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3蜡烛

发布 2023-05-20 06:08:28 阅读 3045

蜡烛学案。

教师寄语: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

学习目标。1.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

2.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

教学重点。透过行为领悟人性的本质。

教学难点。让学生体会追求和平的人民的深厚的感情。

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字注音:

拂( )晓瓦砾地窖( )

鞠( )躬颤( )巍巍更( )夫。

2.解释词语。

拂晓: 精疲力:

名副其实:

颤巍巍: 肃穆:

二、自主**。

1、这是一篇战地通讯,它主要是记叙的成分,你能找出其中的六要素吗?

2、本文的主题是什么?

三、讨论交流,合作释疑。

一)找出精彩描写,品析人物形象美。

1.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展开想像,推想文中老妇人的心理活动。

2. 谈谈对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理解,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品味语句,体味文章意蕴美。

1.路并不远,一共不到十步,可是她太衰老了,不得不坐下来休息了三次。最后,她总算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她已经精疲力竭了,又坐在那里休息了好久,也许有一小时。

把这句话改成“她非常吃力地把死者拖到了弹坑里”好不好?为什么?)

2.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那黑色的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时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

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3.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

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4.在炮火烧焦了的土地上,在炸弯了的铁器和烧死了的树木中间,那位南斯拉夫母亲的惟一珍爱的东西——她的结婚的花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一个苏联青年的坟头。

这段文字如果写成“在方场上,老妇人的蜡烛还是明晃晃地点在契柯拉耶夫的坟头”好不好,为什么?)

三)**思考艺术美

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如何产生的?请谈谈你的看法。

四、拓展延伸。

红军士兵们目送着她走远了。他们小声地谈论着,似乎怕惊扰那肃穆的空气,他们穿过方场,走过桥,赶上他们的连队,投入战斗。”

《蜡烛》)红军战士们“小声地谈论着”。请展开想像,写一段他们的对话,不少于。

五、课堂小结。

蜡烛”是光明的象征,是奉献的象征,一支小小的蜡烛将穿透战争的阴霾,燃亮在世界和平的前夜。《蜡烛》是一首赞美诗,一曲颂歌,这首颂歌将永远回荡在热爱和平的世界人民的心头。让我们为红军烈士致哀,让我们用行动表达对南斯拉夫母亲的崇敬之情吧!

我们热爱和平,我们期盼着世界远离战争,人类远离罪恶的那一天!

六、达标检测。

3蜡烛学案

蜡烛。西蒙诺夫。课题 蜡烛课型 新授课。课时安排 一课时。学习目标 1 能够全面准确地复述整个故事。2 从平实的语言中学到如何从细节 心理刻画人物。3 理解蜡烛的含义 体会文中的爱和情感。学习重点 理解蜡烛的含义,体会文中透射出来的各种思想情感。学习难点 掌握从细节和心理刻画人物的方法,并能有所实践...

3《蜡烛》导学案

班级姓名组名 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把握故事情节,理解文中 蜡烛 的特殊含义。2 理解 老妇人 的人物形象。3 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激发学生追求和平 反对战争的正义感和责任感。知识链接 通讯与消息的区别。1 以时效性看,消息要求更高,它应该比通讯来得更快 通讯的时效性往往不及消...

3蜡烛导学案

蜡烛。编写人 李旭晖审核人 方泽明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 把握记叙的要素,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2 体会本文真挚感人的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3 感受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用血肉凝成的情谊,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重点 难点 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理解蜡烛的特殊含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