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教案

发布 2024-02-17 22:30:05 阅读 6003

《最后的姿势》教案。

教材分析:最后的姿势》是根据“5,12”**中的真实事件改编的,谭千秋老师最后的姿势打动了千千万万的人,这个姿势中蕴涵的是一个教师的爱与责任。

谭千秋——一位极其平凡的老师,用自己的双臂搭救了四位学生的生命,在废墟中托起生的希望,自己却走向了死亡。

学习本课,要求学生在与文本对话中构建丰满的人物形象,感受伟大的师魂。使学生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学情分析:这篇课文是生命的真实写照。在现实生活面前,在灾难面前,我们不仅仅要引导学生顽强地面对残酷的自然灾害,更要引领学生认识、体会人在灾难中进发出的人性美及爱的光芒。

教学目标:1.会认读“坍、攸”,会写“谭、漱、吱、墟、撼、凹、感、诠、释”。理解“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等词语的意思。

2.通过品读课文,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3.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4.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尤其是生死关头,要勇于面对,忠于职守,肩负起责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品读课文,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积累词语,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受谭千秋的平凡与伟大。

重点难点:重点:初步了解谭千秋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

难点:感受谭千秋老师的平凡与伟大。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谭千秋老师的资料。

学生收集“5·12”大**的资料,了解**中的感人故事。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

一、背景导入,初入情境。

1.同学们,还记得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吗?看**。(书上的两幅图)

2.面对灾难,我们曾手挽手共抗战;面对灾难,我们曾用爱心添注一份力量。今天,幸存下来的人们更加缅怀那些用生命托起希望的身躯,你还记得他们的名字吗?请学生交流预习中搜集到的**中的感人故事。

3.是的,这是一个个用血肉之躯架起的不倒的丰碑,他们将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中。今天,我们就再一次走近曾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的朋友、老师——谭千秋。(板书课题:最后的姿势)

二、整体感知,随文识字。

1.默读课文,在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做上记号,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2.勾画出自己不认识的字,小组合作交流解决。(教师巡视指导)

重点指导书写“墟、谭、漱、撼、凹、释”。

3.出示生字词卡片,检查自学情况。

废墟坍塌震撼诠释生死攸关。

4.文中什么最使你感动?

谭千秋老师在教学楼即将坍塌的瞬间用自己的身躯护住了四位学生,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三、介绍人物,走近谭千秋。

1.日常生活中的谭老师是怎样的呢?(第自然段)

提示积累词语:绘声绘色妙语连珠)

2.作为一名父亲,他是慈爱的;作为一名教师,他是和善的。你还知道关于谭千秋的哪些情况呢?

3.学生讲述收集到的关于谭千秋的故事。

4.谭老师像平常一样,给我们讲课,他讲授的是什么内容?(“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5.谈谈你的感受好吗?

要尊重学生的见解,教师适时点拨)

四、理清文章脉络。

学生自主练习给课文分段,第一段(1):5月12日谭千秋老师早早地赶到学校上班。

第二段(2~7):在**来临时,谭千秋老师用自己的身体保护四个学生的经过。

第三段(8~10):**后,救援人员、获救学生和其他老师的感受。

第四段):人们对谭千秋老师的深情赞颂。

五、课堂小结。

生活是平凡的,但生活中的谭老师是那样亲切,他的爱像涓涓细流,浸入我们的身心;生活是琐碎的,但在点点滴滴中,我们看到思想的折射,人生的价值在不断闪现。

板书设计。最后的姿势。

生活平凡思想伟大。

教学反思:课堂中让学生从多个方面了解谭千秋老师生活的平凡,然后对比关键时刻他用自己的身躯护住学生,进而体会谭老师的伟大。

第二课时。课时目标:

1.通过品读语言,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2.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品读语言,能够说出“最后的姿势”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

难点:能够体会环境及场景描写对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作用。

教学准备:学生收集“5·12”大**的资料。

教学流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直奔重点。

1.《最后的姿势》讲的是谁?找出课文中描写谭千秋老师最后姿势的句子,用“__画出,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姿势概括一下就是——?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2.是啊,谭老师用最感人的姿势诠释了一名普通教师的爱与责任。

