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背影》第一课时

发布 2023-11-12 10:55:07 阅读 7627

背影。学习目标】:

1.理解关键词语在表达感情方面所起的作用,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

2.学习本文用截取法,抓住人物形象的一个特征--“背影”,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

3.体会本文选择最佳角度命题立意、精选材料、详略得当、谋篇布局的写作方法。

4.体会本文朴实真挚、饱含深情的语言风格。

体会自己父爱的深沉与伟大,珍爱亲情,增进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学会关爱他人。

重点难点】1.体会抓住人物特定情境下的“背影”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感受理解父亲的爱子之情。

2.体会朴实的语言中所包含的深情。

教学设想】1.掌握作者情况及作品背景。歌曲《懂你》、名画《父亲》的相关资料。

2.用**烘托气氛感染学生:诵读—感知—设疑—对话。

3.朗读教学法、研讨点拨法。重点研读文中父亲说的“五句话儿”,出现的“四次背影”,“三处情感的跌宕”,两个“聪明”,“一声长叹”选用语言实例赏析,体会关键词语的妙处,谈谈自己的心得体会。在教学的最后阶段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并引导其欣赏罗中立的名画《父亲》。

教师在疑难处给予指导点拨。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一、情景导入:

1.(大屏幕:我国著名画家靳尚谊《父亲》,配以背景**。)(点击课件)

儿子眼中的父亲》

儿子眼中的父亲。

7岁:“爸爸真了不起,什么都懂!”

14岁:“好像有时候觉得也不对……”

20岁:“爸爸有点落伍了,他的理论和时代格格不入。”

25岁“老头子一无所知,毫无疑问,他已陈腐不堪。”

45岁:“我不知道是否该和‘老头子’商量商量,或许他能帮我出出主意”

55岁:“真可惜,爸爸去世了,说实话,他的看法相当高明。”

60岁:“可怜的爸爸,您简直是位无所不知的学者,遗憾的是我了解您太晚了!”

看了这篇文章,你明白了什么?虽亲近如父子,但有些东西,只有在时过境迁以后,才看得更明白,懂得更深刻。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著名散文《背影》,看他是如何理解父亲、领悟父爱的。

2.我们看过许多赞美母亲的文章,更唱过许多赞美母亲的歌,不是吗,任哪一个同学,都会唱出一两首母亲的歌。一样是我们的至亲之人,难道就母亲才值得我们去歌、去颂吗?不是的。

我们知道,母亲对我们的好,我们太容易感到了,而父亲呢?我相信学完朱自清的《背影》一文,我们会更多地去解读自己的父亲,也许你会有更多的感动。

二、作者介绍。关于朱自清先生,我们了解些什么呢?(学生谈谈朱自清先生的故事作品等)

教师简介朱自清,同时出示幻灯片。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省扬州市人,散文家、诗人、学者、民主战士。创作成就最大的是散文,细腻清丽、意境隽永、于朴素中见丰腴、洋溢着一股清新气息。

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欧旅杂记》,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朱自清文集》里。朱自清清贫而有气节,宁死不领美国的救济粮,是***同志称颂的“表现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的爱国知识分子”。

我们熟知的作品有《匆匆》、《春》、《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背影》是朱自清早期散文的代表作,这篇课文追忆了作者在八年前,2024年,父亲朱鸿均(任徐州烟酒公司局长)被解职,朱家“祸不单行”,祖母又去世,作者当时在北京大学哲学系念书,得知祖母去世,从北京赶到徐州与父亲一道回扬州奔丧,借钱办完事后,又变卖典质还债。丧事完毕,父亲到南京找工作,作者回北京念书,父子在浦口惜别。

当时中国社会的状况是:军阀割据,帝国主义势力明争暗斗,知识分子朝不保夕,奔波劳碌,谋事艰难,在他们心头笼罩着一层不散的愁云。采用记实的手法,通过一个特定的角度“背影”去写父子之间在那特殊的社会背景之下的真挚、深沉,感人至深的相爱相怜的感情,不仅是符合我们民族伦理道德的一种传统的纯真而高尚的感情,而且父子互相体贴,特别是父亲在融汇了辛酸与悲凉。

三、检查预习:幻灯片出示字词练习。

四、幻灯片出示思考题:1、课文主要叙述了什么事情?2、课文中令你最为感动的是什么?

