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

发布 2023-11-15 18:50:03 阅读 2200

《 杜甫诗三首》导学案。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通过复习,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并且初步了解诗歌格律常识。

2.通过意象把握作者的情感、赏析情景交融、气象宏伟的艺术特点,感受诗人深沉的苦痛与忧思。

3. 学会如何赏析一首诗。

重难点:学前预习】

一、文体常识。

古体诗和近体诗:

古体诗也叫古诗、古风。说白了,古体诗就是古代的自由诗,每首诗有多少句,每句有多少字,如何押韵,都没有规定。为了便于大家掌握,我们以唐代为界来说。

唐代以前的诗都是古体诗,这包括《诗经》中的诗、《楚辞》中的诗、《汉乐府》中的诗及“三曹”诗歌、陶渊明的诗歌等。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也写了许多古体诗,比如李白写的《古风五十九首》。一般来说,唐代及唐代以后,诗人们借乐府旧题所写的诗歌都是古体诗。

也就是说,诗题中凡出现“歌”“行”“吟”“引”“弄”“操”“曲”等字样的都该属于古体诗,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的《琵琶行》等。

近体诗也叫今体诗,是相对于古体诗而言的格律诗。近体诗在唐代初年正式形成。它包括绝句、律诗、排律。

绝句共四句,每句五字的叫五绝,每句七字的叫七绝,二四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没有对仗要求。律诗共八句,每句五字的叫五律,每句七字的叫七律,偶数句押韵,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律诗每两句为一联,分别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颔联和颈联必须对仗。

排律十句以上,像律诗一样,除首尾两联外,中间各联都对仗,押韵也和律诗一样。近体诗用字还要讲究平仄,有“一三**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举例来说,我们所熟悉的杜甫的《客至》《旅夜书怀》《阁夜》《登岳阳楼》等都是十分典型的律诗。

二、默写杜甫的名言警句:

1、会当凌绝顶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3、读书破万卷4、安得广厦千万间。

5、露从今夜白6、烽火连三月感时花溅泪。

三、阅读下面文字,了解杜甫生平以及对其诗歌创作的影响。

杜甫 (712~770)唐代诗人。字子美。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

因曾居长安城南少陵,自称“少陵野老”,后在成都被严武荐为节度参谋,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之为杜少陵,杜工部。其诗深刻反映社会现实,因此被称为“诗史”,他亦被称为“诗圣”。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杜甫出生在“奉儒守官”并有文学传统的家庭中,是著名诗人杜审言之孙。7岁学诗,15岁扬名。20岁以后可分4个时期。

一)、玄宗开元十九年(731)至天宝四年(745),杜甫过着“裘马清狂”的浪漫生活。曾先后漫游吴越和齐赵一带。其间赴洛阳考进士失败。

天宝三年,在洛阳与李白结为挚友。次年秋分手,再未相会。杜甫此期诗作现存20余首,多是五律和五古,以《望岳》为代表。

(涉世不深)

二)、 天宝五年至十四年(746-755),杜甫困守长安,穷困潦倒。他不断投献权贵,以求仕进,但均无结果。直到天宝十四年十月,安史之乱前一个月,才得到小小的参军之职。

仕途的失意困顿和生活的饥寒交迫使他比较客观地认识到了统治者的腐败和人民的苦难,使他逐渐成为一个忧国忧民的诗人。创作发生了深刻、巨大的变化。《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丽人行》、《兵车行》、《出塞》(忧国忧民)

三)、肃宗至德元年(756)至乾元二年(759),安史之乱最盛。杜甫也尽历艰危,但创作成就很大。长安陷落后,他北上灵武投奔肃宗,但半路被俘,陷贼中近半年,后冒死从长安逃归凤翔肃宗行在,受左拾遗。

不久因直谏忤旨,几近一死。长安收复后,回京任原职。758年5月,外贬华州司功参军,永别长安。

759年,对政治感到失望的杜甫辞官,于年底到达成都。组诗“三吏”、“三别”。(现实主义创作达到高峰)

四)、肃宗上元元年(760)至代宗大历五年(770)11年内,杜甫在蜀中八年,荆、湘三年。760年春,他在成都浣花溪畔建草堂,并断续住了五年。765年,严武去世,杜甫失去凭依,举家离开成都。

开始了“漂泊西南天地间”的生活,时间多在船上度过。770年冬,杜甫死于长沙至岳阳的船上,年58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蜀相》、《登高》、《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江村》、《登岳阳楼》(思想更深邃、诗风更沉郁)

三、背诵三首诗。

课堂活动】秋兴八首》(其一)

时代背景简介。

这首诗歌写于公元766年,这一年杜甫54岁,在重庆,正在回老家的途中。他已经在蜀中生活了将近五年。

杜甫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时期,那个时间段的唐朝发生了一件大事“安史之乱”,时间是(755--762),安史之乱结束后,唐朝人口减少了将近十分之七。安史之乱虽然结束,但是唐朝已陷入混乱当中,在杜甫曾经生活了五年的蜀中也不例外。一直很赏识杜甫支持杜甫的蜀中的剑南节度使严武去世,蜀中陷入混乱当中。

于是杜甫决定回老家,他在途中写下了秋兴八首,课文所选择的是其中第一首。

鉴赏诗歌:“三看一读”:看题目、看作者、看注释,读出感情。

第一步,读懂题目,第二步,读懂诗句的意思。第三步,找出诗中的意象,然后结合时代背景和作者的生平,然后说说这首诗歌有什么样的内涵,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1、题目是什么意思?

2、诗句的字面意思?

3、诗**现了哪些意象?

4、这些意象有什么内涵?

5、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6、诗歌应用到了哪些艺术技巧?

《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

导学案。时间 2014年10月日 课题。杜甫诗三首。主备人。学习任务。一 大致了解诗人的生平,及诗人诗歌的风格变化。二 总体感知 望岳 春望 了解诗意,体会诗情,背诵诗篇。三 品味诗歌语言,了解诗的艺术特色。一 自主学习1.了解作者。杜甫 参考 导学方案 30页 712 770 字 子美 自称 少陵...

杜甫诗三首第一课时 2

三段六环节 教学法课时备课。学科 语文主备人 时间 2016年9月日。课题杜甫诗三首课型新授。教学目标。1.领会诗歌的丰富内涵和精美语言,积累一些文言词语和诗歌的修辞方式。2.提高对诗歌艺术的审美能力,领会诗的思想内容。理解诗歌的独特表达手法。3.充分理解杜甫诗歌的思想内容,感受作者人格的伟大。教学...

《古诗三首》学案 第一课时

一 学习目标。1.读懂诗句的意思。背诵古诗。2.感悟课文内容,体会竹子和石灰的精神。二 学习过程。朗读课文3遍,使用 学乐师生 app录音,分享给全班同学。1.整体感知。古代有很多画家和诗人。他们既绘画又赋诗,大家把这样的作品称为题画诗。竹石 就是一首题画诗,是诗人为自己所画的竹石而题写的诗。诗人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