设计意图:从整体入手,直奔重点,紧扣学生的心弦。

二、紧扣重点,感受爱与责任。

1.现在让我们怀着对英雄的无比敬仰之情,再次走进那悲壮的一幕,看看谭老师是如何诠释他的爱与责任的。请同学们读课文第2~7自然段,画出描写**到来时房屋变化的句子,从这些句子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生圈画,点评。

2.学生交流,教师适时要求学生把品味到的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3.谭老师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做出这样的选择的?请用“﹏﹏画出第二段中描写环境及**场面的句子。读一读,品一品,这样的描写在文中有什么作用?(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形象)

1)天空阴沉沉的。(预示着**的来临)

2)忽然,课桌摇晃起来!整栋楼房都摇晃起来!**!(情况危急)

3)楼房摇晃得越来越厉害了,并伴随着刺耳的吱吱声,外面阵阵尘埃腾空而起。(情况越来越危急了)

4)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暗示着谭老师牺牲了)

4.在这万分危急的时刻,谭老师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再次静静地细读课文第2~7自然段,画出描写谭老师的句子,抓住关键词,说说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并在旁边写上自己的体会和感受。

交流,讨论:

1)意识到情况不妙,来不及多想,就大声喊道:“大家快跑!什么也不要拿!快……”同学们迅速冲出教室,往操场跑去。

你读出了怎样的谭老师?(临危不乱,指挥若定,舍己为人,爱学生胜过爱自己……)

2)谭老师立即将他们拉到课桌底下,双手撑在课桌上,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

抓住“立即”、“拉到”、“撑在”、“护住”几个词体会谭老师将生死置之度外,一心想着学生,爱护学生的高贵品质。

5.这段中的环境描写可以删掉吗?(不能)

是的,**时情况危急,更能衬托出谭老师那光辉的形象,他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四个学生的姿势将铭刻在我们的脑海,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读课文第二段吧!

三、侧面追忆,感受伟大。

1.地动山摇,碎裂的砖块、水泥板重重地砸下来,楼房塌陷了……当人们在废墟中发现谭千秋老师的时候,都被震撼了。请同学们小声读课文第三段,你又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谭老师?

学生读,交流讨论,汇报。

出示:人生的价值是什么?是大公无私,是为他人着想,为集体着想,为国家着想……

2.文中。二、三两段都是描写谭老师的英雄行为的,但描写的方法却不同,你们发现了吗?

学生讨论。师小结:第二段直接描写谭老师的英雄行为,叫正面描写,第三段是通过别人的话语来烘托,更能衬托出谭老师的英雄壮举,这是侧面描写。

四、学习最后一段,拓展升华。

1.朗读这一段,体会文本的情感线索:亲切—痛苦—赞颂。

2.“英雄不死,精神千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五、拓展延伸。

1.**无情,人间有爱。你也一定有很多话想对谭老师说,拿起笔写下来吧。

2.在这次大灾难面前,你还知道哪些像谭老师一样为了别人的安危挺身而出的人?说一说。

板书设计:最后的姿势。

张开双臂护住学生。

爱与责任。教学反思:

课堂中积极引导学生合作**,适时点评,把学生的点滴想法带到对细节刻画、环境描写的分析中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始终围绕着谭老师的伟大精神开展学习。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的姿势》课堂实录

最后的姿势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激情导入1.设置情景。配读。师 2008年5月12日,那是一个刻骨铭心的日子,大地抽搐的一瞬间,昔日美丽的家园变成了一片废墟,撕心裂肺的哭喊声充斥着汶川。那一刻,汶川在哭泣,中国在哭泣。2.进入情境。师 是一场灾难,但灾难是一场大考试。在考试中最难回答的问题就是生...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最后的姿势》课堂实录

最后的姿势课堂实录。教学要求 1 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2 学会本课9个生字,认识2个二类字。联系课文语境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3 初步了解谭老师,在脑海中形成他最后的姿势的初步印象,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4 通过具体的语言环境感受谭千秋最后的姿势体现出的当机立断 恪尽职守 无私师爱的高尚品质,体会 最...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最后的姿势》听课评课记录

1.语言简洁,环节清晰,过渡自然,我感觉特别利落。2.紧扣课题,以谭老师最后的姿势为线索,通过三处描写,引领学生品读感悟,体会理解 最后的姿势 的内在含义,感受谭千秋老师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和诠释,教学板块非常清楚。3.注重抓重点词来 文字背后的内涵。如 死死地 飞身 扑 通过恰当的追问,将一个把生死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