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课《蜡烛》导学案 无答案 新版 新人教版

发布 2022-12-20 15:33:28 阅读 8426

蜡烛。课题。学习目标。

蜡烛。1、整体把握故事的内容,理解文章的思想感情。

2、通过分析老妇人的行动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把握老妇人的形象。3、体会环境描写的及作用。

课型学习重点学习难点。

新授课。课时。

一课时。2、根据课文内容选词填空(体味作者准确的措词)

老妇人跪在那坑里,用手掌__出那些水。(舀、取、捧)

于是她回到那死者旁边,两手__在死者的腋窝下,把他拖走。(放、扶、抄)③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__在老妇人的近旁。(打、落、炸)合作**。

1、课题解读。

课文以蜡烛为题,有什么特殊意义呢?

2、揣摩语句,回答问题。

“做好了坟堆后,老妇人就从她那大围巾底下,摸出她离开地窖的时候揣在怀里的东西,这是一支大蜡烛,是45年前她结婚的喜烛,她一直舍不得用,珍藏到今天。”为什么要对这支蜡烛的来历做补充说明?

“老妇人对着这烛光,坐在坟边,一动也不动,两臂交叉抱在胸前,披着那黑色的大围巾。”这里又提到围巾的颜色,有什么特殊的意味?

3、领悟形象。

刻画老妇人形象都采用了哪些描写手法?并找出例句加以分析。

归纳形象:4、这篇战地通讯非常感人,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这样的艺术效果是怎样产生的?试从以下这两个方面谈谈你的看法。

事件感人。人物感人。

拓展延伸。伴随着战争,形成了丰富的战争文化。请写出两句与战争有关的诗(词)句;列举出一部战争题材的**及其中一位军事人物或一场战役。

两句诗(词)句:**及人物或战役:学后反思。

学法指导栏。

通过分析老妇人的行动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把握老妇人的形象。

体会环境描写的及作用。

教师“复备栏”或学生“笔记栏”

知识链接:1、背景了解。

l941年,法西斯德国占领南斯拉夫,建立了“克罗地亚独立国”傀儡政权,对反法西斯人民实行残酷镇压,南斯拉夫**被迫流亡国外。与此同时,全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结成了统一联盟。2024年,南共游击队在苏联红军的帮助下赶走了德军,解放了南斯拉夫全境。

本文是作者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随苏联红军到南斯拉夫时所写的一篇战地通讯,写的是苏联红军帮助南斯拉夫人民解放首都贝尔格莱德是发生的一个故事。2、关于通讯的文学常识。

通讯也是新闻(广义)的一种,又叫通讯报道。它和消息有相同之处,且都要用事实说话,讲究时效等,但它和消息也有区别:

1)在时效性上,通讯不及消息强;

2)在内容上,通讯比消息更详尽更具体,要对所报道的事实作全方位、多角度、多侧面的描述、报道,要表现出典型事件、典型人物;

3)在篇幅上,通讯较长,而消息则相对较短;

4)在表达方式上,消息以记叙为主,间有议论,而通讯则还可以采用描写、说明、抒情等;

5)在语言上,消息多用概括性的语言,而通讯的语言更详尽、具体、生动、形象,比消息更生动,更具感染力。检查预习。

1、给下列加点的字加音。

拂晓瓦砾地窖鞠躬颤巍巍舀匍匐...更夫揣在怀里烧灼偷袭迫击炮精疲力竭...2、解释下列词语。名副其实:永垂不朽:二、自读课文整体把握。

语文 八年级上册第3课导学案 人教版

3.蜡烛 学习目标。1.了解通讯的文体特征,体会真挚感人的语言。2.把握人物形象,分析人物的动作描写。3.体会世界反法西斯阵营的军民情谊。学习过程。前置作业。1.给加点的字注音 拂 晓瓦砾地窖 鞠 躬颤 巍巍更 夫。2.解释词语。拂晓珍藏屏障 肃立永垂不朽精疲力竭 名副其实颤巍巍肃穆 3.这是一篇战...

八年级上册《蜡烛》导学案

对蜡烛的六次描写 对黑围巾的四次交代 对老妇人动作的反复描写 三次写 爬 三次写 跪 3小组讨论分析文章中蜡烛的象征意义。4.文中有没有对老妇人进行语言描写?文中的老妇人始终未说一句话 那作者是通过什么来进行人物刻画的呢?作者通过行动描写来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请同学生们从文中找出有关老妇人的片断...

语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3课《蜡烛》教学设计

蜡烛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积累词语,把握其读音 词义。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理解作品战争的主题。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分析其行动描写,深层次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揣摩语言,着重品味关键性语句的丰富意蕴及表达作用,提高理解能力。了解反法西斯同盟各国用血肉凝结的深厚情谊。教学重点。把握老妇人这个人物形象,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