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发布 2024-02-17 10:55:19 阅读 2682

11 永远的歌声。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指导学生认识6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掌握“淙淙”、“龇牙咧嘴”、“鼻涕”、“剃头”、“小辫儿”、“拽住”、“吆喝”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帮助学生学习作者通过典型事件,抓住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表现人物精神品质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朗读、默读等方法,理清文章的脉络,将重点段的内容说清楚,便于深入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表达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我们”对老师诚挚的爱,教育学生树立尊敬、热爱老师的优秀品德。

课时安排:3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什么?

(这是谁的歌声?为什么说这歌声是永远的?文章中的故事和歌声有什么关系?……

好,请带着你的问题,开始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字典或结合上下文理解字义或词义。

2.全体反馈交流自学生字情况。(略)

3.指名读全文,想想课文写了什么内容?

交流:指名说——补充说——教师小结。

4.再读课文,找出文章中描写事件的部分。

交流:第2——10自然段。

三、初读质疑。

自由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

交流: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教师梳理问题。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熟读课文。

第。二、三课时。

一、整体感知课文。

回忆,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略)

二、回应学生课前质疑问题。

1.文章为什叫做《永远的歌声》?

2.当“我们”向老师献上草药和小鱼的时候,老师为什么搂着“我们”哭了?

三、精读课文,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层,体会孩子对老师的喜爱之情。

1.默读2——5自然段,找出与老师有关的语句,读读这些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体会孩子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自由读——指名读。

二)学习第二层,进一步感受学生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1.自由读自然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全班交流:

感悟:(1)明知进山有危险,还要进山为老师采药,体会到学生对老师的爱。

(2)老师嗓子哑了,学生很着急,想尽一切办法为老师治病,感受到学生爱老师。

3.练习有感情朗读。

同桌分角色对读第7自然段,读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

同桌对读——指名朗读。

(三)学习第三层,感受师生情。

1.自由读8——10自然段,哪句话最令你感动?为什么?

2.全班交流:

(1)“眼尖的二兰忽然又发现溪里有小鱼……把它们一条一条的穿起来”

“老师是南方城里人,爱吃鱼”——学生的心多细呀!

“我和二牛干脆下了水”——为老师抓鱼不顾一切。

“摸、捉、追、堵、甩、穿”——想尽一切办法抓小鱼。

教师小结:从学生的一连串抓鱼的动作中,我们感受到了他们对老师浓浓的爱。

自由读——指名读。

(2)第9自然段。

师引导学生进行语言训练:

孩子们为老师抓鱼忘记了一切,全然没有发现自己身边隐藏的危险,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

(3)当孩子们委屈地献上自己为老师采的草药、抓的小鱼时,老师为什么搂住“我们”脏乎乎的身子,哭了?

变换角色体会:

如果此时你就是那位深受学生爱戴的教师,看到学生这样的表现,你会怎样说,怎样做呢?

学生可以表演的形式进行汇报。

教师小结:是啊,学生们的童真感动了老师,感动了家长,也同样感动了他们自己,以至于多年以后回想起来,依然是那样的美好。

四、学习开头和结尾,体会写法。

1.自由读文章的开头和结尾部分,你发现了什么?

首尾呼应,文章结构更加完整)

2.师问:课前有同学提出文章为什么以《永远的歌声》作为题目,现在你能回答这个问题吗?

小组讨论——全体交流。

要点:歌声是老师留给我们的,但那遥远的歌声已化为美好的记忆,那诚挚的师生情感留在了同学们的心里,永生难忘。)

五、布置作业。

1.完成熟后练习3。

2.朗读最使你感动的段落。

教学反思。12 秋天的怀念。

教学要求: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练习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领悟文中蕴含着的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自学讨论,自己读懂课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2.训练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和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母亲的伟大形象。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关于母爱,古今中外多少人在真情地为她唱着赞美的歌。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读这篇课文,再一次感受催人类下的母爱(板书课题)。

二、布置自学。

1.自由读课文。

2.根据新闻记者提示,边读边在书法上标标画画。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思考:文中的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

2.学习并掌握本文的生字新词。

3.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四、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

二、自由研读,真情感知。

1.母亲重病缠身,还要推着下肢瘫痪的我去北海公园看花,结果怎样?(母亲犯病,竟成永诀。)

2.母亲是怎样关心我的?(可通过以下语句,边读边悟。)

1)当我发脾气时,"母亲就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注意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圈红红地,看着我。"

