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目标:1、识记货币的本质。2、理解货币产生的必然性。
二)能力目标:从具体材料入手,逐步学会从感性到理性,从现象到本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确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商品货币观念,教学重点:货币的本质。
教学难点:商品的价值。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用具:多**。
教学建议:本框题是经济生活的入口课,涉及的新概念、新原理较多,知识容量较大,而且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有比较大的难度,建议放慢时间学习。
教学类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回顾、讨论,日常生活中衣食住行等活动都离不开金钱,提出问题:金钱就是经济学中的货币,本节课将从货币的产生与本质、货币的职能、纸币等方面去了解货币,从而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学生活动:通过教师引导,回忆生活活动,感知生活离不开金钱,从而引发**欲望和兴趣。
二)讲授新课。
一、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1、货币的本质。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想入学前陪家长购买的一些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有些是在商场里购买的,有此是在网上购买的……但无论在哪购买的,我们都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品。
指导学生仔细阅读第一段,同时提出问题:要了解货币,首先要了解商品。
1)、商品及其价值。
商品是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讨论,是不是一切物品都是商品?物品要想成为商品需要满足哪两个条件?
学生活动: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结论:商品必须是劳动产品,不是劳动产品不叫商品;劳动产品只有用来交换才是商品。
要注意的是这里的“交换”指的是准备或正在交换时。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阅读p4第一个蓝色虚线框里的问题,归纳出商品的基本属性。
学生活动:阅读并找出商品的基本属性以及含义,最后教师进行点评。
结论:凝结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就是商品的价值。“无差别”指的是商品都耗费了人的体力和脑力。在这一点上是没有差别的。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商品是不是必须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这两个属性?其它的物品呢?
学生活动:讨论后作出进行点评。
结论: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例如:物美价廉、货真价实……“物美”“货真”指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价廉”“价实”指的是商品的价值。
知识拓展】我们注重产品的质量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学生活动(可由学生表演):某山村曾经上演过这样一幕。有盐的喊:
“要盐的拿棉布来换!”有棉布的人喊:“要棉布的拿米来换!
”有米的人喊:“要米的拿茶叶来换!”有茶叶的人喊:
“要茶叶的请带马匹来换!”
问题1:要让他们都能成交,需要什么条件?
提示:条件是有马的人需要盐。马先换了茶叶,再用茶叶换米,用米换棉布,用棉布换到盐,所有的交换就成功了。
问题2:你能设想出让交换变得方便的办法吗?
提示:可以先把这些东西都换**们乐于接受的商品,然后再去交换自己所需要的商品。
问题3:我们现在不需要再进行物物交换了,我们用钱也就是货币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商品,结合上面的事例,思考一下货币是怎么产生的?货币的本质是什么?
2)、货币的产生与本质。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思考,购买商品是需要货币的,商品和货币是不是一起产生的?
学生活动:学生就所提问题展开讨论,并发表见解,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见解作点评,对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
结论: 货币的产生比商品晚的多,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课本,了解货币的产生过程,并思考p3三个思考题。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讨论问题。
教师点评:最初的商品交换是物物直接交换,随着交换的扩大,交换的难度越来越大。因为交换成功必须是交换双方都需要对方的商品。
在交换中人们发现,某种商品大家都乐意接受,把自己的商品先换成它,在用它去换自己需要的商品,只要交换两次就成功了。于是,这种大家都乐意接受的商品,就逐步从商品中分离出来,成为商品交换的中间媒介,我们把它叫做一般等价物。
在历史上,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很多,后来,一般等价物又发生了变化呢?请看课本。
学生活动:阅读课本,找出问题。
教师活动: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
人们固定的用金银而不是其他商品来充当一般等价物。这是为什么?(引导学生找出金银的特点)。
教师总结:当人们固定的用金银充当一般等价物的时候,我们就把金银这种商品叫做货币。因此,货币就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的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的本质就是一般等价物。
板书设计:一、 货币的本质。
1、 商品的含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商品。
2、 商品的基本属性使用价值和价值。
3、 货币的产生。
1)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2) 货币的产生过程货币产生经历四个阶段:偶然的物物交换;扩大的物物交换;以一般等价物为媒介的交换;以货币为媒介的交换。
3) 货币的含义: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就是货币。
4) 货币的本质:一般等价物。
课堂检测:1、货币出现后,它不仅是商品交换的媒介,而且也是财富的一般代表。人们崇拜货币,这是因为( )
a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b货币是由金银来充当的。
c货币也是商品,也有价值。
d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答案:d2、下列对一般等价物认识正确的是( )
它的价值是通过其他商品表现出来的 ②它是商品交换发展的产物 ③它在商品交换中起媒介作用 ④作为商品交换的媒介,它与货币的职能没有区别。
a、①②b、②③c、①②d、②③
答案:d分层**。
a组。1.2024年春节前夕,某街道办事处举办了“爱心捐款、春联送福”活动。市民不管捐赠多少,都可以获得一副春联,而捐赠的钱则全部交给红十字会。这些春联( )
a.是商品,因为它耗费了书法爱好者的劳动。
b.是商品,因为它是市民捐赠后获得的。
c.不是商品,因为它不具有使用价值。
d.不是商品,因为它没有用于交换。
答案:d2.近年来,全国各地相继发生的“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染色馒头”“毒豆芽”等食品安全事件牵动着大众的神经。
这一系列事件也应引起食品生产企业的警醒,努力确保食品质量安全,为消费者创造一个放心的消费环境。这是因为( )
a.重视产品质量就能营利。
b.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个基本属性。
c.产品的质量就是商品的价值。
d.商品的使用价值是商品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答案:b教学反思:第一节课的内容整体比较简单,但对于刚上高中的学生来说则是一门全新的课程。
一节课的内容没有上完,还是需要用两课时来完成。对于这种全新的上课模式,学生积极性比较高参与度也较高,整体效果不错。在以后的教学中尽量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以免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压力。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一 解开货币的神奇面纱1货币的本质。1 商品 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购买商品就需要货币。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的多。2 货币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3 最初商品的交换是以物换物,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随着生产力和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交换变得越来越频繁,交换的范围也随之越来越大,商品的中给也变...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第一部分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一课神奇的货币。课时训练明晰题型提升能力。编者选题表。一 选择题。1.北京市郊铁路s2线是北京北站通往延庆县的市郊铁路。过去由于票价高和距离县城较远,与直达延庆县城的919路公交车相比,不具有吸引力。现在s2线票价大幅下调,新增公交 一 付款方式,同时,换乘...
第一课神奇的货币
1 下列哪些物品属于商品 摆在超市货架待售的商品 大自然中的甘甜山泉 家里买回来用的电冰箱 超市里的 农夫山泉 送给朋友的生日礼物 卖给垃圾 站的垃圾。a.b.c.d.2 在泥石流灾难发生后,民政部与铁道部紧急行动,从 救灾物资西安储备库调运大量物资向灾区,针对这些物资,请判断。a 不是商品,因为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