第三部分为8~12段,简明介绍板块学说,并说明每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的原因。第四部分为13~15段,再次聚焦南极恐龙和其他生物,确证这一推断的正确性。

总之,全文从现象到本质,逐层推进,表现了思维的开放性和严密性。

六、 合作**。

1.“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由何而知?

2023年在南极发现鸟臀目恐龙。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因而“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之说成立。

2.“大陆漂移”使恐龙遍布世界的说法由何而来?

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南极发现恐龙化石最直接的结论,即“恐龙无处不在”。他们就此产生了更多的疑问,如“恐龙何以在南极生存?”“恐龙是如何越过大洋进到另一个陆地上去的呢?

”深入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是大陆漂移把恐龙带到了南极”。

3.能说恐龙迁移到南极地区吗?

不能。因为南极地区非常寒冷,而恐龙不适应寒冷的气候。恐龙的生活环境需要的温度是32度左右。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在迁移。

4.用自己的话解释恐龙化石无处不有?

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生活。

后来泛大陆**成四部分,这些大陆经过不断地漂移,逐渐形成了今天大陆的样子。这些大陆在分离时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所以今天在地球的各个大陆都有恐龙化石。

5.“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对文中的这句话,找一些例子,来印证这句话。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谢皮罗教授注意到澡盆水的漩涡总呈逆时针方向,他大胆地推断这一定与地球自转有关,并且推断北半球呈逆时针,赤道不会有漩涡,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他就此发表的**震惊科坛。

人类社会的发展“两个苹果”理论。一个苹果是砸向牛顿,它促使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带来了科学的飞速发展。另一个苹果是亚当夏娃偷吃,它带来了人类社会的文明。

生物学家密卡尔逊调查指出美国东海岸有一种正蚯蚓,欧洲西海岸同纬度地区也有,但他无法回答美国西海岸却没有这种蚯蚓。魏格纳注意到他的**,认为,小小的蚯蚓活动能力有限,无法跨越、横渡大洋,它的这种分布正好说明欧洲大陆与美洲大陆本来是连在一起的,后来裂开了。他把蚯蚓的地理分布作为例证之一写进了他的名著《大陆与海洋的起源》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课时

时间 2013年12月4日星期三第五节。地点 多 教室。班级 801班。执教者 黄丽丽。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 板块构造 泛大陆 撞击说 火山说 斯石英 等科学概念。能力目标 1 比较分析两文的说明对象和说明角度,把握两文所介绍的科学知识,体会作者思维的开放性与周密性。2 揣摩语言,体会本文语言简...

6《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课时

6 阿莫西夫短文两篇 第一课时。学案。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中揭示的恐龙灭绝的原因,学习文章缜密的说明思路。2.学习运用举例子 作比较等方法说明深奥的科学事理的写法。3.增强科学意识,培养从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重点难点 学习应用举例子 作比较等方法说明深奥的科学事理,并学习文章缜密的说明思路。新知预...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 教学目标 一 知识目标。1 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2 短文两篇所说明的研究成果。3 短文的行文顺序及说明方法 语言特色。二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三 情感目标。1 科学需要大胆的推测,合理的想像,合乎逻辑的分析 求证。2 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