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

发布 2024-02-29 16:55:10 阅读 6321

1、导入: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说过:“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聪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高雅,逻辑修辞使人善辩。

……凡有所学,皆成性格。”无独有偶,唐太宗李世民也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这些话,都说明了“历史”对后世的厚重作用。那么我们学习语文特别是文言文,有的时候我们在接触历史,了解历史。而我们印象中影响最大的史书,也是二十四史之首当属《史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其中的传统篇目——《廉颇蔺相如列传》。

2、复习史记的相关知识。

关于史记有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史记》之所以能流传后世,实为此两人的功劳——妻子和女儿。妻子姓杨,是他老师的孙女,知书达理,聪明美丽,是司马迁终身的伴侣。虽然是受过宫刑的人,但有一个女儿是肯定无疑的。

他因为在史书中“不虚美,不隐恶”,秉笔直书,触怒了当朝皇帝,只好把长达52万6千字的竹简史书藏在深山的山洞中,一直到死,这位史官也没有看到自己的作品面世。他去世之后,他的夫人为了保护这部史书,在这座深山**家当了道姑,继续等待史书面世的机会,但等来的是朝廷查抄的噩耗,满门家族乡亲被斩杀,于是,她绘了一张藏史书的图表,人们只有对照图表,才能找到史书藏匿的地方。后来她将图传给了女儿,司马迁女儿后来又传给了儿子,这才依图从山洞中取出了史书,得以面世。

所以今天我们能看到这部史书,是司马迁和他的家人历尽心血乃至付出生命的代价才得以实现的。上下五千年,风云九万里。中华民族创造了傲视世界的灿烂文化!

《史记》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体例: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第一部国别体《国语》第一部编年体《春秋》)

内容: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3000年的历史;

分类:分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12篇)、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30篇)、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72篇)、表(大事年表8篇)、书(记各种典章制度10篇)等五种体裁,共130篇,地位:作为正史的《二十四史》,史记是其中的第一部;《史记》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

刘向等人认为此书“善序事理,辩而不华,质而不俚”;与宋代司马光编撰的《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评价:鲁迅赞誉《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所以说它既是史学巨著,又是文学巨著。

廉颇蔺相如列传》和平时接触的《项羽本纪》《李斯列传》等不太一样,是一个人的传记,它是《史记》中的一篇重要的合传。《史记》中的合传有两类:一类是将同类型人物合,有的则是作者认为传主经历遭遇相似而合为一传,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一类是将处于同时期并在事件上密切的人物合如《史记·管晏列传》,即为春秋时齐国贤相管仲、晏婴的合传;《廉颇蔺相如列传》属后者。

3、关联是因为一样东西和氏璧,介绍和氏璧。

和氏璧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美玉,在它流传的数百年间,被奉为“无价之宝”的“天下所共传之宝”,又称和氏之璧、荆玉、荆虹、荆璧、和璧、和璞。与随侯珠齐名,共为天下两大奇宝。

传说随国的君主随侯在一次出游途中看见一条受伤的大蛇在路旁痛苦万分,随侯心生恻隐,令人给蛇敷药包扎,放归草丛。这条大蛇痊愈后衔一颗夜明珠来到随侯住处,说:“我乃龙王之子,感君救命之恩,特来报德。

”这就是被称作“灵蛇之珠”的随侯珠。

相关成语。随珠和璧(又作“随珠荆玉”):形容珍宝中的极品。

名字由来:背后有一段血淋淋的历史。说是在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卞和的琢玉能手,在荆山(今湖北省襄阳市保康县内)里得到一块璞玉。

卞和捧着璞玉去见楚厉王,厉王命玉工查看,玉工说这只不过是一块石头。厉王大怒,以欺君之罪砍下卞和的左脚。厉王死,武王即位,卞和再次捧着璞玉去见武王,武王又命玉工查看,玉工仍然说只是一块石头,卞和因此又失去了右脚。

武王死,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眼泪流干了,接着流出来的是血。文王得知后派人询问为何,卞和说:我并不是哭我被砍去了双脚,而是哭宝玉被当成了石头,忠贞之人被当成了欺君之徒,无罪而受刑辱。

