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古诗三首

发布 2024-03-01 05:15:12 阅读 2113

课题课型。

1古诗词三首讲授。

主备人。邢晓红。

课时审核人。

课时:3节康慧李德才。

一、导学目标(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4.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二、教学重难点分析。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的情趣。三、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讲授法:问题设置。

四、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嫖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独坐敬亭山》李白。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任务。

1、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诗圣、诗仙)

2、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学生活动。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一、激趣导入(3分)

1、进行课外知识抢答。2、指名背李白的诗。

1.读题,看注释,结合老师介绍,体会背景。(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

二、释题,孤云闲浮、人与山“相看两不厌”来表达。

简介背景。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

2分)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感。)2.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三、学生自学,初步理解(5分)

1.读题,看注释,结合自我理解,介绍背景。

鼓励学生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熟练自读,再通过注释,初步读懂诗句的意思。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2、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互读古诗,交流诗意。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2、老师点拨:“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地飘去”。“厌”的注释是“满。

四、全班。足”。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交流。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10分)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

五、指导。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

朗读。朗读,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

10分)轻松感。六、吟读,1、自由吟读。

体会诗人。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

的思想感。你最欣赏哪一句?

情(5分)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答。

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1、自由吟读。2、讨论。

板书设计:独坐敬亭山李白。

鸟飞。孤独云去。

相看。李白相知敬亭山。

相悦。第二课时《望洞庭》刘禹锡。

教学环节。一、形象感知,揭题。

二、自由吟读。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

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禹锡是怎样描写的。根据学生提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2、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3、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1、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2、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3、背诵《独坐敬亭山》、《望洞亭》。4、比较体会。

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四、引导赏析1、交流2、背诵。

这首词中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历来是被人推重的千古佳句,被后人广泛传诵,因此,背诵是很重要的任务。

五、交流课外积累。

指名读一读。

板书设计:望洞庭刘禹锡。

潭面镜未磨,潭面无风镜未磨,湖光秋月和。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山水色,遥望洞庭山水色,对比体会盘里一青螺。**盘里一青螺。

第三课时《忆江南》白居易。

教学内容任务。

一、复习导入。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教师活动。2、《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教师做如下点拨:“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经当过杭州刺史。

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旧:从前。

曾:曾经。

学生活动。1、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

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预见性问题及对策。

1、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解意思。2、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

谙:熟悉。胜:超过,胜过。1、点拨理解“两相和”,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妙。“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3、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3、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诗意。

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小结。

1、诗一开头,诗人先说:“江南好”,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

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的熟悉,那么了解。)2、江南风景好在**?

可先让学生来回答。老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

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蓝”字形容春水深碧。

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日出”句声调高昂,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春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能不”语气要果断、坚定。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抄写或默写。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板书设计:忆江南白居易。

赞美。忆江南好词思念。

七、教学反思。

第一课古诗三首

忆江南诗意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晨光照映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烈火还要红。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怎能叫人不怀恋江南。忆江南 唐 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2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3 能不忆江南。4 作者 772 846,字乐天,太原 今属山西 人。望...

第一课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认识 鸢 鸯 等6个生字,会写 融 燕 等1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 绝句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 绝句 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导入。一 谈话导入。同学...

《古诗三首》学案 第一课时

一 学习目标。1.读懂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2.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竹子和石灰的精神。二 学习过程。朗读课文3遍,使用 学乐师生 app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1.整体感知。古代有很多画家和诗人。他们既绘画又赋诗,大家把这样的作品称为题画诗。竹石 就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而题写的诗。诗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