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素第一课时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 2023-11-10 13:50:02 阅读 1179

课题2 元素。

教材分析。本课题介绍了什么是元素、元素的表示方法、元素的意义以及元素周期表简介等四部分内容。在这之前学生已经了解到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又学习了原子的结构,就应该从微观的角度对元素进行认识,从而把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结构的认识统一起来。

教法分析。对初中生来说,元素的概念比较抽象,最好从具体的事例分析让学生逐渐形成元素的概念。对元素的表示方法的教学中,应该首先让学生了解用元素名称表示元素的优缺点,由元素名称表示元素的缺点引出元素符号表示元素的必要性,再介绍书写元素符号的规则。

对元素符号意义的介绍应先介绍一般情况下每个元素符号都具有的两个意义,再介绍特殊的元素符号的第三个意义。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元素的概念,将对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

2、了解元素符号所表示的意义,学会元素符号的正确写法,逐步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元素知识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贵重元素的介绍引出生命的可贵,激发学生热爱生命珍惜时间的情感。

重点】元素符号的意义、元素符号、能用元素周期表查取简单信息。

难点】元素的概念、元素符号的含义。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与元素打交道,只是同学们没有察觉。比如我们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呼吸,我们吸入的空气中主要含有氧气和氮气,其中氧气就是由氧元素组成的,氮气就是由氮元素组成的;我们喝的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我们家里的调味品食盐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那么元素是什么呢?学了本课你就知道了。

推进新课]自然界中存在三种碳原子,它们分别是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6的c、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7的c、质子数为6中子数为8的c,我们把这三种不同的原子统称为碳元素。自然界中存在三种氢原子,它们分别是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0的h、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1的h、质子数为1中子数为2的h,我们把这三种不同的原子统称为氢元素。

投影]填表。

总结】通过上表可知氢元素的质子数都为1,碳元素的质子数都为6。我们把这种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

思考]怎么区别氢元素和碳元素?

归纳]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子数不同。

总结】决定元素种类的是质子数(即核电核数)。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根本区别为核电核数不同,而中子数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

练习]1.同种元素的原子一定相同的是( )

a.相对原子质量b.质子数

c.中子数d.电子数。

合作**]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原子,那么原子和元素有什么区别与联系呢?请同学们合作学习完成下面的**:

总结】元素是一类原子的总称。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练习]2.自第十一届奥运会以来,历届奥运会开幕式都要举行颇为隆重的“火炬接力”。火炬的可燃物是丁烷(化学式是c4h10),它燃烧时火苗高且亮,在白天,二百米以外也能清晰可见。

下列关于丁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

丁烷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 ②丁烷由丁烷分子构成 ③丁烷分子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 ④丁烷由4个碳原子和10个氢原子组成 ⑤丁烷分子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

abcd.①②

过渡]物质的种类很多但组成物质的元素仅一百多种,他们在地壳中、生物细胞中(包括人体中)、空气中的含量分别是多少?(阅读书上p60,请学生起来回答下列问题)

地壳中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铝、铁(含量由多到少)

生物细胞中(包括人体中)含量排在前三位的元素:氧、碳、氢(含量由多到少)

空气中含量排在前两位的元素:氮、氧(含量由多到少)

练习] 3.元素在自然界中分布并不均匀,如非洲多金矿,澳大利亚多铁矿,中国富产钨等,从整个地壳中元素含量的多少分析,最丰富的金属元素是( )

a.铝b.铁 c.氧d.硅。

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补钙”、“补铁”、“补锌”“含氟牙膏”,这里的钙、铁、锌、氟值得是什么呢?

回答]元素。

练习]4、日常生活中常接触到“含氟牙膏”、“高钙牛奶”、“碘盐”、“富硒茶叶”、“加铁酱油”等用品,这里氟、钙、碘、硒、铁指的是。

过渡]上节课我们学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种类和数目都不变,那么元素在化学变化中是否发生了变化?

讨论]在化学反应s+o2 so2元素是否发生了变化?

分析]反应前是硫是由硫元素组成的、氧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反应物元素总共两种。反应后二氧化硫是由硫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元素的种类没有发生改变。

总结]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改变改变。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元素可以组成物质,分子、原子可以组成物质,那么元素、分子、原子四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请学生结合书上p62分析然后教师总结)

分析]原子可以构成分子,原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分子也可以构成物质,分子破裂又变成原子,同类原子统称为元素,元素又可以组成物质。

总结]通过同学们的分析我们可以把物质、元素、原子、分子四者之间的关系总结为如下:

原子分子。元素物质。

板书设计】课题2 元素。

一、 元素。

1. 概念: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 元素与原子的区别。

3. 地壳中含量排在前四位的元素:氧、硅、铝、铁(含量由多到少)

生物细胞中(包括人体中)含量排在前三位的元素:氧、碳、氢(含量由多到少)

空气中含量排在前两位的元素:氮、氧(含量由多到少)

4. 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变化。元素和原子的种类均不变。

二、 分子、原子、元素、物质之间的关系。

原子分子 元素物质。

教学反思。通过填**引出元素的概念,既复习了上节课的知识又让新旧知识之间形成了联系,这有利于学生新旧知识之间的整合。通过学生合作****元素、原子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培养学生合作决解问题的能力。

元素概念是教学的难点,因为他比较抽象,而且对“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中的“一类原子”,在没有同位素知识准备时,学生难以理解。理解元素概念的困难还在于在实际使用中容易跟原子概念混淆。学生不明白在描述宏观是用元素,描述微观结构时用原子。

这是所以初学者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他们会豁然开朗的。

《元素》第一课时教学反思

在校内晒课活动中,我主讲了 元素 一课的第一课时,课后经过反思有几点体会 亮点有 1 课前学习与课堂学习相结合,提升学习效率。本节课的教学采用课前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课前预习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了一定的认识,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查阅资料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学生通过自学发现问题...

元素 第一课时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3 元素 第一课时 蒲庙二中黄涣焯。一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了解元素的概念,将物质的宏观组成与微观构成的认识统一起来。了解元素符号的意义,学会正确书写元素符号,记住一些常见的元素符号。过程与方法。通过微观想象 分析 讨论,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发生变化而元素不发生变化...

《画风》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与反思

画风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与反思。张晓燕。浙江省永嘉县乌牛仁溪小学 教学目标 能认读生字 宋 涛 陈 丹 赵 艺 显 会正确书好?比较直。为什么?课文中怎么说的?找课文,读一读,老师根据。写 转 斜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四到八自然段,领会文中小朋你的读来修改。改成比较弯的。这样行吗?为什么?也许学生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