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1函数 第一课时

发布 2023-11-11 19:10:04 阅读 2232

13.1函数(第一课时)

霍邱县彭塔乡中心小学刘进菊。

13.1函数(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变量与常量,初步理解函数的概念,能判断两个变量之间能否成为函数,能正确分辨出自变量和因变量;

2、过程与方法:经历函数概念的探索过程,感悟变量的内涵,形成认知结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鼓励探索方式的多样化,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促进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发展。

教学重点。理解函数是刻画变量与变量之间关系的有效数学模型;

教学难点。弄清变量和常量的内涵以及量与量之间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情境1:(即教材p21之问题1)用热气球探测高空气象,设热气球从海拔1800m处的某地升空,它上升后到达的海拔高度h(m)与上升时间t(min)的关系记录如下:

思考:1)在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量?

2)观察上表,热气球在升空的过程中,平均每分钟上升多少米?

3)你能求出上升后3min、6min时热气球到达的海拔高度吗?

说明:呈现此情境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教师启发学生对问题进行分析,再由学生回答问题。本情境以**的形式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的关系。

情境2:(即教材p21之问题2)下图是s市某日自动测量仪记下的用电负荷曲线。看图思考并回答以下问题:

1)这个问题中,有哪几个量?

2)任意给出这天中的某一时刻,如4.5h、20h,能找到这一时刻的负荷y(×103兆瓦)是多少吗?你是怎么找到的?找到的值是唯一确定的吗?

3)这一天的用电高峰、用电低谷时负荷各是多少?它们是在什么时刻达到的?

说明:呈现此情境后,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并提醒学生要准确操作,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本情境以图像的形式描述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情境3:(即教材p22之问题3)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惯性的作用刹车后仍将滑行一段距离才能停住。刹车距离是分析事故原因的一个重要因素。

某型号的汽车在平整路面上的刹车距离s(m)与车速v(km/h)之间有下列经验公式:s=v2/256。

1)式中涉及哪几个量?

2)当刹车时车速分别是km/h时,相应的滑行距离s分别是多少?

说明:呈现此情境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独立完成此情境中的两个问题,其中,第(2)问实际上是求代数式的值的问题。本情境以解析式的形式揭示了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二、分析**,体验发现。

1、常量与变量。

在上面的三个情境中,都涉及了一些量。有些量在整个过程中保持不变,是常量。如情境1中的热气球每分上升30m,情境3中的256等。

有些量在变化过程中,可以取不同的值,如情境1中的热气球上升的高度h与时间t,其中的h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情境2中的用电负荷y与时刻t,其中的y随着t的变化而变化;情境3中的刹车距离s与车速v,其中的s随着v的变化而变化。是变量。

2、函数的定义。

在上述三个情境中,都是一个变化过程,在每一个变化过程中都只涉及两个变量。对于同一个变化过程中的两个变量,均是一个变量的变化导致了另一个变量的变化,如情境1中t的变化导致了h的变化,情境2中t的变化导致了y的变化,情境3中v的变化导致了s的变化等,或者说是一个变量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在这两个变量中,当给定了一个变量的允许值时,相应地也就确定了另一个变量唯一的值。

由此我们给出函数的定义。

函数:一般地,在一个变化过程中,有两个变量x、y,如果对x在它允许取值范围内的每一个值,y都有唯一的值与它对应,那么就说x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y是x的函数。

例如:情境1中,热气球上升的高度h(m)是上升时间t(min)的函数,其中t是自变量,h是因变量;

情境2中,用电负荷y(mw)是时刻t(h)的函数,其中t是自变量,y是因变量;

情境3中,刹车距离s(m)是车速v(km/h)的函数,其中v是自变量,s是因变量。

三、范例学习,知识应用。

1、在一根弹簧的下端悬挂物体,改变并记录物体的质量,观察并记录弹簧长度的变化,探索它们的变化规律。如果弹簧原长10cm,每1kg物体使弹簧伸长0.5cm,怎样用含物体质量m(kg)的式子,表示弹簧受理后弹簧伸长的长度y1(cm)和弹簧的长度y2(cm)?

y1和y2是不是m的函数?如果是,谁是自变量?谁是因变量?

2、想一想,如果你坐在摩天轮上,随着时间的变化,你离开地面的高度是如何变化的。下图反映了旋转时间t(分)与摩天轮上一点的高度h(米)之间的关系。

1)在这个变化过程中,h与t是否构成了函数关系?如果构成了函数关系,自变量和因变量各是什么?

五、课堂总结,知识归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说明:学生分组讨论后,再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并在学生总结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归纳。

六、课后作业,提炼升华。

1、教材p23练习之第题;

2、教材p30之第1题;

函数第一课时

课题 6.1函数学案。学习目标 1 掌握函数概念。2 判断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是否可看作函数。3 能把实际问题抽象概括为函数问题。一 引例 观察 幻灯片 问题 1对于给定的时间t,相应的高度h确定吗?2在这个问题中,我们研究的对象有几个?分别是什么?3摩天轮上的点的会随着的变化而变化?是自变量是应变量...

函数第一课时

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1 函数的基本概念。1 函数的定义 2 分段函数。若函数在其定义域的不同子集上,因不同而分别用几个不同的式子来表示,这种函数称为分段函数 分段函数虽然由几部分组成,但它表示的是一个函数 3 映射的概念。自测练习。1.下列各对函数中,表示同一函数的是 a f x lg x2,g x...

函数第一课时

第三章函数。第一课时函数及其图像。定位导入 1.课程标准 1 探索简单实例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了解常量 变量的意义 结合实例,了解函数的概念和三种表示法,能举出函数的实例。2 能结合图像对简单实际问题中的函数关系进行分析。3 能确定简单实际问题中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并会求出函数值。4 能用适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