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语文上册《有的人》教案

发布 2024-02-14 06:10:10 阅读 7254

第一课时。

1.理解诗歌深刻的内涵,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

2.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鲁迅的作品:《自嘲》《野草》。(课前让学生读一读)

人都有生有死。对待生和死,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态度。有的人活得崇高、伟大,有的人活得无耻、卑微。

在死的问题上,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不幸病逝。“赶快收殓,埋掉,拉倒。

”“忘记我,管自己生活。——倘不,那就真是胡涂虫。”这是他的遗言。

然而,人们怎能忘记他呢?事隔十三年,著名诗人臧克家写下了《有的人——纪念鲁迅有感》。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

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2.指导学生读出节奏。

3.指名读,师生评议。

4.思考:“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诗句中两个“死”字、两个“活”字的含意有何不同?

1)前一个“活”是指“肉体的生存”,后一个“活”是指“精神的永存”;前一个“死”是指“精神死亡”,后一个“死”是指“生命结束”。

2)前一句指的是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人,这种人只是躯壳活着,虽生犹死,生命毫无价值;后一句指的是一生为人民、甘愿作人民牛马的人,这种人虽生命不复存在了,但他们的思想、精神永驻人间。

1.哪些诗句写出了诗人对鲁迅的纪念?(每一节的后两句。)

2.一边读一边理解重点句。

1)出示:①出示《自嘲》中的“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使你联想到了什么?

学生甲:我联想起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名句,想起他“我好像一只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奶、血”的话。

学生乙:我感受到鲁迅对人民的爱,他关心年轻人,关心穷苦人。

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诵这一节。

④读了这一节,你读懂了什么?

学生甲:“骑”字揭露了反动统治者骄横的形象。

学生乙:“呵,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统治者自我吹嘘的丑态。

学生丙:鲁迅先生则是“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多么崇高。

2)“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表现出了一种什么精神?怎样理解“只要春风吹到的地方到处是青青的野草”?

鲁迅有一本散文诗集叫《野草》,他在《野草》的《题辞》里说:“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有的人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比喻鲁迅愿把自己的一切贡献给革命事业。

3)出示:读了这两句诗,你有哪些体会?

学生甲: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是想流芳百世,实际上这种人活在世上,早已臭名昭著。

学生乙:把名字刻入石头的人,他的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

学生丙:青青的野草给人以无限的生机,表现了广大人民群众对鲁迅先生无比崇拜和爱戴的深厚感情。

老师点拨:“春风”“到处”“青青”这些感**彩鲜明的词语,是作者对为人民奋斗一生的革命战士那蓬勃的生命力和精神不朽的热烈歌颂。

3.上面提到的那些诗句已经写出了对鲁迅的纪念,那诗歌为何要给我们刻画另一类形象,作者的用意是什么?

对比是常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在诗歌中使用对比,能产生强烈的感情冲突。这首诗每一小节都使用了对比的手法,更加突出了鲁迅精神的伟大。

4.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将两种人进行对比的?

第2~4节写了两种人对待人民的不同态度,第5至第7节写了人民对两种人的不同态度。

5.分组朗读(一组同学读每节诗的前两行,另一组同学读每节诗的后两行),再次体会对比的作用。

6.讨论:把这首诗的题目改为“鲁迅赞歌”或“纪念鲁迅”好不好?为什么?

老师点拨:以“有的人”为题更含蓄,更为重要的是以“有的人”为题,可以扩大诗歌的思想内涵,使诗歌具有更为普遍的意义。

1.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完全取决于对人民的态度,造福人民的人永生,压迫人民的人速亡。说说自己还知道哪些像鲁迅先生一样为人民服务的人,他们给了你怎样的教育和启迪。

2.谈谈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3.有感情地朗读全诗。

可以采用多种对比朗读的形式,提升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感悟。

1.一般来说孩子们比较紧张,在自主发现的环节,自主性还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孩子们为什么紧张?

