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散步

发布 2023-11-11 15:45:04 阅读 4615

三、说教学过程。

(一)、如何导入。

诗词导入:有一种水,能让你喝醉,这种水叫做母爱,因为母爱如水;有一座山,能让你坚韧。这座山叫做父爱,因为父爱如山。

我们的父母在艰辛和苦难里繁衍生息,才有了我们的幸福与安宁。如今,他们老了,孱弱的双肩担不起重担,今天,就让我们搀扶着他们走进暖暖的春月,去进行一次心灵的散步。

二)、出示目标。

(据有关人士分析,有明确目标的学习与目标不明确的学习,效果相差9倍,设计这一步的原因是对教与学起统帅作用,使学生的学习有明确的方向性。)

(三)、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1、初步体会文章的语言美、情感美。

2、轻声地朗读课文,熟悉课文的内容。

“听”和“读”是学生接触课文的开始,也是学生自主与文本进**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所以,在这一过程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让学生深入到文本中去,理解文本、品味语言而不要流于形式。)

3、检查阅读效果:(屏幕显示)

a、散步的人有哪些?

b、散步的季节呢?

c、散步的地点?

d、散步中发生了什么事情?

e.结果如何?

问题宜简单,学习起步阶段要尽量让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愉悦。梳理内容的目的是提醒学生初读文章时应该关注的要点有哪些,也是让不同程度的学生拉近距离,为下一步的学习活动提供一个共同的平台。)

四)、研读课文**主旨

1、你说说这一家子四口人中,谁的权力最大,谁有真正的决定权?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我”听母亲的:

2)母亲听孙儿的:

3)妻子听“我“的:

4)儿子听“我”的:

2、那么究竟听谁的呢?

—由“爱”决定,这个“爱”,对长辈来说,是“爱幼”;对子女来说,是“尊老”。

3、文章最后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是不是也太夸张了呢?为什么把背母亲、背儿子写得那么郑重其事?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深刻含义。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互相交流**一下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我”背的是母亲,妻子背的是儿子。母亲给我们以生命,而儿子又是这生命的延续。这血脉相连的三代人紧紧连接在一起,构成了生命的整体。

如今,我们把母亲和儿子背在背上前行,正是背负着完整的生命世界,因而油然产生了一种深沉、庄严的感觉,这正是家庭生活中、人类社会中承前启后的一代中年人特有的心理感受。

(这部分讨论旨在让学生自主**,通过交流合作,最终挖掘出课文主旨、体会文章的人性美。对于学生的讨论和回答,教师应鼓励、肯定,积极引导,适时点拔。)

五)、**课文,品味语言。

本文语言优美,值得我们好好的揣摩揣摩,下面我们采用鉴赏法来仔细品味一下。

1、同学们读课文,采用圈点法划出自己认为精美的句子,看这些句子好在**?可能有的句子:

1)写景的句子

—对南方初春田野的描写(第四段)

—描写母亲所看到的小路远处的景物(第七段)

2)传情的句子(请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

—“母亲本不愿出来的---便去拿外套”(写出了母子二人的情态,母亲的老迈、顺从,儿子的诚恳、孝敬。“正因为如此”一句透露了“我”的文化修养。)

3)对称的句式(让学生自己找出来,体会它们的对称美,互相映衬,富有情趣)

—有的浓,有的淡。

—我和母亲在前面,我的妻子和儿子走在后面。

—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

—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

—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

汉语学习的要义之一就是学习语言,设计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要在体会文章人性美的基础上探寻语言美,提高学生的素养。)

六)、朗读课文,加深体会。

通过刚才的分析,我们知道本文是一篇流露着人性美、语言美的文章,这么优美的文章,我们是不是应该好好朗读一下?

大屏幕显示朗读要求:朗读时要注意文章的感情基调、语气、语调、语速几方面)

1、引导学生分析本文的朗读基调:欢愉而深沉。

2、“我”的语气、语调应该怎样把握?

提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我”是个中年男子。

2)在这个家庭中,“我”是核心人物。

(3)散步中,处处表现“我”“孝敬”母亲,又疼爱妻子、儿子的感情。

语气:温和,亲切中含着庄重;语调:平稳,声音不宜过高或过低)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朗读是感受、理解文章的有效手段,也是检测学生是否真正理解课文的手段之一。好文章应不厌多读。)

七)、拓展升华,拥抱亲情。

1、通过刚才的朗读,我们的思想又做了一次高尚而愉悦的旅行。那么,我们每个同学你在十几年的生活经历中,一定也亲身感受过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情意,请回忆一下,然后与同学进行交流。注意要求(1)围绕“亲情”这一主题(2)谈出自己的亲身感受。

教材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已知与未知的中介,学习过程中,认真研究教材是必要的,但是学习课文又不能局限于教材。课内外结合,以外促内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

八)、课堂小结: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都学到了什么?在思想上感悟到什么?

—自由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2、我们学习这篇文章,就是想让同学们懂得家庭成员之间要互相谦让,互相体贴,互敬互爱,这样才能使你的家庭稳定、幸福! 同时也让我们珍爱亲情,珍爱生命! 最后我们一起唱首歌,来感受这人间最美好的感情——亲情。

教师放歌曲《常回家看看》,学生齐唱。

**最能撞击人们的心灵,设计此环节的目的通过感受自己从家中得到的温暖和爱,使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得到升华。)

九)、课后作业:

1、把围绕“亲情”的说话练习写成左右的短文。

第一课散步

散步。课型 自读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 联系生活,发现 挖掘 生活中的可供写作的素材 2 品味细节,感受这篇散文在语言 构思与立意等方面的好处 3 学习 以小 故事 细节 情节 见大 思想 情感 立意 主旨 的写作方法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体会本文中景物描写的作用 交待环境 衬托...

第一课《散步》

散步 学习目标 1 积累 分歧 霎时 委曲 嫩芽 水波粼粼 各得其所 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2 体会学习本文巧妙的构思和结构以及 以小见大 的写法。3 把握作者的情感,领悟文章的主旨,继承和发扬敬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习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理解文章的人性美。学习难点 通过 散步 这种生活中...

第一课《散步》教案

第8 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第9 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第。十 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师 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 地点 人物和事件。师明确 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问题二 课文的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