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案 《咕咚》教学设计与反思

发布 2023-04-14 00:00:28 阅读 3225

《咕咚》教学设计与反思。

一年级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的: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真对待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认识并正确书写“羊”部,积累“玩耍”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

3.理解课文,知道凡事得讲根据,眼见为实,不能道听途说,盲目地下结论。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认真对待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2.

理解课文,分角色演一演这个故事,感悟其中的道理。三、教学准备:生字词语卡片、木瓜挂图、各种动物的头饰。

四、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朗读指导法。

五、课型:讲读课。

六、教学时间:2课时。

第一课时。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教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课题。2、设疑:你们知道“咕咚”是什么吗?

3、教师导言:东西掉进水里会发出咕咚的响声,可就是这种响声却把兔子、狐狸、猴子、小鹿吓得撒腿就跑,这是怎么回事呢?二、初读感知,认读生字。

1、教师范读,学生轻声跟着读。

2、学生自由读通课文。要求:标出自然段,画出生字。3、反馈生字认读情况:

1)出示生字词语卡片,指名认读。(2)**车认读生字。4、全班齐读课文。三、读一读,理解课文内容。

1、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讲了什么?(2)出示木瓜图,认识木瓜。2、读2——4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2——4自然段,想一想: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为什么跑?

2)引导想象:在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的眼中,咕咚是什么样的东西?

3)小结:是呀,在他们的心中这咕咚一定是委可怕,所以它们才会一边跑,一边喊:咕咚来啦!咕咚来啦!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1——4自然段。4、教师:其实,这些动物见过咕咚吗?

5、讨论:为什么兔子、狐狸、猴子、小鹿、松鼠都吓得大跑起来?6、全班齐读5——12自然段。

1)指名反馈:狮子为什么没跟着跑?

2)教师:对,狮子想弄清这咕咚到底是什么?结果真相大白了,这咕咚是什么呀?

3)教师小结:你看,兔子没弄清什么是咕咚就乱跑,猴子、小鹿、松鼠自己没看见,只是听见别人喊也跟着跑起来,结果呢?唉,虚惊一场。四、总结全文,启发、教育学生。

1、读课文。

2、讨论:如果你遇到了这几只小动物,你想对它们说什么呢?3、谈收获:你从这个故事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4、教师小结:教育学生凡事要眼见为实,在弄清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再下结论,不要盲目地跟从别人,道听途说。

第二课时。一、分角色朗读课文,演一演。

1、学生自由分角色朗读课文。2、以小组为单位,把故事演一演。二、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

1、出示生字新词卡片,指名认读。2、游戏:摘苹果。

三、学习会写字。

1、出示会写的字,学生认读并组词。2、小组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3、学生说话练习:选择文中或“词语花篮”自己喜欢的词语说句子。三、指导书写。

1、教师范写。2、学生练习,教师个别辅导。四、布置作业。

板书设计:24咕咚听看。

吓得边跑边喊木瓜掉进水里。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学设计

一年级语文下册 咕咚 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一年级语文下册 咕咚 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教学目标 1 能借助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2 抓重点词句,品析感悟课文中动物们的不同表现,能大致体会 遇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地跟从。3...

小学一年级语文《jqx》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

jqx 教学设计与课后反思。一年级语文教案。一 教材分析。j q x 是小学语文人教版第一册汉语拼音教学第六课。课文采用形象直观的方法呈现了三幅形状像jqx的图案,既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又方便学生记忆。通过jqx与其他学过的拼音组成音节进行拼读,让学生熟练掌握并学会运用。课文还用儿歌 在一起 让学生在...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咕咚》课时教学设计

咕咚 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4个字。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明白 咕咚 到底是什么东西,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难点是有些字音不容易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