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册数学1 3 1有理数的加法 第一课时 导学案

发布 2023-11-16 21:15:04 阅读 5110

七年级上册数学《1.3.1有理数的加法(第一课时)》

导学案。岳池县城关中学数学集体备课组。

学习目标】:

1、理解有理数加法意义,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会正确进行有理数加法运算;

2、会利用有理数加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体会分类讨论思想。

学习重点】:有理数加法法则;符号的确定。

学习难点】:异号两数相加,合理运用运算律。

学习对象】:七年级学生。

学情分析】:七年级是人生道路的一个新起点,从生理和心理上都是一个重要转折阶段。这个阶段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和学习都充满渴望,心理更加敏感、叛逆,自信心也容易受挫。

因此需要在教师引导下,开创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这样学生才能不断地接受新知识的挑战。有理数的加法这部分内容在学生已有小学正数加正数(加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数的内容,保持着数学学习的连贯性。学生可以利用类比法来把新旧知识进行对照,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这样对新知识的掌握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法】:演示法、互动**法。

通过创设两数和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参与到问题中来,引导学生总结出有理数加法的不同情况(特别是有别于小学阶段的加法形式),利用数形结合思想,容易知道加法的计算结果,然后再引导学生自主地观察、发现有理数加法法则。教师总结法则时,注意突出先取符号,再用绝对值相加或相减,讲解有理数加法运算律,可先创设两个式子对比,再由学生自主通过“换几个加数试试”,运用从特殊到一般法总结出来,学习了加法法则以及运算律后,应结合实际生活问题,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学法】:小组研讨法。

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认真观察题目,自主地发现、**知识的产生、发展过程,进而总结出法则、运算律。在解决实际应用题时,要认真审题,创建出符合题目要求的数学模型,并思考、对比解题的不同方法,运用适当、简便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课前准备】:

教师:刻度尺,小黑板或多**课件。

学生:常规学具。

教学流程】一、自主学习。

1、正有理数及0的加法运算,小学已经学过,然而实际问题中做加法运算的数有可能超出正数范围。例如,足球循环赛中,可以把进球数记为正数,失球数记为负数,它们的和叫做净胜球数。如果,红队进4个球,失2个球;蓝队进1个球,失1个球。

于是红队的净胜球数为 4+(-2) ,蓝队的净胜球数为1+(-1) 。

这里用到正数和负数的加法。那么,怎样计算4+(-2)

下面我们一起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二、合作**。

1、借助数轴来讨论有理数的加法。

1)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东走4米,再向东走2米,两次共向东走了米,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2)如果规定向东为正,向西为负,那么一个人向西走2米,再向西走4米,两。

次共向西走多少米?很明显,两次共向西走了米。

这个问题用算式表示就是。

如图所示。3) 如果向西走2米,再向东走4米, 那么两次运动后,这个人从起点向东走了米,写成算式就是这个问题用数轴表示如下图所示:

4)利用数轴,求以下情况时这个人两次运动的结果:

先向东走3米,再向西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了( )米;

先向东走5米,再向西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了( )米;

先向西走5米,再向东走5米,这个人从起点向( )走了( )米。

写出这三种情况运动结果的算式。

5)如果这个人第一秒向东(或向西)走5米,第二秒原地不动,两秒后这个人。

从起点向东(或向西)运动了米。写成算式就是。

2、师生归纳两个有理数相加的几种情况。

3.你能从以上几个算式中发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法则吗?

一、知识要点总结】

有理数加法法则:

1)同号的两数相加,取的符号,并把相加。

2)绝对值不相等的异号两数相加,取的加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较小的绝对值。 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相加得 ;

3)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

4.新知应用。

例1 计算(自己动动手吧!)

例2 (自己独立完成)

课堂练习】:

1.填空:(口答。

2. 课本p18第题。

3. 练习。

二、规律方法总结】:

1、在两数相加时,要懂得分类考虑,两个加数共有三种可能:同号相加,异号相加,任意一个数与0相加。

2、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推导出两数相加的结果,观察、发现已知的算式结果,从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总结出有理数加法法则。

展示提升】:填空:

2)若m、n互为相反数,则-|m+5+n

3)绝对值不大于6的所有整数的和为。

4)若a>0,b<0,且|a|=|b|,则a+b 0(填》、《或=)

三、易错问题误区点拔】:

1、没掌握好有理数加法法则。

典型例题1:计算:(-5)+3

错解分析:(-5)+3=2 没有先确定符号,或符号判断错误。

正解分析:(-5)+3=-(5-3)=-3 异号两数相加,应先确定结果的符号,再把绝对值大的加数减去绝对值小的加数。

2、用加法法则之前,没有对加数进行化简:

典型例题2:计算:(-8)+|6|

错解分析:(-8)+|6|=-8+6)=-14 没有先计算-6的绝对值。

正解分析:(-8)+|6|=(8)+6=-(8-6)=-2 遇到还没化简的两个数,应先化简求出-6的绝对值,再根据加法法则求解。

拓展训练】:

1、判断题:

1)两个负数的和一定是负数;(

2)绝对值相等的两个数的和等于零;(

3)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负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负数;(

4)若两个有理数相加时的和为正数,这两个有理数一定都是正数。(

2、已知│a│= 8,│b│= 2;

1)当a、b同号时,求a+b的值;

2)当a、b异号时,求a+b的值。

3、填幻方:将这9个数填入**中,使得每横行、竖列、对角线上三个数的和都等于3吗?

参***:达标检测】:1、计算:

2、填空:

3)若a=,b=-4.5,则a+(-b4)若|a|=2,|b|=3,则a+b=

总结反思】:有理数加法运算是小学所学加法运算的延伸,学生对它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现阶段的加法主要是加入了负数,因此,教学中利用前面所学的正数与负数概念、正负数表示量的特点、数形结合思想,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比如,利用学生感兴趣的、有一定认知的实例导入含有正数、负数的加法算式,激发出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欲望。对于加法法则的讲解,选择了不直接告诉学生结论,而是创设具体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从问题中构建出适当的数学模型,发现算式从过程到结果的发展规律,从而总结出法则和运算律。整个教学过程以教师提问的形式出现,每个问题逐层递进,符合知识产生、发展规律,解决问题过程中引导学生合作、**、自主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后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学生在对异号相加时,常常会出现因为加法法则还没有熟练而导致计算失误,这样就需要教师安排适当的练习加以巩固。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有理数的运算知识点整理

2 有理数除法符号法则 两数相除,同号得正,异号得负,并把绝对值相除。0除以任何一个不等于0的数,都得0。3 乘除混合运算的步骤 先把除法转化为乘法 确定积的符号 运用乘法运算律和乘法法则进行计算得出结果。5 有理数的乘方。1 求n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做幂。在an 中,a叫做...

七年级上册数学有理数定义有理数导学案

七年级数学导学案设计主备人 小组负责人 小组长 年月日。预习笔记。课题 有理数定义。1 理解有理数的概念,懂得有理数的两种分类,及对一个有理学数进行分类判别 习。2 在数的分类中,应加强对负数的理解及对零在数分类中的特目。殊意义的理解。标。三 展现提升。1 请说出两个正整数,两个负整数,两个正分数,...

七年级上册数学 有理数

一 填空。1 两个有理数的和为5,其中一个加数是 7,那么另一个加数是 2 计算 3 已知 0,则x y 4 平方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 立方等于它本身的有理数是 5 若,则。6 比大,但不大于的整数的积为。7 一个点从数轴上表示 1的点开始,先向右移动6个单位长度,再向左移动8个单位长度,则此时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