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今天要讲的题目是,《李白参军之谜》。这个名字听上去,好像非常新鲜和刺激。但是我们要清楚一点,李白参军,肯定不是去当一等兵、二等兵。
也不是去当中尉,或者上尉。他是在军队里边,在军队的幕府里边,做文职的幕僚。但是不管怎么讲,就他的行为本身,他是参军了。
那我们就要弄明白一件事情,就是李白他离开长安之后,他怎么就去参军了?他是一个什么样的原因?促使他最后,参加了军队。
为什么他要参加军队?参军,因为它只是一个什么呢?一个结果。
一个动作。但是,参军的原因,对我们来说其实是更重要的。要讲好李白参军,就得回顾一下,李白从天宝三载,一直到天宝十五载,这十几年的中间,他基本上人生的历程和思想,是怎么发展的。
画外音】公元744年,即天宝三年。李白怀着失意的痛苦离开了长安。他浪漫的政治理想,遭到了致命的打击。
此时的李白只好选择了漫游。就在他的这次漫游中,李白结识了两位重要的朋友。这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
康震:天宝三载,当时的李白已经44岁了。他离开长安之后,往东走。
他去的第一个地方是洛阳。他在洛阳受到了当地的**的热烈的欢迎。因为李白当时名气已经非常大。
天下人都知道他是大诗人。大文学家。又是刚从皇帝身边,不管怎么出来的吧。
不管是让皇上赶出来的,还是给请走的。总而言之,他从皇帝身边出来的。这么一位翰林。
所以他名气很大。他名气大,他出来是心情很坏。所以他在诗里边说,“儿戏不足蹈,五噫出西京。
”就是叹着气离开了长安。长安是西京。洛阳是东都。
他到了洛阳之后,对李白来讲,洛阳并不意味着对他更重要的意义。但是对研究文学的人来讲,特别是研究古代文学的人来讲,意义非同寻常。因为什么呢?
他在这儿和杜甫相遇。
我们说这太好了,正好两个伟大的文学家相会了。当时并不能这么看。李白当时44岁,而当时杜甫也就是才三十二三岁。
文学青年。名气不大。但李白当时不但诗文的名气非常大,而且在政治上有一点资本了。
所以两的位置,并不是完全平衡的。所以,应该说杜甫见到李白了。就比较合适。
杜甫也是非常仰慕李白。事实上是,后来李白和杜甫分手之后,杜甫写了十二首之多的诗,来回忆李白。李白是个天马行空的人。
他写得就少一点。但是这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就说什么呢?
当时李白的出现,杜甫见到他,对他影响很大。
当时还有一个人物,也是著名的唐代的诗人叫高适。李白后来跟高适,还有一段国王。他们三个人,就一同漫游梁宋。
梁宋是一个总称。这梁宋是一个宽泛的地理概念。大体上相当于我们现在哪儿呢?
就是河南的开封、商丘这一带。三个人诗文互相都比较欣赏。所以三个人就漫游梁宋。
这个时期李白写了很有名的一首诗,叫《梁园吟》。那么在这首诗里边,他说了一些自己的思想。他怎么写的呢?
这个诗比较长,我先大概地节选地给他们念一下,然后给大家讲一下意思。
他说“沉吟此事泪满衣,**买醉未能归。连呼五白行六博,分曹赌酒酣驰晖。歌且谣,意方远,动散高我十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
”总的意思是说什么呢?就是及时行乐。他有点什么意思?
就是把这个给看透了。为什么呢?他刚受了打击。
这打击还挺大,从很高的地方呼地一下就摔下来了。所以别人都很热情地招待他。杜甫看见他之后,觉得很仰慕他,当地的**都很崇拜他。
但是他自己心里头,很不痛快。所以他有点及时行乐。他说什么呢?
“沉吟此事泪满衣,**买醉未能归。”这有点像“呼儿将出唤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就有点那个意思。
又是赌博,又是赌酒。可是最后最后,又露了底了。说了一句什么话呢?
说“歌且谣,意方远,东山高卧时起来,欲济苍生未应晚。”说我唱归唱,乐归乐,我要像东晋的宰相写按一样,你看着我在东山隐居,可是只要我想要为天下苍生谋,那我还能够马上出来。他其实就是那种永远不能忘情的人。
他老用这种表面上的东西来遮盖自己非常悲伤的心理。但是骨子里头,他为什么痛苦啊?他如果真的那么想的话,及时行乐的话,我们今天也不会在这儿讲李白了。
他就是骨子里头,还是非常深挚地个,非常深情地想要为这个国家做点事情。这就是大诗人,跟小诗人的不同。大诗人遇到多大的困难,多大的侧这,他心里头那点理想不会灭。
但是有一些小的诗人,可能就随波逐流了。所以只有大作家这一类的人,才能留下大作品。
画外音】在政治上遭受打击的李白,看似在漫游期间有所解脱。但是,他的内心还是非常痛苦。随后不久的一件事,就反映了李白内心的矛盾。
在离开梁宋后,李白成了一个名士其实的道士。这是他个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那么,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康震:这块跟高适、杜甫漫游完了之后,李白他有个目标。去哪儿了呢?
