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水的浮力》教案及教学反思

发布 2023-04-16 05:17:28 阅读 3619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叫水的浮力,物体在水中浮与沉的条件和浮沉规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2、培养实验操作能力;

3、激发**水的浮力的兴趣。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前准备:弹簧秤、铁块、木块、橡皮泥、玻璃、塑料、石块等等。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1、复习。1) 、演示铅笔、木块等放手后的情况,问:它们为什么不往天上飞?

2) 、把以上的物品投入水中,会怎么样,学生自己动手证实(1号信封)。

2、交流后引入新课。

1) 、问:为什么有的沉在水底,有的浮在水面上呢?

2) 、让学生说说看法。

二、研究浮力。

1、感受浮力。

1) 、让学生用手按浮在水面上的物体;

2) 、说说手指有什么感觉;

3) 、得出浮力是一种向上的力。

2、研究沉在水底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

1) 、问:那沉在水底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呢?

2) 、提供器材(2号信封),让学生自行设计实验,自行验证。

3) 、交流、汇报结果:如何实验,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说明理由。

4) 、得出结论:沉在水底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的作用。

5) 、归纳浮力的概念:水对浸入水中的物体有一个向上托的力,这个力叫浮力。

3、研究物体的浮沉条件。

1) 、师生一起分析浸入水中的物体受到力的情况,并板书:

浮力。重力。

2) 、讨论:物体投入水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并让学生自己上讲台用喜欢的图形画出来。

3)、总结归纳,补充板书。

重力 < 浮力

重力 = 浮力。

重力 > 浮力。

4、研究改变物体的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

1) 、想办法使浮在水面上的物体下沉,使沉在水底的物体上浮;

2) 、学生自行实验;

3) 、交流汇报;

4) 、归纳总结:改变物体的重力可以改变物体的浮沉。

5、讨论:浮沉规律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

1) 、出示挂图:讨论潜水艇的构造和浮沉的道理。

2) 、举其他例子。

三、总结。1、这节课我们主要研究了什么?

2、你知道了什么?用什么方法知道的?

3、质疑问难。

四、板书设计。

水的浮力。重力 < 浮力浮力。

重力 = 浮力。

重力 > 浮力重力。

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中有一条: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它告诉我们: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科学课程必须建立在满足学生发展需要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之上,提供他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现有常识教材中的实验课我想就应该用这种理念来指导,做到教师放手,让学生动手,自己提出问题,进行猜想,自己设计实验解决问题,证明猜想,从而来体验科学。

如九册37课《水的浮力》这一课,已听过好几次课,自己也尝试着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教学,通过比较,把学习的主动性完全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猜想、动手、验证,教师只是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和亲密的伙伴,这样所取得的效果最佳。

课前,我给学生准备了许多材料,而不仅仅是沉浮实验盒中的铝块、铁块、塑料块。其中有“泡沫塑料、橡皮泥、弹子、木块、小石头、线、弹簧秤、粉笔……”可以说是五花八门,应有尽有,并分类装在两个信封里,1号信封装实验对象,如铝块等,2号信封里装实验工具,如线、弹簧秤等,并让每组学生准备好一玻璃水槽水。这样,尽可能多地给予学生实验材料,使学生更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得出的科学结论就更可靠,学生印象也最深。

当然,以上的材料也可让学生准备,这就更锻炼了学生。

上课时,我首先利用1号信封里的材料复习了《重力》一课后,马上问:如果把这些物体投入水中会怎样?我没让学生回答,而是让学生试试。

当他们把这些东西一一投入水中后,并没有出现玩水或乱动的现象,而是把手举得高高,争着要把自己的发现说给大家听。我想这就是因为我刚才提出问题,但没让回答,而是让学生动手证明,这样,学生心中的猜想,一旦被验证,不管对或错,就都急于表达出来。

紧接着,我再问:为什么有的浮在水面上,有的却沉在水底?当学生回答因水有浮力时,我再问:

浮力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力呢?引导学生利用浮在水面的物体去感受浮力,只用手指轻轻一按,感觉就出来了,尽管他们语言的表达各不相同,有“向上托”、“**”等等,但他们都得到了共同的一点:浮力是竖直向上的。

仅仅10分钟,学生就经历了一种**过程,并已初步感受到了浮力。接下来,我让大家再利用号信封里的材料,自己设计实验证明沉在水底的物体是否受到浮力的作用。学生都异常兴奋,真的都如小科学家一般,充分利用了桌上的材料,观察、实验,并且互相**,互相合作,互相交流,直至有了结论,才纷纷举起了手。

我就抓住时机,让学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学生设计的实验可真多:有用小水桶测的,有用线绑的……而且都证明了:

