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进度。第一周第一单元第课。
第二周第一单元第课。
第三周第二单元第课。
第四周第二单元第课。
第五周第三单元第课。
第六周第三单元第课。
第七周第四单元第课。
第八周第四单元第课。
第九周至期末结束期末及毕业总复习。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1 放大镜。
教学目标】1. 了解放大镜的工作原理。
2. 会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物体或物体的细节。
3. 能根据放大镜的特征,利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放大镜。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幻灯片(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与放大镜下的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的对比)
学生分组:放大镜、树叶、新闻纸;
教学过程】一、引入。
放大镜是我们在科学学习中经常用到的工具,我们会在什么时候用到它?
二、**过程。
1. 放大镜下的发现
1)教师出示桂花树叶和新闻纸,要求学生用眼睛观察并记录。
2)出示放大镜,要求学生用放大镜观察桂花树叶和新闻纸。
3)讨论:用眼睛看到的树叶和用放大镜看到的有什么不同?
4)有哪些细节是用放大镜才能观察到的?
5)教师用幻灯片出示原始计算机、电视机屏幕图像。
2. 它们是什么
1)教师出示书写纸(1号)、铅画纸(2号)、吸水纸(3号),
2)学生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铅画纸、吸水纸的特征,并验证自己的猜测。
3. 自制放大镜
1)教师出示烧瓶、烧杯、盐水瓶、塑料薄膜。讨论:怎样用这些器具制作放大镜?
2)学生制作放大镜,并用自制放大镜观察指纹。
3) 放大镜为什么能把物体放大呢?
4)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3页的资料。
4. 教师小结。
今天我们获得了什么?
1.2 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教学目标】1. 知道中心厚度越大的放大镜(凸透镜),其放大倍数越大、透镜视野越小;
2. 掌握测算放大镜放大倍数的方法。
3. 学会选择用适当倍数的放大镜观察物体。
教学准备】教师演示:放大镜、直尺、方格纸、书写纸(打有小6号文字)。
学生分组:方格纸、放大镜(5倍)、放大镜(10倍)、布、无色玻璃球、粉笔、铅笔头、石块、
教学过程】一、引入。
我们在用放大镜观察物体时有哪些问题?每个放大镜把物体都放得一样大吗?
二、**过程。
1.放大了多少倍
用放大镜观察书写纸上的小字,我们怎么知道被放大了多少倍?
2.什么样的放大镜能放得更大
1)教师出示放大倍数不同、直径相同的两个放大镜,
2)学生观察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并用这两个放大镜放大书写纸上的字
3)教师出示一块布,问: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块布,看到的布有什么不同?
4)学生讨论: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观察同一块布,看到的布有什么不同?
5)学生用无色玻璃球观察物体布料,讨论:观察到的有什么不同?范围有什么变化?
6)教师小结:我们通过透镜看到的面积或区域叫做透镜的视野。
7)教师出示粉笔等物体,要求学生用倍数较高的放大镜观察并记录观察结果。
8)教师出示蝗虫和蚕卵标本,让学生思考:观察蝗虫标本和蚕卵标本,应该各选择怎样的放大镜?
4. 教师小结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1.3 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教学目标】1.会使用放大镜耐心仔细地观察昆虫的特殊构造和本领,发现昆虫王国的更多秘密;
2.知道蝴蝶的翅、蝇的眼、蟋蟀的耳、昆虫的触角等方面的特殊构造,
3.在学生获得更多昆虫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激发学生探索昆虫世界的兴趣。
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昆虫或昆虫标本、放大镜、学生活动手册。
2.有关昆虫世界的**、**资料和制作的多**课件。
教学过程】一、引入
1.对话:我们曾经观察过蚂蚁、蝗虫、蚕蛾,他们的身体分为几个部分,有哪些共同特征?
2.讲解:像蚂蚁、蝗虫、蚕蛾这样,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上有触角,
3.你知道蝗虫头上的触角是什么样的吗?谁能来画一画?
二、观察昆虫的部分器官
1.教师提供昆虫或昆虫标本,学生分组观察蝴蝶的翅,蜻蜓或蝗虫的眼睛,昆虫的各种触角、口等。
2.交流自己的发现。
交流自己对蝴蝶翅的观察与发现。
交流自己对昆虫复眼的观察与发现。
交流自己对昆虫耳朵的观察与发现。
交流自己对昆虫触角的观察与发现。
3.教师小结:通过自己的亲身观察和看了昆虫复眼、耳朵、触角的介绍,我们对昆虫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课外,我们还可以继续去观察昆虫,努力发现昆虫更多的秘密。
三、启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昆虫世界的秘密
四、小结。1.4 放大镜下的晶体。
教学目标】1.引领学生认识周围常见物质的晶体,知道物质内部是有一定结构的,晶体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
2.激发学生了解和探索晶体世界的兴趣。
3.用放大镜观察常见物质的晶体,并用图进行记录,培养学生准确画图的能力。
4.了解晶体用途。
5.在欣赏各种晶体的过程中,渗透自然美的教育。
教学准备】1.分组材料:放大镜、糖、食盐、碱面、味精、烧杯、滴管、玻璃片、学生活动手册。
2.演示材料:矿物质晶体的实物和**。
教学过程】一、引入
1.观察:教师出示一些矿物的晶体,如水晶、黄铁矿、方解石和雪花的实物或**让学生观赏。
2.描述:学生描述这些晶体的不同和共同特征。
3.小结:这些物质,虽然它们各不相同,但都是有规则的几何形体,人们把它们叫做晶体。晶体是自然界中物质存在的一种形式,过去我们在“岩石和矿物”一课也曾经接触过一些晶体。在自然界中很多固
二、观察晶体
1.谈话:白糖、食盐或碱面是我们经常用到的。今天我们来仔细观察它们。
2.观察:用肉眼观察白糖、食盐或碱面,说说它们是什么样的;
3.汇报交流: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白糖、食盐和碱面的样子。
三、制作晶体
1.对话:我们自己也来制作晶体。
2.对话:我们在四年级时怎样分离食盐和水?用了哪些方法?