去齐州。齐州解决现在山东济南一带。干吗去了?
就是考学位去了。什么学位?齐州有一个北海的高天师。
这高天师是一个什么呢?道教方面很有名的领袖。李白就跟着他,一让他给李白授予一个道箓。
道箓是什么呢?就是相当于给你这个道箓之后,你就成为有文凭的,有凭证的正式的道士。实际上李白,离开长安之后,到洛阳,然后漫游梁宋,最后来到山东的济南附近,接受高天师授予他的道箓,这是他离开长安之后,第一个很确定的,具体的目标,就是奔这个来的。
事实上,我们也知道,李白的道教信仰,一直是比较深。但是这个时候为什么他非要选择离开长安之后,马上就到齐州来,受这个道箓呢?我们说实际上当时的李白,一方面是要通过裘马清狂的漫游的生活来麻痹自己。
另外一方面也是要寻找一个精神上的支点,来为自己刚刚在政治上遭到的失败,寻求一个支点。
其实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只不过做法不一样。那么作为李白来讲,他的个性比较奔放,他的视野比较开阔,那么他自己在当时的唐代社会里边,他的信仰方面比较开阔所以他能够给自己很快找到一个精神上的支点。没有精神支点的话,根本受不了。
所以他就跑到这儿来接受这个道箓。
那么我们就说,李白的思想在这个时候,其实是比较复杂的。比较多元的。我们要是稍微注意一下,就会看到,像李白这样的诗人,他真正进入到政治领域里边以后,比方说他在长安,帮着皇上,从事政治事务的时候,他的思想比较单一。
他就是集中在政治这一条线上,当他离开政治的平台以后,他的思想马上变得比较复杂。多元的思想因素,全部都涌现出来了。这一时期就是说,他既有道教的思想,又有儒家的思想。
又有什么呢?还有一丁点佛教的思想,还有些侠士的思想。还有些纵横家的思想。
那么当他的位置,不确定了以后,他的多样化的精神存在方式,突然变得封建起来。所以他有一首诗,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梦游天姥吟留别》。
这个在中学就学习过。后来很多同学在大学里边可能也学习过这首诗。这首诗就是他当时在山东的时候,他想要漫游吴越。
想要漫游吴越之前,写了一首在梦中,实际上是在想像当中,游览吴越这样的情景。这首诗,实际上是一首寄梦的诗。但是它把李白的思想,暴露无遗。
这首诗大家都很熟悉。他说“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怒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亲崖间。”
这全说的是游仙。他说他梦游天姥,实际上做一个游仙。他整个是一个游仙的思想在里边很重。
通过游仙,在仙境里边,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但是很奇怪,他说什么呢?他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
须行即骑访名山”,突然他说了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你在写神仙的时候事情,跟天上的事情,你为什么又跟权贵缠到一起,你要真是那么放达的话,你就在云彩里待着。在梦里边不要心来。
他不。他突然非常愤怒地,止不住地说了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说来说去,突然又想起这个事来。
这实际上说明什么呢?像李白这样的人,他那种入世的精神,他那种为国家,或者为民生的那一点思念,他始终无法摆脱。他实际上拼命地要在这梦游天姥的这一场大梦里边,沉醉自己。
但是,睡到最后,还是忘不了。止不住又说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要不是你们搅合的,我这场大梦能做得更好。
但是这就是现实。
所以我们说,看上去,我们读李白诗的时候有时候感到很痛快淋漓。但是作为他自己来讲,写出来的时候,是非常痛苦的。所以我们说,从他离开长安,到洛阳、到山东,在河南开封、商丘,包括后来又到了哪儿?
到了浔阳就是九江。为什么他去九江?因为他到庐山去要找他的好朋友元丹丘。
元丹丘我们原来讲过这个人,是个道士。那是个职业道士。不像李白,失落的时候,就想起道士了。
得意的时候又忘了自己是道士。那么元丹丘是他好朋友三十多年的好朋友,他当时能见得着唐玄宗,那还是元丹丘给他使了点劲。我们说他走了元丹丘的后门。
现在他又去元丹丘,在庐山。但是不管怎么讲,这些东西都无法摆脱,他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他的想法月份不可能消灭掉。
所以到了天宝十载,和天宝十一载的时候,李白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他要去哪儿呢?他要去幽州。
大家想幽州不是安禄山在幽州吗?他难道去投靠安禄山?这实际上是怎样呢?
