晏子使楚(第1课时)
二、课堂互动**
三)再读课文,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理解重点字词。
3. 重点字词解释:
习辞:善于辞令何以也:用什么办法。以:用。
为其来也:当他到来的时候。 为,相当于“于”。
何坐:犯什么罪避席:离开坐席,表示郑重。
实:果实熙:同“嬉”,开玩笑。
反取病焉:反而自取其辱。 左右:身边的臣子们。
所以:表示“……的原因”
4.文言文知识整理,逐步掌握文言文学习的规律。
实词、虚词的积累。如对课文注释中的词语要多读、多记,不断温故知新。
通假字、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的辨识、理解。
通假字:①缚者曷为者也:曷,同“何”,什么。
圣人非所与熙也:熙,同“嬉”,开玩笑。
一词多义:之,以等。
古今异义词:
“何坐”“坐盗”:坐,古义,犯罪;今义,坐下。
避席:席,古义,座位;今义,席子。
其实:古义,它的果实;今义,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
所以:古义,……的原因;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
倒装句:①曷为者也(为何人)
何以也(以什么办法)
四)三读课文,理解课文语句,疏通全文。
在晏子将要出使楚国的时候,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后对他左右的近臣说:“听说这个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到我们楚国来,我想羞辱他,该怎么办呢?”有一个人说:
“这样吧,当他来的时候,我就绑着一个人从您的跟前走过。然后您问被绑的是什么人,我就说是齐国人;你问为什么被绑起来,我就说是因为偷东西。”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在宫里设宴招待他。喝酒正酣的时候,有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楚王问:
“被绑着的这个人是谁?”官吏回答:“是齐国人,因为在我们这里偷东西。
”这时楚王看了看晏子,问道:“你们齐国人都是善于偷东西的吗?”晏子站起来回答道:
“我听说,橘子生在淮南的时候为橘子,可是生在淮北就变成枳,虽然它们的叶子相似,但是结出来的果实则全然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同罢了。
老百姓在齐国的时候安分守己,不偷东西,可是到了楚国便偷东西了,难道不是因为楚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东西吗?”楚王听完笑道:“贤能的人是不能戏弄的,我这是自取其辱啊!
”三、课堂练习。
一)同步反馈训练。
1. a2. b
二)课内阅读。
略。四、课外拓展。
1.(1)请(2)出使(3)回答(4)并、挨
2.(1)(2)(出使)/(3)(5)(6)(让、派)/(4)(使者)
3.(1)张开衣袖就形成浓阴,流下的汗水像下雨,肩并肩,脚跟挨脚跟,凭什么说没人?
2)那些有品德、能力的人,让他们出使有品德、才能的君主。
答案 第一课时
专题长城 第1课时 二 课堂互动 二 分组活动,并了解长城相关知识。1 历史方面 建造万里长城的功绩究竟归谁?长城的修建绵延持续了两千多年的时间。人们提到万里长城的时候,往往会把它同秦始皇联系起来。秦始皇修万里长城,已成了人所熟知的事,但是远在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前,长城就早已开始修筑了。2 建筑方面 ...
答案 第一课时
枣核 第一课时 三 课堂互动 1 思考 课文的题目是 枣核 请同学们看看课文中哪些地方直接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明确 课文中有三处写到枣核或与枣核有关的事,这三处分别是 第一段,带枣核 第三段 托 枣核 在掌心 第七段,种枣树。由此可见,枣核 是这篇文章的线索。2 围绕枣核,文章可以划分为几个部...
答案 第一课时
4.赏析。三 四句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 后庭花 1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该怎样理解?作者是斥责歌女吗?为什么?泊秦淮 中,商女不知亡国恨 表面是说卖唱的女子不懂亡国之恨,实际上,歌女献唱,是需要有人听赏的,那些不顾国家安危,明知是亡国之音却偏要听演唱的人,才是真正的罪人。诗人指责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