水对沉在水底的物体也有浮力的作用。我真感动,这就够了,10分钟,学生竟能想出这么多办法,并且得出了正确的结论。这比老师一步一步教他们实验,再得出结论强多了。

学生汇报完后,我再引导学生分析物体在水中的情况。我只在黑板上画了“水”,然后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颜色和形状画出物体在“水”中有可能存在的情况,并引导他们分析物体在水中不同位置所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得出三种:

浮力重力——上浮浮力重力——悬浮浮力重力——下沉此过程,学生的兴趣依然高涨。

在基本完成本课教学目标后,我再次让大家自行设计实验使沉在水底的物体上浮,使浮在水面的物体下沉。学生动手做了以后,同样想出了许多办法,并能说出为什么。如:

把木块和铁块绑在一起,木块就沉下去了;把塑料块粘在橡皮泥上,塑料块就沉下去了;把橡皮泥捏成船的形状,橡皮泥就浮在了水面上;把弹子放在橡皮泥船里,弹子也就在水面上了……

我很激动,因为学生的智慧,因为学生的想象力,因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我想,我们的教育观念确实要转变了,不能低估学生,应适当高估学生,充分相信学生,为学生提供学习得以发生的情景和材料,让学生自己学习,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体验自主**的科学过程,那么,我相信,我们的学生会学得更好,得到更多!

附送:2019-2023年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测量力的大小》教案附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力的大小是可以测量的;弹簧测力计是利用弹簧“受力大,伸长长”的特征制成的;力的单位是“牛”。

过程与方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制作简易的橡皮筋测力计。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细致、有步骤工作的态度。

教学重点】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弹簧测力计、钩码、橡皮筋、回形针、长条形硬纸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出示一个螺帽),老师这里有一个螺帽,掂一掂有多重?

我们可以准确地测出它有多重吗?

2、揭示课题:测量力的大小

略讲:重量—一般指该物对悬持或水平支承物所施的力;重力—通常指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一般情况下,它们两者在数值上是相等的。今天,我们测的是物体的重力。)

二、认识弹簧测力计

过渡:要测量力的大小,有很多工具。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种非常重要的测量力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1、师:(出示弹簧测力计)仔细观察:弹簧测力计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学生观察活动。

3、汇报、整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提环、指针、刻度板、挂钩。

再看看刻度板,力的单位是什么? 1(牛) =100(克力)

看一看:每一大格表示几牛?每一小格表示几牛?最大能测量多大的力?

4、用力慢慢拉弹簧测力计,观察弹簧的形状有什么变化?

思考:弹簧测力计为什么能测量力的大小?

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从而产生弹力。)

三、使用弹簧测力计

1、教师出示弹簧测力计

引导语:刚才我们通过观察认识了弹簧测力计,那你用过弹簧测力计吗?你会用它来物体的重力大小吗?

2、课件——强调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重力时的注意事项:

1)拿起测力计,先检查指针是不是在“0”位置。

2)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3)测量的力不能超过测力计刻度标出的最大数量,因此要先估计重力大小。

3、学生尝试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一个钩码的重力大小。

4、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身边物体的重力,并记录在78页**。

5、交流汇报

6、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螺母的重力。

思考:5牛的弹簧测力计为什么测不出螺母的重力?我们可以怎么办?

7、用弹簧测力计测量螺母的水平拉力。

四、制作弹簧测力计

1、讨论制作方法

2、如何画出测力计的刻度

五、小结 今天,我们认识了弹簧测力计的构造、原理,以及正确使用弹簧测力计的方法。

板书:4、测量力的大小。

一、 弹簧称的构造:

提环。指针。

刻度板。挂钩。

弹簧(具有伸缩性)

二、力的单位:牛。

1牛=100克力。

三、使用弹簧称的注意事项:

1、归零。2、先估计重力大小。

3、读数时,视线与指针相平。

四、制作简易弹簧测力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我的水钟》教案

4 我的水钟。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 稳定的水流可以计时。2 控制水滴速度 水位高低等多种方法都可以提高水钟计时的准确性。3 固定的水滴速度 直筒形的容器等是推算时间的基础。过程与方法 1 制作一个能比较准确计时1分钟的水钟。2 学习在制作的基础上推测2分钟 3分钟的方法。情感 态度 价值观 1 体...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1 测呼吸。1 我们先来测量在安静状态下 贴板书 谁知道怎样计算呼吸的次数?测量呼吸时要注意,一吸一呼算一次呼吸 示范 我们可以将手放到上腹部,觉得自己的肚子一起一伏,这是一次呼吸,也可以将手放到鼻子下面,手感觉到一冷一热,这是一次呼吸。试测10秒钟,报数。3 5下为准 2 同学们会测量了吗?准备,...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小学科学五年级上册 研究透镜 一 教学目标。1 知道凹透镜和凸透镜的区别。2 了解凹透镜 凸透镜的成像特点。3 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4 了解望远镜的发明史,能提出更多有关对透镜感兴趣的问题。二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认识光的折射现象。难点 制作简易望远镜。四 教学过程 活动一 了解光的折射现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