就是李白经过从天宝三载一直到天宝十一载,整个在河南、山东、河北,还有江南地区的漫游之后,他发现必须给自己找一条政治上的出路。但是根据当时的情况,他要再次进长安,可能性很小。所以他想到什么呢?
边塞。那么我们知道李白一开始给自己定的政治目标不一样。他是要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三年不飞,一飞冲天。
他也不考科举。他要通过非正常的渠道,突然性的渠道。一下子出名。
那么现在他想走边塞这条路,走边塞这套路,他就去到了邯郸、清漳和临洺等地。实际上就是现在的北京附近,包括现在的河北地区。结果他不去不知道,一去就吓一跳。
他来到幽州一看,安禄山的反相已显。安禄山肯定要谋反。但是当时的唐玄宗,特别宠信安禄山。
实际上现在想起来,可能也不单纯是宠信,他也许是想,给安禄山更多。把安禄山笼络住。但是这个虎养虎为患。
已经养得够大的时候,你再笼络他,也笼络不住。那么,凡是有人向唐玄宗报告,说安禄山要反了,唐玄宗无一例外地就把人捆着,然后送给安禄山。他可能想这种方式,来使得安禄山不至于要谋反他。
但是,到后来,连杨国忠他们认为,安禄山肯定是要反的。安禄山当时控制的地区,非常大。几乎现在整个的河北。
和东北地区。全都是他的地方。而且兵力很充足。
在这种情况下,李白一看,国家快要出大问题了,可是没有人敢说,所以这个时候的李白思想的发展,就有了一个新的特点。就是他处在一种观望的,犹豫的一种状态。这就导致安史之乱一爆发之后,李白就隐居起来了。
那么安史之乱的爆发是在什么时候?是在天宝十四载,十一月丙寅时。安史之乱爆发。
画外音】安史之乱的发起者,安禄山,出身于营州柳城。也就是现在的辽宁朝阳。他因为残酷地镇压契丹人,得到了唐玄宗的赏识。
先后出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的节度使。安禄山的野心极大,他多次到长安,在宫廷和官场活动中,对唐王朝的腐败、虚弱情况,了解得很清楚,起了灭唐的谋反之心。安禄山的同伙史思明,他到长安奏事,博得了唐玄宗的喜欢。
赐名为思明。在安禄山叛乱之前,史思明官至平卢兵马使,在经过长达十年的准备后,安禄山认为已经具备了灭唐的力量。公元755年,即天宝十四年冬,安禄山以奉密诏讨伐奸臣杨国忠为名,在范阳骑兵。
率平卢、范阳、河东三镇兵马十五万人。南下攻唐。唐玄宗因为没有想到,安禄山会叛乱,所以在军事上毫无准备。
当叛乱的战鼓惊破唐宫时,他才匆忙布置防御。此时的大唐王朝危机四伏,到处弥漫着战火的硝烟。而怀有安邦治国之志的李白,再次燃起他内心埋藏已久的愿望。
希望此刻能向皇帝献上自己的灭胡之计,拯救这个危亡的局面。于是,李白开始向长安进发,这一次他能够如愿以偿吗?
实验第4讲
实验四matlab数值计算。一 实验目的。1.掌握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2.掌握数值插值与曲线拟合的方法及应用3.掌握求数值导数和数值积分的方法4.掌握非线性方程组的求解方法。二 实验内容。1.求解线性方程组2.线性插值与曲线拟合3.求数值导数和数值积分4.非线性方程组的数值解。三 实验过程。1.求...
第4讲概述
关于两个管理层次在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咨询业务,表1 2进行了对比 项目管理层次阶段性工作和工程咨询业务关系表。2007年真题 项目执行管理层次委托的融资咨询是项目周期中 的工作。实施阶段 b 完工阶段 c 准备阶段 d 策划阶段。答案 c2007年真题 在项目实施阶段为项目决策管理层次提供的工程咨询...
第4讲概述
关于两个管理层次在工程建设各个阶段的咨询业务,表1 2进行了对比 项目管理层次阶段性工作和工程咨询业务关系表 重点每年都考 2007年真题 项目执行管理层次委托的融资咨询是项目周期中 的工作。实施阶段 b 完工阶段 c 准备阶段 d 策划阶段。答案 c2007年真题 在项目实施阶段为项目决策管理层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