3.小结:我们分离食盐和水的方法是减少水分,
4.自然界中有的晶体是从溶液中得到的,如海水蒸发可以得到盐的晶体
5.分组制作晶体:学生用白糖、食盐或碱面溶液在玻璃片上制作晶体。
6.观察:用放大镜观察自己制作的白糖、食盐或碱面晶体,并画图记录。
7.对制作晶体的活动进行小结。
四、欣赏更多的晶体,介绍晶体的用途
1.欣赏更多的晶体:教师用实物或多**课件向学生介绍各种各样的晶体。
2.讲解:晶体不仅美丽,用途也很广。如红宝石晶体激发后能发出激光,叫做激光晶体。
3.小结:晶体的用途还很多很多。晶体是一类美丽、奇妙而又十分重要的物体。
它既具有特殊的结构,又有着优异的性能。但是,迄今为止,人们对它的认识犹如冰山之一角,还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着我们去探索。
五、课外延伸,了解有关晶体的知识,观察身边更多的晶体。
1.5 怎样放得更大。
教学目标】1.通过自制显微镜的**活动,知道两个不同放大倍数的凸透镜的组合可以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
2.阅读列文虎克自制显微镜并发现微生物的故事,了解显微镜发展的历史,体会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技术的改进推动着社会的发展,也改善了我们的生活,促进着科学研究的发展。
3.以科学家列文虎克对科学的执著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激励学生。
教学准备】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卡纸、剪刀、胶水。供显微镜下观察的物体,如花粉、青苔、蚕丝、纸纤维等,手电筒或小镜子。
教学过程】1.引入
提出问题:我们怎样才能把物体放大更多的倍数呢?
2.怎样放得更大
**:用两只手一前一后分别拿两个放大倍数不同的凸透镜(如教材上的图),反复调整它们之间的距离来观察物体,然后拿开一个透镜,只用一个透镜观察物体。反复几次,看看有什么发现。
3.做个简易显微镜
4.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
5.了解显微镜的发明、发展史
6.讲解:教师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
7.提出下一节课的研究任务——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1.6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教学目标】1.发现并提出有关生命世界的问题,产生对生命世界更多了解的愿望。
2.带着感兴趣的问题制定简单的研究计划,并按计划进行研究,
3.能对观察过程和结果进行整理,写出简单的符合要求的观察报告,在班上和大家交流。
教学准备】1.教师预先准备好一些资料卡片或相关的书籍,这些资料卡片主要是操作方面的。
2.根据学校的条件,准备一些显微镜和在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工具和材料。
教学过程】1.引入。
对话:詹森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显微镜只看到了跳蚤,列文虎克用自制的显微镜发现了什么?
2.提出问题
我们对生命世界有哪些问题呢?可以从自己的家、校园、我们的身体等方面好好想想
3.教师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和准备观察材料
4.确定研究课题,制订研究计划
5.布置课外观察任务
1.7 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
教学目标】1.培养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增强合作**的意识。
2.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能对观察过程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整理,写出简单的符合要求的观察报告。
六年级科学下教案
凤冈一小教师电子教案。2015 2016第二学期 学校 凤冈一小。班级 六 1 2 3 学科 科学。教师 孙锡辉。课程说明书。课程名称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科学。课程类型 基础性课程。课程标准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材版本 教育科学出版社。授课时间 40课时。设计教师 孙锡辉。设计时间 20...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教案设计
六年级科学教学设计。1.7用显微镜观察研究身边的生命世界。教师 李章志。教学目标 1.造就探索微小世界的兴趣,加强合作 的意识。2.在小组合作 的基本上,能对观察过程和研究的结果进行整顿,写出简略的符合要求的观察报告。3.发现并提出关于生命世界的问题,获得关于生命世界的更多了解。教学准备 教师筹备。...
六年级科学下
1.房屋是人类 的地方。有了房屋,人类才结束了 的历史 有了房屋,人类才有了 的生活。2.房屋在构成上有一定的层次一幢楼。3.建筑物的结构有 体育馆 大坝 桥墩 铁架桥 等等。4.在建筑物的结构中,拱形结构能够 空心结构可以 三角形结构有 的作用。5.建筑物的美,一方面体现在它的自身 和 上,另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