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古诗三首

发布 2024-03-01 05:15:12 阅读 3172

忆江南诗意:

江南的风景多么美好,如画的风景久已熟悉。晨光照映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烈火还要红。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怎能叫人不怀恋江南。

忆江南①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2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3 ③能不忆江南。

4 【作者】

772-846,字乐天,太原(今属山西)人。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盘里一青螺。

注释]1.洞庭:湖名,在湖南省。

2.和:和谐,这里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3.潭面:指湖面。镜未磨:

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水面无风,波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不清楚。两说均可。

4.**盘:形容洞庭湖。青螺:

一种青黑色的螺形的墨,古代妇女用以画眉。这里是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今译]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诗词原文。独坐敬亭山[唐]李白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注释译文。

1.敬亭山:在今安徽宣城县北。

《元和郡县志》云:"在宣城县北十里。山有万松亭、虎窥泉"。

《江南通志》卷一六宁国府:"敬亭山在府城北十里。府志云:

古名昭亭,东临宛、句二水,南俯城闉,烟市风帆,极目如画"。

2.孤云:陶渊明《咏贫士诗》"孤云独无依"。

朱谏注:"言我独坐之时,鸟飞云散,有若无情而不相亲者。独有敬亭之山,长相看而不相厌也"。

3尽:没有了。4闲:

形容云彩飘来飘去悠闲自在的样子。5厌:满足。

译文。鸟儿们飞得没有了踪迹,天上飘浮的孤云也不愿意留下,慢慢向远处飘去。只有我看着高高的敬亭山,敬亭山也默默无语地注视着我,我们俩谁也不会觉得满足谁能理解我此时寂寞的心情,只有这高大的敬亭山了。

诗词鉴赏。

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伤心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

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喧闹声消除之后格外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失之后感到特别的清幽平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暗示了诗人在敬亭山游览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人格化、个性化。尽管鸟飞云去,诗人仍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

“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强烈的感情。同时,“相看”也点出此时此刻唯有“山”和“我”的孤寂情景与“两”字相重,山与人的相依之情油然而生。

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造的意境仍然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

实际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寂寞凄凉的处境,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第一课古诗三首

课题课型。1古诗词三首讲授。主备人。邢晓红。课时审核人。课时 3节康慧李德才。一 导学目标 知识,技能,情感态度 价值观 1.认识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 洞庭 江南 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 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3.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

第一课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认识 鸢 鸯 等6个生字,会写 融 燕 等13个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 绝句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重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 绝句 难点 能借助注释和插图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画面,说出诗中描绘的景象。导入。一 谈话导入。同学...

《古诗三首》学案 第一课时

一 学习目标。1.读懂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2.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竹子和石灰的精神。二 学习过程。朗读课文3遍,使用 学乐师生 app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1.整体感知。古代有很多画家和诗人。他们既绘画又赋诗,大家把这样的作品称为题画诗。竹石 就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而题写的诗。诗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