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生具备综合运用各方面知识的能力,在数学思想方法的层面上具有重要的教育数学价值。
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 重视概念的理解,强调概念的应用,提升概念掌握的水平。
2. 注重学生的参与,重视让学生经历知识、方法的获得过程,在此过程中积累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能力。
3. 重视知识的应用,重视问题解决的教学,让学生经历问题解决的完整过程。
4. 注重知识的沟通与梳理,重视问题解决策略的多样性和方法的灵活性。
5. 适当提供灵活、综合、变式的练习,以高质量的思维材料促进学生思维的提升。
1.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意义,会判断四个诉是否能够组成比例。
2.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能正确地理解比例。
3. 使学生理解相关联的量,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掌握成正、反比例的量的变化规律。
4. 使学生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象,能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有坐标系的方格纸上画出图象,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象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5. 使学生理解比例尺的意义,掌握相应的数量关系,能正确地求图上距离、实际距离和比例尺。
6. 使学生认识放大和缩小现象,能利用方格纸等形式按一定的比例将简单图形放大与缩小,体会图形的相似。
7. 使学生能运用比例的相关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并在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中,积累和丰富解决问题的经验策略,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8. 使学生体会比例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综合运用多种知识,灵活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对知识间关系的理解,提高数学素养。
9. 让学生体会函数思想,使学生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14课时。比例的意义:教材第40页的内容。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能应用该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
2. 使学生经历观察、比较、判断、归纳等活动,深化对概念的理解。
3. 使学生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
运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是否组成比例,并能正确组成比例。
1. 回忆旧知。
师: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学期我们学过的比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举例说明什么叫做比的前项、后项、比值。
学生举例说明,教师把学生举的例子板书出来,并注明各部分的名称。
2. 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学生独立求出各比的比值。
师:在求比值的时候你们发现了什么吗?
生:有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哪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呢?
生:(2)和(4)比值相等。
学生回答后,教师把这两个比画上横线。
师:是啊,生活中确实有很多像这样的比值相等的例子,这种现象早就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和研究。人们把比值相等的两个比用等号连接起来,写成一种新的式子,如:45∶27=10∶6。
师:(1)和(3)两个比能用等号连接起来吗?为什么?
生:不能,比值不相等。
师:像(2)和(4)这样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式子是什么呢?我们再来看看下面的这个问题。
比例的意义。
1. 提出问题。
下面这三幅图中,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长5 m,宽m;操场上的国旗长2.4 m,宽1.6 m;教室里的国旗长60 cm,宽40 cm。
1)写出每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并求出每个比的比值。
2)操场上和教室里的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有什么关系?
2. 解题步骤和过程。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题目并解答问题,然后逐个问题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在黑板上。
1)天安门广场上的国旗:5∶=;操场上的国旗:2.4∶1.6=;教室里的国旗:60∶40=。
2)操场上和教室里的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值相等,即2.4∶1.6=60∶40,也可以写成=。
师:像这样的式子叫做比例。观察这些式子,你能说出比例有什么基本特征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抓住关键点板书:两个比的比值相等。
师:同学们说的比例的意义都正确,不过数学中还可以说得更简洁些。
3. 概念总结。
概念: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学生读一读,明确: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就能组成比例;反之,如果是比例,就一定有两个比,且比值相等。
4. 找比例。
在上面的三面国旗的尺寸中,还有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从这三面国旗长与宽的比值来看,学生很容易知道这三面国旗的长宽比都可以组成比例,即。
5∶=2.4∶1.6=60∶40,完成教材第40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中相互交流、订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比”和“比例”这两个概念的联系与区别吗?学生各抒己见,之后师生共同归纳。
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题。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材第41页例1及相关内容。
1. 使学生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 提高学生观察、计算、发现、验证和总结的能力。
3. 在总结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过程中,使学生感受到探索数学问题的乐趣。
使学生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1. 什么叫做比例?
2. 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师:同学们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了,那么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是什么?
