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比例》导学案

发布 2020-08-02 18:49:28 阅读 5745

第四单元:比例。

课题1:比例的意义。

教学内容:比例的意义p40的内容。

学习目标:1.理解比例的意义,能应用比例的意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通过观察、比较、计算、交流探索新知。

3.在自主探索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发现数学规律的乐趣。

学习重点:正确计算比的比值和比例的意义。

学习难点:找出相等的比组成比例。

学习过程:x| k | b| 1 . c |o |m

一、知识回顾。

1、 什么是比?(两个数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1)一辆汽车5小时行驶300千米,写出路程与时间的比,并化简。

2)小明身高1.2米,小张身高1.4米,写出小明与小张身高的比。

2.求下面各比的比值。

二、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展示交流w w w .x k b o m

一)自主学习。

阅读课本第40页的内容。

1)写出它们的长和宽的比,求出比的比值,你有什么发现?

操场上的国旗。

教室里的国旗。

小结:我们看到这两面国旗的长与宽的比的比值都相等,所以这两个比也是相等的,我们把它们用等号连起来。

也可以用分数表示。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 。

(2)在上面图中的三面国旗的尺寸中,你还能找出哪些比可以组成比例?

二 )合作讨论。

1.什么叫做比例?

2.组成比例要具备什么条件?

3.如何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三)展示交流

通过上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比例是由两个相等的比组成的。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时,关键是看这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如果不能一眼看出两个比是不是相等,可以先分别把两个比化简以后再看。

比是表示两个数相除,有两项;比例是一个等式,表示两个比相等,有四项。

三、达标检测。

1.做一做。完成课本第40页的“做一做”。

2.完成课本第43页的练习八第1题。w w w .x k b o m

3.把能组成比例的写出来。

和15:87 :和20:

和3.5:2和2:3.5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六p36 第题

六、拓展练习。

写比例。用四个数组成不同的比例,你能写几个?

第二课时。教学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p41的内容。

学习目标:1.认识比例的“项”以及“内项”和“外项”。

2.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通过自主学习,经历**的过程,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难点: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说说什么是比例?

2、下面每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7∶4和5∶380∶2和200∶5

二、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展示交流。

一)自主学习。

自学教科书41页的内容。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例如: 2.4 : 1.6 = 60 :40 (标出内项和外项)

两个外项的积是2.4×40

两个内项的积是1.6×60

如果把比例改成分数的形式,等号两边的分子和分母分别交叉相乘,所得的积有什么关系?

我发现:两个外项的积两个内项的积。(填大于或等于)

2.归纳总结: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

二)合作讨论,展示交流。

1.讨论自主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用和16组成不同的比例。 (有多少写多少)

3.小结: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要看两个外项的积是否两个内项的积,如果相等,则能组成如果不相等,则不能组成。

三、达标检测。

1.填空。1)12:9 比值是的比值是把这两个比写成比例为。

2)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是,则两个外项的积是。

3)根据1.2×4=0.6×8,可以写成比例 =

4)a =b ,则b : a

2.41页做一做和43页第题。

四、课堂总结。

本堂课你学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五、课堂作业。

p43第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解比例p42

学习目标。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重点、难点: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

1.解下列方程.χ=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一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把组成的比例写出。

6∶10和9∶155∶1和6∶2

二、自主学习、合作讨论、展示交流。

一)自主学习。

.自学第42页。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

2)学习例2理解题意.

根据题意可知“模型的高度:原塔高度=1:10”,已知原塔的高度为320m,如果设模型的高χ米,则可列出比例式为( )320 =1

3)解比例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两个外项χ与10相乘的积( )两内项320与1的积。(填等或不等):

4)列式解答。

解:设。5)例3为什么2.4x=1.5×6,依据是什么?

二)合作讨论、展示交流。

1.讨论:同学们,你在解比例时有什么发现?

汇报:解比例也是解方程。

2.合作交流完成。

解比例。3.将再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可以是( )或( )

三、达标测评。

1、做一做。

2.补充:判断题。

1)含有未知项的比例也是方程。

2)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同一个数,比值不变。(

3)比例的两个内项的积减去两个外项的积,差是0。 (

解比例。0.8 :x =:0.25

x2 : 5

四、课堂总结。

1)说一说解比例的方法。

2)你有什么不懂之处,与同学交流。

五、课堂作业:

p44第题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解比例的练习课p44第10——15题。

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熟练地解比例。

2、会根据题意列出比例,再解比例。

教学重点;解比例。

教学难点:当比例中的两个比是分数比时,如何解。

教学过程:一、前提测评。

1、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什么是解比例?

2、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各组比能否组成比例。

6:3和8:5 0.2:2.5和4:50

和: 1.2:和:5

先让学生自己说说,然后计算判断。

已知=,那么( )9

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解比例,出示课题,明确目标。

二、导学达标。

1、解下面的比例。

x:2=9:31.8:x=5.4:925:15=x:24

学生独立练习,老师巡视,照顾学困生,指名板书。

2、当出现1.8:2=

学生审题,哪些是比例的外项,哪些是比例的内项。

如何解比例。

让学生讨论,小组合作。

汇报交流,指名板书。

3、列出比例,再解比例。

4和12的比等于16和x的比 x和的比等于和的比

让学生根据题意列出比例,老师点拨。

强调:比的各个数的位置必须固定,不能随便搞乱。

4、应用。配制一种农药,药粉和水的比是 1:500,现有水6000千克,配制置这种农药,需要多少千克的药粉?

学生审清楚题意,如果用未知数x表示药粉的质量,就可以列出比例进行解答。

学生尝试解答。

集体讲评。三、达标练习。

p44第题。

四、全课总结。

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作业。

p44第10题和第12题。

2.正比例和反比例。

第五课时。教学内容:成正比例的量p45-46

学习目标】1.通过具体问题认识成正比例的量理解正比例的意义,能找出生活中成正比例的量。

2.认识正比例关系的图像,会根据其中一个量在图像中找出或估计出另一个量的值,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图像。

3、渗透函数思想,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正比例的意义。

难点:能在方格纸上画正比例的图像。

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1.根据要求写出下面各数量之间的关系.

1)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速度?

2)已知路程和时间,怎样求单价?

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单元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正比例与反比例 教学设计。酒泉师范学校附属小学程琴。单元课题名称。北师大版义务教育教科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 正比例与反比例 数学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变化的量 正比例 画正比例图象 画一画 反比例。正比例与反比例是 数与代数 领域的重要内容。从本单元开始正式学习...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之第四课时》教案

精品资源欢迎 时 教案。教学内容 比例第四课时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2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3 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 学会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教学过程 一 导人新课教师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比例之第四课时》教案

时 教案。教学内容 比例第四课时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学会解比例的方法。2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3 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重点难点 学会解比例,掌握解比例的书写格式教学过程 一 导人新课。教师 前面我们学习了一些比例的知识,谁能说一说什么叫做比例?比例的基本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