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繁星人教部编版

发布 2023-11-21 09:12:55 阅读 1751

繁星。教学目标。1.会认3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感受。

重点、难点。

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边朗读边想象画面,体会作者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感受。

突破方法:1.学生理解词语,梳理课文层次。

2.学生反复朗读,想象画面,体会感情。

难点:体会作者由景物引发的联想和感受。

突破方法:1.学生朗读感悟。2.教师点拨。

教学准备。多**课件、自学单。

课时安排:建议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教师用多**课件**或教师带学生唱《闪一闪亮晶晶》一歌。

2.谈话:同学们,星星是夜晚的精灵,在无边的夜空,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你留心过天上的星星吗?每当你看到满天的星星时,你的心情如何?今天,我们来共同学习文坛巨匠—巴金对繁星的观察和感受。

3.板书课题,解题。简介作者。

二、初读课文,理解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教师用多****课件出示生字昧、坠、怀 )

2.学生查字典理解词语。(教师用多**课件出示生词)

摇摇欲坠—形容非常危险,就要掉下来或垮下来。

半明半昧—一会儿明亮,一会儿昏暗。昧:昏暗。

三、梳理内容。

1、 默读课文,完成自学单填空。(教师用多**课件出示自学单,学生在自学单上完成)

2.集体交流。

3.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综合上述**内容概括)。四、反复朗读,想象画面。

1.教师指名读课文第1-2自然段。

2.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体会,猜猜作者看星星时的情景——他可能会说什么,做什么?

3.比较体会“密密麻麻”和“星群密布”有什么不同。

4.学生自由读第3自然段,想象画面。

5.教师指名读一读、说一说让自己感受最深的词句。

6.同桌交流讨论:作者三次看星空的情况和感受相同吗?为什么感受会不同?

明确:之所以不同,是因为随着作者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对星空的观察和感知逐步深入细微了。

7.看着满天的繁星,“我”获得了怎样的乐趣?根据课文内容按句式练习说话。(教师用多**课件出示)

8.文章之所以让我们愿意一读再读,是因为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法,你能找出来并读一读,品一品吗?(大部分精彩语句在第3自然段,再读第3自然段,回味、感悟、交流。

)(教师用多**课件出示关键句,指导朗读)

拟人句——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眨眼,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排比句---海上的夜是柔和的,是静寂的,是梦幻的。

五、小结课文,复习词语。

1.复习词语:(教师用多**课件出示)

纳凉星群密布静寂半明半昧摇摇欲坠梦幻。

2.小结。板书设计。

4*繁星。巴金。

时间。地点。

星星。感受从前庭院里密密麻麻三年前南京。

星群密布。光明无处不在如今海上无数半明半昧睡在母亲怀里。

教学反思。《繁星》的作者是现代**家、散文家巴金。它按照时间的顺序,描写了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地点**繁星的情景和由此产生的种种感受,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美的享受。

本套教材中,《繁星》位于第一单元,且是一篇略读课文,这与在其他版本教材中的位置是不同的。比较课文和原文,你会发现编者将前2个自然段中表达作者感受的语句作了删减,只留下第3自然段中的。究其原因,更多的是考虑到文章保留部分是隶属于“感受自然之美”这个单元。

因此,教学时,我仍然带领学生紧扣单元阅读训练目标,让他们在反复朗读中想象画面,读出字里行间描绘的美丽温馨的画面,读出其中蕴含的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至于原文中基于写作背景而表达出对光明的向往,以及抒发的淡淡离情则不讲,以免冲淡本课的教学重点。熟悉教材,突出单元训练目标,把握文本特点是我们组织教学应认真考虑的问题,也是实施教学的重要依据。

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繁星教案

繁星。根据这篇文章的特点,在教学时,应将学会观察大自然,运用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抒发感情作为教学重点 将理解不同时期有不同感受作为难点。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取得举一反三的效果,教学时,可以采用比较阅读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一...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麻雀人教 部编版

麻雀。教学目标 1 通过老麻雀奋不顾身地掩护小麻雀 勇敢地与庞然大物猎狗搏斗的故事,引导学生体会 爱 的巨大力量。2 读准本课的12个词语,理解 绝望 的意思。3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 理解 欣赏老麻雀是如何奋不顾身保护小麻雀的。教学难点 理解 一种强大的力量 即母爱的力量,使弱小战胜强大。课...

四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出塞人教 部编版

出塞 一 教材分析。出塞 是古代乐府中的一首军歌,作者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王昌龄。他的诗作多以当时的边塞军旅生活为素材。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回顾和对汉代名将李广的缅怀,指责了诗人所处时代守边将领的无能,盼望出现良将,驱逐敌人,保住边疆。诗中充满了对国家安危无限关心的爱国激情。根据课文的特点,本课教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