于是,文王命人剖开这块璞玉,见真是稀世之玉,命名为和氏璧。

外形功能:和氏璧的确不同于一般的玉璧,它有独特的功能。

据古书记载,和氏璧大致是圆形中有一小圆孔的板状体,就好像是一个中间掏个圆孔的圆饼。把它放在黑暗处,它能熠熠发光,能除尘埃,能避邪魅,因此又称“夜光之璧”。把它放在座位间,冬天则非常暖和,可以用来代替火炉;夏天则非常凉爽,百步之内,蝇蚋不入。

所以称和氏璧为稀世珍宝、“天下所共传之宝”是一点也不过分的。

经历赵惠文王怎么得到和氏璧的?

自楚文王后,和氏璧一直留在楚国。到楚威王时,楚相昭阳有一次举行盛大宴会,拿来和氏璧让大家观赏,结果席间和氏璧不翼而飞。昭阳怀疑是张仪所偷,因为当时楚威王不收留张仪,张仪穷困潦倒,寄昭阳门下。

昭阳把张仪打得皮开肉绽,打死过去好几次,张仪这才离开楚国,到秦国去。后来昭阳曾出千金求购此璧,但偷璧的人不敢出献,因此昭阳最终没能找到和氏璧。

有一天,一位远客来到赵国宦者令缪贤的府前,拿着一块玉璧叫卖。缪贤见此璧白润无暇,宝光闪烁,就花了五百金买下。后来缪贤让玉匠前来相玉,玉匠大吃一惊,说这就是真正的和氏璧。

缪贤异常惊喜,连忙秘藏起来。但早已有人将此事报告了赵惠文王,赵王向缪贤索取,因为缪贤非常喜爱和氏璧,所以没有立即献璧。赵王大怒,趁出猎之机,突然来到缪贤家里,搜走了和氏璧。

赵惠文王就是这样得到楚国的和氏璧的。《廉颇蔺相如列传》上缪贤说的“臣尝有罪”就指此事。

战国时期,赵惠文王得到了一块楚国原先丢失的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昭王知道了,他就派使者对赵王说,自己愿意用十五座城池来换"和氏璧"。课文由此开始,得没得到,没有。

和氏璧的下落。

但后来,和氏璧还是被秦国拥有,至于何时、如何被秦国拥有,史无记载。秦王政十年(公元前237年),李斯在上《谏逐客书》中提到:“今陛下致昆山之玉,有随、和之宝。

”“随、和之宝”,即指“随侯之珠”与“和氏之璧”两件当时著名的宝物。很有可能,赵国是在不得已的情况下,畏惧秦国的强大,将和氏璧送给了秦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令良工巧匠将和氏璧加以雕琢,让李斯在上面刻写了“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字,制成传国玉玺,从此成为君权的象征。

秦灭亡后,和氏璧又到了汉高祖刘邦的手中。在以后的改朝换代中,和氏璧便一代一代辗转相传下来。直到唐朝第九代李从珂时,契丹人耶律光打进洛阳,李从珂抱着和氏璧出逃,在玄武楼被火烧死,和氏璧从此下落不明。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

高中语文学科高一学年教学设计。授课教师课题。学校。工附。学科。语文。教龄课型。授课时间。廉颇蔺相如列传 第一课时 新授授课班级。教材与学情分析 知识与技能 教。的精神。学。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目。3.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标。过程与方法 诵读法 讨论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

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一课时

廉颇蔺相如列传 导学案第一课时。学习目的。1.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 不畏 和顾全大局的精神 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过的精神。2.了解史传作品在选材和布局上的特点。3.学习文言实词词义辨析的方法。学习重点 难点 1 积累文言知识。2 认识蔺相如机智勇敢 不畏 和顾全大局的精神 认识廉颇公忠体国和勇于改...

廉颇蔺相如列传学案第一课时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 了解司马迁的生平,把握 史记 的有关知识 认识司马迁忍辱负重 发奋著书的可贵品质。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翻译1至5段 3 掌握1至5段的重点实词的含义 重点虚词的用法 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4 认识蔺相如以国为重的可贵品质 培养爱国主义精神。课前自学 1 阅读 同步渐进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