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一课时导学案

发布 2024-02-27 08:40:09 阅读 2463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1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一、自主学习背景资料。

肖邦(1810—1849):波兰最伟大的作曲家、钢琴家。年少成名,后半生正值波兰亡国,在国外度过,创作了很多具有爱国主义思想的钢琴作品,以此抒发自己的思乡情、亡国恨。

其一生不离钢琴,被称为“浪漫主义的钢琴诗人”。肖邦晚年生活非常孤寂,他痛苦地自称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他临终嘱咐亲人把自己的心脏带回祖国。

肖邦为什么要离开波兰:1830年,法国爆发了七月革命。它不仅打击了欧洲反动"神圣同盟"的封建统治,也对欧洲各国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

这时,波兰的爱国力量又重新振奋起来,秘密的爱国组织也活跃起来。他们不顾反动当局的逮捕、镇压,酝酿着新的起义。正是在这样一种动荡不安的形势下,肖邦的亲人、老师和朋友们敦促着肖邦出国去深造,并通过他的**创作和演奏去为祖国获取荣誉。

为此,肖邦处于激烈的思想斗争之中,爱国心使他想留下;事业心又使他想离去。

1、初读课文,学习生词。

1). 自读课文,学习生词,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咏唱深渊忧愤悲愤欲绝弥留之际肖邦蜡烛巴黎与世长辞一腔热血。

2). 组内读词,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2、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 轻声读课文,思考:

肖邦在什么情况下说“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的?从中你体会出了什么样的情感?

2). 小组讨论:课文写了哪几件事来表现这种情感的?

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二、合作学习。

1、全文共分为6个自然段,自读全文,回答下列问题。

a、阅读第一自然段,这一自然段交代了什么事情?“满怀悲愤”“不得不”写出了当时肖邦什么心情?

b、阅读第二自然段,“弥漫着薄薄的雾霭”写的是景,实际写的是情,是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这一段描写的是送别,送别的情景可以分成哪三个部分?

c\阅读第二自然段,这份特殊的礼物是什么呢?老师把这份礼物送给肖邦有什么寓意?“郑重地”“望了望”表达出肖邦此时此刻什么心情?

d、阅读第三自然段,肖邦知道华沙起义失败后有什么心情?他在这个时候写下《革命练习曲》,肖邦这么做有什么目的?

e、阅读第四自然段,文中三个“工作”连用,突出强调了什么?文中对肖邦工作环境的描写赞扬了肖邦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品质?

f、阅读第五自然段,“弥留之际”指的是什么时候?肖邦要求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长眠于国土之中,表达了肖邦具有一种什么样的情感?

g、阅读第六自然段,这里用了一个“才”字,表达了人们对于肖邦的死是一种什么心情?

2、帮你理层次 1)、全文共6个自然段,可分为四大段“

第一段(第自然段):写了。

第二段(第自然段):写了。

第三段(第自然段):写了。

第四段(第自然段):写了。

2)、填写结构图被迫离开。

告别场景。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日夜思念。

临终请求。三、展示交流(内容:合作学习部分)

四、达标检测。

1、基础巩固。

1)、咬文嚼字,给词语中的“绝”字选择正确解释,把序号填在括号里。

绝:①继;②完全没有了;③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④死;呼吸停止。

弹尽粮绝( )悬崖绝壁( )络绎不绝( )悲愤欲绝( )

2)、学以致用,根据意思写出词语,并选词填空。

(1)悲痛、气愤得快要死了。

(2)和这个世界永远告别了,指逝世。

(3)外国,家乡以外的地方。

(4)病重将要死亡的时候。

a司马迁遭受了残酷的刑罚,他几次想血溅墙头,了此残生。

b漂泊在的游子,总盼望着能叶落归根。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是 (国籍)**家弥留之际的请求,表达了他我国也有这样的**家,如。

3、精读感悟。

1)年轻而富有才华的**家肖邦,满怀悲愤,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说一说,从“不得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2)用自己的语言说说肖邦是如何为祖国而努力工作的。

3)肖邦在弥留之际,交代姐姐他这样做事因为从中我体会到肖邦。

五、课外拓展·延伸。

1、突破重点。

1).埃斯内尔又捧过一只闪闪发光的银杯,深情地对肖邦说:“这里装的是祖国波兰的泥土,它是我们送给你的特殊礼物,请收下吧!”(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

2). 弥留之际,肖邦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喃喃地说:“我死后,请把我的心脏带回去,我要长眠在祖国的地下。

”(什么是“弥留之际”?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第二课时。学习目标1.细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1)想想作者写了告别时的哪几个场景,试着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埃斯内尔为肖邦送行时为什么要把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

2.读读课文第五自然段,想一想什么是“弥留之际”?肖邦弥留之际哪来的力量“紧紧握着姐姐路德维卡的手”?