可能是教师自己不够放松导致的,也有可能是读得还不够,所以还没有达到水到渠成的地步,有点操之过急。

2.没有给可能突发的事情预设时间,所以时间紧,知道按原计划完不成的情况下,就做了一些舍弃,造成某些衔接不够自然。一是开头导入对课文题目读法的两次纠正,二是对***评价鲁迅的话的重复读和指导,三是指名串读课文时的指导超出了预计。

没有能衔接自然,就反映出教师的应变能力还需要锻炼,对教学的设计应该有多个方案。

20* 有的人。

虽活着虽死了。

却死了却活着。

名字刻入石头想“不朽” 甘愿作野草,等着火烧。

名字比尸首烂得更早春风吹到处是野草。

骑在人民头上俯首甘为牛马。

人民把他摔垮人民永远记住他。

课堂作业新设计。

1.第1节诗中的两个“活”和两个“死”各有什么不同的含意?

2.将题目“有的人”直接改成“纪念鲁迅”好不好?为什么?

臧克家(1905~2004) 中国诗人。又名瑗望,笔名何嘉等,山东诸城人。自幼受祖父、父亲影响,打下了良好的古典诗文基础。

1925年首次在全国性刊物《语丝》上发表作品,署名少全。他创作的《难民》《老马》等诗篇,以凝练的诗句描写了旧中国农民忍辱负重的悲苦生活;长诗《罪恶的**》揭露了帝国主义的罪恶和伪善的面目。这些诗是他早期诗歌的代表作,已成为我国现代诗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个时期,臧克家的诗篇幅短小,却颇具概括力。他除了有意识地学习古典诗词的结构方法,形成凝重、集中、精粹的风格之外,还苦心追求词句的新颖、独到、形象化,但又不失平易、明朗和口语化。

新中国成立后,臧克家多作政治抒情诗,其中《有的人》《***向着黄河笑》等作品,多次被选入语文课本。《有的人》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具有哲理意义的主题:人是为了多数人更好地活着而活着。

事实上,这一主题已超出了歌颂鲁迅精神的范围,而将读者引入对人生的更深层的思考。语言朴素、对比强烈、形象鲜明是这首诗的艺术特色。臧克家的作品多次获奖,曾被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

写作背景 1949年,臧克家来到了北京。10月19日是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纪念日,胜利了的人民在全国各地第一次公开地隆重纪念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先生。臧克家亲自参加了首都的纪念活动,并去瞻仰了鲁迅故居,看到了鲁迅文章中提到过的“枣树”“老虎尾巴”,睹物思人,百感交集,心中充满了对鲁迅的思念和崇敬,写了《有的人》这首短诗。

野草》题辞。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还非空虚。

生命的泥委弃在地面上,不生乔木,只生野草,这是我的罪过。

野草,根本不深,花叶不美,然而吸取露,吸取水,吸取陈死人的血和肉,各各夺取它的生存。当生存时,还是将遭践踏,将遭删刈,直至于死亡而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我自爱我的野草,但我憎恶这以野草作装饰的地面。

地火在地下运行,奔突;熔岩一旦喷出,将烧尽一切野草,以及乔木,于是并且无可朽腐。

但我坦然,欣然。我将大笑,我将歌唱。

天地有如此静穆,我不能大笑而且歌唱。天地即不如此静穆,我或者也将不能。我以这一丛野草,在明与暗,生与死,过去与未来之际,献于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之前作证。

为我自己,为友与仇,人与兽,爱者与不爱者,我希望这野草的死亡与朽腐,火速到来。要不然,我先就未曾生存,这实在比死亡与朽腐更其不幸。

去罢,野草,连着我的题辞!

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

六年级上册语文 有的人 教案。有的人 1 是当代诗人臧 z ng 克家为纪念鲁迅逝世十三周年而写的一首抒情诗。所以副标题是 纪念鲁迅有感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推荐的六年级上册语文 有的人 教案,希望大家喜欢。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哲理性的深刻的内涵,学习鲁迅的伟大精神。2 了解诗歌中对比手法运用的特...

六年级语文《有的人》教案

有的人 教案2 作者 张萍。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能力目标 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情感目标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教学过程 你正在浏览 老百晓 提供的文章 一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朗读鲁迅先生的 自嘲 一诗,引人对鲁迅先生高尚人格和光辉精神的评价,带人新课时的学习。...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有的人》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有的人 教案。教案是根据教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 教学步骤 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以下六年级语文有的人教案向大家推荐,希望对大家有用。教学目标 1 反复的诵读 揣摩 品味,把握诗人感情的脉络,2 诗歌中运用的对比手法。重点难点 1 能用普通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