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
一、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庐山的云雾》,谁还记得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内容?那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庐山,欣赏云雾。
请大家闭上眼睛,张开想象的翅膀,飞往秀丽的庐山。此时,漫步于山道上,你眼前飘过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是云雾,伸手摸摸,你身边流淌的是什么?那孩子们,你们现在在哪?
哦,我们都来到了庐山。
二、走进文本读中感悟。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自由读第二自然段,说说你在庐山上都看到了什么?交流。
2、会读书的孩子,会把书上的文字变成脑海中的画面,我们再来读读这一自然段,这次要边读边想,看看你的脑海**现了怎样的画面。
3、孩子们,眼前出现画了吗?出现了几幅画?第一幅画画的是什么?第二幅呢?第三幅?第四幅?(交流)
4、咱们一起合作,把这四幅画画下来,好吗?
要画云,先要画什么?有了山的衬托,云雾才会显得更加的洁白。
师画山,请四名同学画云。)
5、其他同学,咱们有更重要的任务,请你对照课文,看看他们画得怎么样?一会老师要请大家来评画。
6、先来看看第一幅,跟书上的文字对照一下,你发现了什么?
1)位置对不对,形状对不对?
1)书上有一个词,写了云的姿态,是哪个词?你知道“笼罩”的意思吗?这是个山头,什么样叫笼罩?示范。
出示**,用放大镜放大山峰被笼罩的部分。)
2)随机指导朗读,读出云的轻盈、飘忽不定。
7、看第二幅,(将幕布拉开至第二幅画面。)说说这个小朋友他读懂了哪些词?
1)什么是“缠绕”?云雾缠绕在半山腰上,怎么不比作皮带、腰带,而比作玉带呢?是啊,青山衬托,云洁白而温润,有着玉石般的光泽。
(出示**,用放大镜放大山峰被缠绕的部分。)作者在看到这样的云雾时,他是一种怎样的心情?我们像作者一样,带着欣赏和喜欢的语气,再来读这一句。
2)“一条条”,引导发现不是一条。
8、看第三幅,说说他理解了哪些词?
1)什么是“弥漫”?
2)大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书上也有一个词表达了这种一望无际的意思。我们一起来看看这“茫茫”的云海。(出示**)那么,我们怎样来读这句话呢?
9、第四幅,评一评。
1)什么叫“天幕”?把整个山都给遮住了(出示**)
2)指导朗读。
10、你瞧,我们把遮挡山峰的云雾,变成了一幅幅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理解了很多词语的意思,你们真棒,真会读书!会读书的孩子,还能通过自己的朗读,让这不同姿态的云雾,呈现在大家面前。笼罩的,缠绕的,弥漫的,遮挡的,我们来试试,好吗?
你再来读一读,通过你的读,让我们感受到一幅有一幅的姿态,一幅有一幅的韵味,好吗?
好,我们一起是这读一读。齐读。
11、小结:对照着图,看着课文,我们再来感受一下这神奇的云雾。第一幅图画的是什么位置的云雾?
姿态?像什么?第二幅图,第三幅,最后一幅呢?
庐山的云雾是不是只有这四种姿态?你从哪知道的?(千姿百态)板书。
13、“千姿百态”是说有一千种一百种姿态吗?在很多成语中,千百万都不代表具体的数字,而是表示很多很多。
还有哪些姿态的云雾呢?(老师用白板笔随意画出其他姿态的云雾。)学生用书上的句式说:那些什么姿态、什么位置的云雾,像什么?
14、我们发现不同位置的云雾,它的样子不一样;站在不同角度来看,它的样子也不一样;不一样的人来看,它的样子还是不一样。这么多不同姿态的云雾,用书上的一句话就能全部概括。齐读这句话。
这句话概括了整个自然段的内容,我们把它叫做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拿笔画下来。读书的时候我们要特别关注这样的句子,它能帮助我们更快更准确地把握自然段的意思。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这静态的云雾已经让我们心动,倘若有风吹来,庐山的云雾便忽聚忽散,忽浓忽淡,更加神秘莫测。
1、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看看这个自然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交流。这句话叫做这个自然段的?
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
板书:瞬息万变。)谁知道这个词的意思?(变化又快又多)
3、再读,画一画,你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庐山云雾变化的快?
4、那怎么读这几个词,才能让人感觉到变化迅速呢?自由练读。
5、庐山云雾的变化不仅快而且多,书上写了哪些变化?交流。
6、在这段话中有四个一,我们把这四个一画下来。(一缕、一泻千里、一匹、一座)这四个一的意思一样不一样?哪一个和其它不一样?
(一泻千里)那其它的一表示什么?(数量)什么是一泻千里?你们还见过这样的景象吗?
(发洪水、瀑布)这个词让我们感受到水流的?(又快又猛)怎么读好这个词?把你的感受带进去读。
通过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这眼前的云雾呀,刚刚还是一缕轻烟呢,转眼就变成了一泻千里的九天银河了,自己读读这个变化。练读。
7、指名读这个变化,读到“一缕轻烟”时你的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读着读着,眼前就出现画面了。自己再练读。
女同学读前半句,男同学读后半句。
8、洪水、瀑布也是一泻千里的,为什么不比喻成洪水、瀑布,而比作九天银河呢?老师想起一句诗“飞流之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再读。
9、读书就要这样,眼前要岀景,还要通过朗读让别人的眼前也能看到这样的景色。我们试着用这种方法读读第二个变化。自由读。
10、指名读,读出自己的感受。齐读。
11、想不想亲眼去看看庐山的云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云雾。(****)老师引背段。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1、孩子们,你们现在在那呀?可惜呀,咱们现在就要挥挥手,和庐山说再见了,想走吗?为什么?书上有一个词也表达了这种感受,哪个词呀?(电子白板板书:流连忘返)
2、带着这种留恋齐读最后一段,读出依依不舍的感情。
3、是什么让作者流连往返?庐山和这云雾究竟有什么关系?为什么不说云雾让**连忘返,而说云遮雾罩的庐山让**连忘返呢?
三、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你看有了庐山的衬托,云雾才显得这样千姿百态,而有了云雾的缭绕,庐山更显得神秘莫测,庐山和云雾构成了一幅生动、灵动、美丽的画面,就让这幅画面静静地流淌在我们心间……
板书设计。千姿百态。
庐山的云雾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语文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课文3庐山的云雾第二课时
庐山的云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2.在读的基础上初步认识总分段式,掌握中心句。学习第 自然段的写法。感受庐山云雾姿态美变化快。3.学会运用总分的写法来具体描写自然景物。要求运用总分的写法来写 或用的导游的身份按总分的方法给大家介绍 校园的一处景物。教学重点 感受庐...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庐山的云雾》教学设计
庐山的云雾 教学内容 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语文 庐山的云雾 第二课时。教材分析 庐山的云雾 是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语文中一篇文质兼美的写景散文。作者以优美明快的语言 充满画意的联想,描绘了庐山千姿百态 奇幻秀丽的景象,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庐山 祖国山河的深深热爱之情。全文层次分明,景物特点鲜明,...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庐山的云雾》复习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庐山的云雾 复。习资料。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 庐山的云雾 复习资料庐山的云雾。一 听写词语并改错 多音字 系似。三 近义词 神秘 神奇秀丽 秀美增添 增加千姿百态 姿态万千。四 反义词 神秘 平常秀丽 丑陋增添 减少变幻无常 恒久不变。五 背诵默写全文。六 知识要点 1 用 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