2)"'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母亲喜欢花,可自从我的腿瘫痪后,她侍养的那些花都死了。"

3)"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4)"那天我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

5)当听说我愿意去北海时,母亲"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还不停地絮絮叨叨地说着…‥

6)母亲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生病的儿子,还有那个未成年的女儿…‥"

三、延伸拓展。

假如清明节到了,作者面对母亲的遗像,会说些什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写一写,然后再交流。)

四、布置作业。

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或是抄写一篇歌颂母爱的文章。)

板书:秋天的怀念。

我母亲。暴怒安慰。

思念去世。教学反思。

13 “精采极了”和“糟糕透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本课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精彩、糟糕、誊写、敬仰、出版、谨慎、迫不及待、一如既往、引入歧途。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背下来。

3.从父母对孩子的评价中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爱。

二)过程与方法。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读为主,引导学生质疑**,理解父母亲两种不同的评价中饱含的爱。

2、通过朗读、默读等方法,从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中体会父母对孩子的爱。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父母亲对孩子各自不同的评价以及从这两种评价中感悟到的爱。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说出“糟糕”的反义词和“极”的近义词。

2.导言:今天,我们要共同学习的这篇文章,题目就叫《“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读过带有这样有趣题目的文章吗?你猜猜课文所讲述的到底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呢?

二、检查预习,初步感知。

1.检查预习情况。

朗读课文,重在校正字音和纠正读破的词。

2.学生当场识记生字词。

3.互相交流识记方法。

三、尝试自读,讨论交流。

学生默读课文,也可以轻声读书,可以查找资料,可以直接在课本上画画写写(在自己感受最深的语句旁加一点批注,有疑问的地方打个问号),还可以写读书笔记。学生既可以同座交头接耳;也可以离开座位找谈得来的同学切磋。老师则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状况,释疑解惑。

四、角色转换,生讲师听。

组织学生就初步阅读的收获和不懂的问题进行交流。此时,教师则扮演类似“实话实说”主持人崔永元(或和晶)的角色,尽可能地让学生畅所欲言,充分表现。教师可进行画龙点睛式的插话,随机指导,并把来自学生的各种学习方法、学习所得及尚存问题以简要的表述方式写在黑板上。

五、朗读课文,领悟情感。

1.听录音(或老师)范读,后自由读,个别读,分角色读。最后请几位学困生读个别段落。

2. 指导朗读。

3.想想课文表达了怎样的情感,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同学交流。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要求正确读写的词语。

第二课时。一、积累词句,升华情感。

1.听写以下短语。听写后自己对照课文订正,再读一读。

眼睛(发亮)既(腼腆)又得意洋洋有点(迫不及待)怀着(一种)自豪感实在(等不及)了把头埋得(低低的)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一如既往)地鼓励我。

2.背记自己喜欢的三两个句子,互相交流启发。

二、以问启思,悟情明理。

1.课文中讲了作者成长过程中的哪几个阶段?(七八岁时;几年后,似乎还未满12岁;现在。)

2.“我”写的第一首小诗,母亲是怎么评价的?“我”当时表现怎样?父亲又是怎样评价的?“我”听了以后表现如何?

3.几年后,作者对自己写的第一首诗又是如何看的?

4.“精彩”也好,“糟糕”也罢,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这样说你赞成吗?“我”儿时真的是“多么幸运”的吗?为什么?

5.父母师长的不同评价对孩子会起什么样的作用呢?

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11 心的翅膀。教材分析 心的翅膀 选择了一段没有结局的童话故事作视点,对不同年龄 不同阅历的人进行了一番想象力的透视 同样是续编一个童话故事,身为工程师的丈夫 想了好半天 竟 想不出来 我 的同事 想了想 后则以解答应用题的方式给出了令人 哑然失笑 的答案,倒是四年级的孩子们 使我大喜过望 续编出...

六年级上册语文教案第三单元

第周星期 10 十六年前的回忆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 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出 军阀 恐怖 宪兵 魔鬼 苦刑 匪徒 舅姥爷 等词语。2 正确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了解李大钊在 前 中和 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感受革命传统教育。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借助语言文字感受李大钊同志的革命精神。教学难点 ...

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二大学区 英语 教学研。讨交流教案。德顺小学 何稳玲。unit 3 my weekend plan period 1 section a let s learn make a plan p25 learning aims 学习目标 1.四会单词及短语 visit film trip super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