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2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发布 2024-02-27 19:15:04 阅读 7556

2.2构成物质的微粒(1)—分子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教学课题。

本节课是粤教版第二章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微粒(1)一分子的第一课时。这是学生首次对微观世界的**,也是今后学习化学不可缺少的理念基础。对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不仅可以把前面的教学内容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及混合物、纯净物从微观的角度上认识得更加深刻,而且还是后面继续学习化学方程式、质量守恒定律、物质结构等内容所必备的基本知识。

并且对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

二、教案背景。

本节课所面对的初三学生,对做实验充满好奇心和积极性,在教学中要善于抓住有利时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满足学生**欲。但同时,初三学生活泼好动,爱发表见解,爱表现。因此,应当在课堂上多创造条件引导学生活动,同时让学生学会尊重他人、学会倾听、反思、表达和交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

三、教材分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许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2)掌握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理性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习运用日常现象与理论相结合的方法,用理论来解释日常现象。

2)学习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提高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分析推理能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渗透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及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2)激发学生化学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点:理解许多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教学难点:掌握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但不能保持物理性质。

四、教法分析。

1.采取演示实验的方式,学生可以参与演示,让学生体验科学过程。

2.联系生活实际,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变化现象,把日常现象与课本理论结合起来。

3.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五、教学程序。

六、板书设计:

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本身发生改变,生成新的分子。

3、浓氨水和浓盐酸的化学反应表达式。

七、教学反思。

通过实验和实物展示提出问题,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既可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体现知识源于现实的道理。以**活动为主线,不断发现问题,使学生初步学会观察、讨论、合作交流,充分体验科学**的过程,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自主**的欲望,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和合作学习意识。通过用分子的观点来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来增强学生对生活和自然界中化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欲,鼓励学生寻找生活中类似的问题带进课堂,知道化学与生活紧密相联它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通过学生角色转化,达到知识系统化的目的。同时通过练习及课后实验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

构成物质的微粒 第一课时 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 第一节用微粒的观点看物质。学习目标 1 认识物质的微粒性 物质由微粒构成的,微粒不断运动,微粒之间有间隔,微粒间有作用力。2 了解物质性质与微粒之间的关系 微粒的性质决定了物质的化学性质。能力目标 1 能够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2 能够设计或完成某些说明物质微粒性的简单实验。...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第一课时

第二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分子 原子 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2 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3 是学生认识到分子 原子 离子存在的真实性。过程与方法 1 积极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2 提出问题,进行初步...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一课时

第三章第2节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第一课时 新北区实验中学史美娟。学习目标 1 知道分子 原子 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3 认识分子原子的特征,分子和原子的区别与联系。3 知道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分解为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重点难点 1 认识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 原子 离子。2 能区分分子 原子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