3、全文有几次提到“背影”?请将它们找出来并完成下列**。4、全文有几次提到“我”流泪?

请将它们找出来并完成下列**。

分小组朗读课文,讨论完成上述**。

1、小组朗读课文,讨论填表。 2、师生交流。

关于**一:全文共有四次提到“背影”。

四次描写“背影”,首尾两次是虚写,中间两次是实写。文章着重描写的是第三次。

教师小结:明确本文线索及其作用:从刚才讨论可以看出,“背影”是贯穿全文始终的线索:

开头设疑——点出背影,望父买橘——刻画背影,父子分手——惜别背影,结尾思念——再现背影,这样就以“背影”为线索把各部分内容组织起来,表达了作者的感情,同时反复照应了标题。

关于**二:全文共有四次提到“我”流泪。那么,“我”流泪是因为什么原因呢?

一般来说,可以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 对父亲的感激:父亲不顾年事已高、行动不便,为“我”穿铁道、爬月台买橘子; ②对父亲的理解:

父亲不放心茶房,亲往为“我”送行,干叮咛万嘱咐,不厌其烦,表现出中老年人的“迂”,这都是对儿子的怜爱之情,不是他人所能比的; ③对父亲艰难生活的同情:买橘子时的瞒跚艰难,一下子引发“我”的联想,家庭生活的重压何时才能解除,父亲的这种艰难还得延续支撑; ④对父亲未来生活的忧虑:父亲渐显老态,但还得继续生存挣扎以维持自己及其家人的生计,今后他又怎样生活,从身体到心理的逐渐变化,做儿子的又能帮助多少呢?

⑤对自己误解乃至责怪父亲的深深忏悔:对父亲特殊时刻所表现出的照顾关心,不仅不领情,反而有所埋怨和嫌弃,但当为自己艰难买橘的过程特别是“背影”映现,自己终于内疚、愧悔,无声的谴责,借助有形的“泪水”表现了出来。

五、教师简单小结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全文分成三大部分:

1.第一部分(第一段):

思念父亲,最不能忘怀的是他的“背影”。开篇点题。

2.第二部分(从“那年冬天”到“我的眼泪又来了”):

回忆往事,追述在车站与父亲离别的情景,表现父亲爱子的真挚感情。

第一层(从“那年冬天”到“我们便同行”):

交代这次父子分别时的家庭情况,为写“背影”渲染悲凉的气氛。

第二层(“从到南京时”到“……太聪明了”):

写父亲送行前的细心关照,为写“背影”作铺垫。

第三层(从“我说道”到“……又来了”):

描写父亲爬过铁道去买橘子的“背影”,抒发真挚的感情。

3.第三部分(最后一段):

写别后对父亲的思念。以在泪光中再现“背影”作结,直接抒发深切怀念之情。

六、学生再读课文,感受文中的父子情深。

11 《背影》第一课时

主备人 宋旭芳备课时间 2012 10 10 第一课时。教师寄语 父亲像一张弓,蓄一生之势要把孩子射出大山。背影。学习目标 1.了解课文的文体,理清文章的线索。2 学习本文抓住特征进行细致描写的特点。3.理解文中朴实的饱含深情的语言。4.感受父子深情。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味字里行间的人间至情。...

背影 第一课时

背影。一 教材分析。1.朱自清散文的特点就是语言朴素自然,清新隽永,意境优美,感情真挚 敦厚。这些特点的把握,必须建立在一个 读 字上。所以,在授课过程中,分三步进行,这三步的基础就是 读 1 读课文,分析文章结构线索。2 读课文,理解作者表达的情感。3 读课文,领会作者语言特色。2.在 读 讲课文...

背影第一课时

献县现代私立学校讲学稿。八年级教学时间 8月21日主备人 宋冬艳课题 背影第一课时课型 新授课教学目标 1.解决本课字词,了解作者。2.有感情地课文,整体感知,初步把握文章的中心。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生活中时时有感动 处处有感动,他有时是一种声音,有时是一种色彩,有时是一种状态,有时可以是一种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