3.肖邦为什么请姐姐把他的心脏带回祖国?

一、复习导入听写词语欺凌咏唱蜡烛忧虑巴黎勉励悲愤欲绝。

二、自主学习: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在文中画出有关语句,可以再空白处写上自己的体会。(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3)肖邦为什么把亡国的痛苦和对祖国前途的忧虑,全部倾注在自己的**创作之中?

三、合作学习精读课文,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精神。

一) **研究(1)肖邦既然爱自己的祖国,为什么还要离开自己的祖国?

1.注意:“瓜分”“落到”“陷入深渊”“满怀悲愤”“不得不”等重点词句。理解肖邦离开祖国的真正原因。

重点理解感受肖邦的热爱祖国。帮助理解: 瓜分:

像切瓜一样地分割。 深渊:原指很深的水。

文中比喻波兰人民遭受的苦难极深。(联系从书报、电影电视中了解到的旧中国遭受帝国主义列强侵略,百姓被欺凌、被压迫的悲惨遭遇。)

2.指导朗读:正当这个富有才华的**家为祖国和人民施展他的**才能时,他却--不得不离开自己的祖国,该是多么--悲愤!(体会肖邦当时的悲愤之情。

)朗读时要求语调低沉、激愤,语速稍缓,重读“不得不”。

二) **研究(2)埃斯内尔老师为什么要送肖邦一个盛満泥土的银杯?

1.学习体会、感悟:肖邦对于老师来说,是得意门生(肖邦,6岁就开始学习钢琴,7岁学习作曲,8岁便在**会上登台演出,16岁时进华沙**学院作曲班,不到20岁已是华沙很有名的钢琴家和作曲家。

)1 老师和同学都十分地依恋肖邦。

2 老师和同学都不希望肖邦出国后忘记自己的祖国。

3 肖邦内心是不想离开祖国的。

2.而第。三、四点是需要学生重点体会的。点拨:

1)默读第二段,弄清文中写了告别的哪几个场景。

2)交流:咏唱送别曲;老师的叮嘱;赠送银杯。

3)自由读对这三个场景的描写,看看哪儿特别感动你,为什么。

4)交流并指导朗读。埃斯内尔和同学们在肖邦怀着凄凉而又悲愤的心情离开首都华沙来为他送行,肖邦事先并不知道,这从“突然”一词可以看出,而且送别曲《即使你远在他乡》是老师“特地”为他谱写的。请想象师生咏唱送别曲时,是怎样的神情。

朗读有关语句,体会深厚的师生之情。

埃斯内尔“紧紧地”握住肖邦的手,他说的话“……无论……都不要……啊”是何等恳切!想象埃斯内尔此时的激动心情。自由读课文,体会老师语气之恳切。

老师把祖国的泥土作为“特殊的礼物”送给肖邦,使他激动万分,实在感人。

思考:埃斯内尔为什么把泥土作为“特殊礼物”送给肖邦?(提示:联系前面老师说的话思考)(老师要肖邦走到哪儿都不要忘了灾难深重的祖国和处在水深火热中的人民)

朗读体会埃斯内尔的深情。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肖邦怎能不激动呢?读有关语句。

5)朗读全段,体会师生之间真挚深厚的情感。

过渡:肖邦带着祖国的泥土,告别了亲人,离开了他深爱着的家园,上路了。他有没有忘记自己亲爱的老师和同学的嘱托呢?(没有)为什么?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一课时

3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教学目标 1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富有才华的波兰爱国 家肖邦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 立志为祖国作贡献的思想感情,背诵第二段。2 学会 咏腔 8个生字,理解 悲愤欲绝与世长辞 3.理清脉络,概括分段 4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的感知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学习重难...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一课时

3.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序号 上课时间 教学内容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 教学目标 1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二自然段。2 学会本课8个,两条绿线内的1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 通过具体语言材料感知并体会肖邦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 背诵第二自然段。通过读文体会肖邦强烈的...

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第一课时

第一课时。一 谈话导入 1 今天,我们一起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一位伟大 家的炽热情怀,去聆听最壮美的旋律。2 读课题,自由谈谈感受,提问。我 不在祖国,但十分思念 热爱祖国,不然怎么要将心脏带回祖国呢?我 是谁?怎么会离开祖国的?为什么要离开?在什么情况下说这话的?二 自读课文 1 画出生字,边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