1. 教学比例各部分的名称。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上部分内容,认识比例的“项”、“内项”和“外项”。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项。
师:如果把上面的比例写成分数的形式,外项和内项有变化吗?
学生思考、**,最后得出:如果把2.4∶1.6=60∶40写成=,2.4和40仍然是外项,1.6和60仍然是内项。
2. 教学例1,**比例的基本性质。
师:我们知道了比例的各部分的名称,那么比例有什么性质呢?现在我们就来**一下。
教师板书:比例的基本性质。
组织学生观察2.4∶1.6=60∶40的两个内项和两个外项,并**它们的关系。
学生小组内交流。指名汇报,学生可能会说: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96,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96,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验证其他的比例有没有这个规律,举例说明。
3∶5=9∶15,两个外项的积是3×15=45,两个内项的积是5×9=45,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师: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形式,它们的外项的积和内项的积也相等吗?
生1∶=,两个外项的积是3×15=45,两个内项的积是5×9=45,两个内项的积等于两个外项的积。
生2: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相等。
师:这个规律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汇报。
最后教师明确: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学生齐读)
3. 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哪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6∶3和8∶4 2.5∶3.5和4∶50
组织学生在小组中互相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4. 小结。
师:到现在为止,我们学习了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有几种方法?学生讨论交流后,指名回答。
明确:有两种方法。一是看两个比的比值是否相等;二是看两个比的两个外项之积是否等于两个比的内项之积。
教材第41页“做一做”。
组织学生独立思考,指名说一说,全班集体订正。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教材第43页练习八第5题。
解比例:教材第42页例2、例3。
1. 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进一步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培养学生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计算过程中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
3. 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体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乐趣,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
1.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 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带未知数的比例改写成方程。
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做什么?
学生在小组中议一议,再汇报。
师:这节课,我们还要继续学习有关比例的知识,就是解比例。
1. 什么叫做解比例?
教师用多**课件出示教材第42页第行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什么叫做解比例?
学生独立思考后,在小组中交流并说出: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师:想一想,怎样才能解出比例中的未知项呢?
学生很容易想到比例的基本性质,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2. 教学例2。
教师用多**课件出示例2,指名读题,让学生根据题意,找出两个相等的比。列出比例,指出这个比例的外项、内项,并说明知道哪三项,求哪一项。
模型高度∶实际高度=1∶10
解:设这座模型的高度是x m。则。
x∶320=1∶10
师:怎样把比例式转化为方程式?你能试着计算出来吗?
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这个比例转化为10 x=320×1。
师:说得好。这样解比例就变成解方程了,利用以前学过的解方程的方法就可以把方程解出来。(注意:解方程要写“解”,那么解比例也要写“解”。)现在请你们解这个方程。
学生解答,最后得出这座模型高32 m。
小结:从刚才的解比例过程中可以看出,解比例可以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为方程,然后用解方程的方法来求未知项x。
3. 教学例3。
要求:学生解答,求出未知项。同学之间可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请一位学生上台板演。
解: 2.4 x=1.5×6
x=x=3.75
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备课方案
备课方案。第四单元比例单元导学。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正比例和反比例,比例的应用,综合应用。本单元是六年级下册的重点单元,这部分知识是除法 分数 比 方程等知识的综合与提升。在知识的链接上起着重要的作用。比例是小学数学研究数与代数的最后一个知识点,是前面学习的一个综合应用,是数与计...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
第四单元比例。第一课时 比例的意义。学习目标 1 理解比例的意义。2 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学习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学习难点 会根据比例的意义组成比例。自学提纲 阅读课本p40,思考下列问题。1 什么叫比例?2 你觉得组成比例的关键是什么?怎样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 例?3 你能说一个比例吗?...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
六年级数学 上册 第四单元比例。一 填空。每空1分,共23分 1 比例6 3 48 24写成分数的形式是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写成乘法等式是 2 已知a 10.5 7 b a与b都不为0 则a与b的积是 3 某班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4 5,已知男生有30人,则女生有 人。4 用15,3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