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学设计

发布 2020-10-15 14:39:28 阅读 8905

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一年级语文下册《咕咚》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教学目标:1、能借助拼音和插图,读懂课文。

2、抓重点词句,品析感悟课文中动物们的不同表现,能大致体会“遇到任何事情,要动脑筋想想,多问几个为什么,才能了解事情的真相,不要盲目地跟从。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重点是弄明白“咕咚”到底是什么东西,以及兔子听到“咕咚”声拔腿就跑,许多动物也跟着瞎跑的原因,最后野牛怎样给大家解除了误会。

教学难点:难点是理解故事所揭示的道理: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配乐录音、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一、激趣揭题。

师:小朋友们,如果将一块小石子投进装满水的水桶里,会发出什么声音?(咚、咕咚)正是这声音,曾经吓坏了森林中中的一群动物呢!

想知道这是怎么1回事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有趣的故事。板书课题《咕咚》,齐读。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声朗读课文,要求:第一次读课文,能借助拼音把课文读正确,遇到读不顺的地方,多读几遍,尽量做到通顺。

第二次读课文,想想:课文中的“咕咚”是指什么?故事**现了哪些动物,请用“—”划出来。

2、交流反馈。

a、指名分段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

b、指名回答第2个问题。

三、品读课文(**结合)

一)、出示第一幅图,说说图意。

1、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幅图的意思?课文哪两个自然段是写这幅图的?自由读这两个自然段,拿起笔,划出小兔当时心里很害怕的词句。

2、反馈交流。理解“拔腿就跑”。

你有过拔腿就跑的经历吗?(师讲述自己的经历,生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

小兔为什么拔腿就跑呢?可见这“咕咚”声实在是大的吓人,所以它一边跑,一边叫。它是怎么叫的,谁来试试?指导朗读。

2、在小兔的眼里,这“咕咚”是什么?

3、小猴听到小兔的叫声,认为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而且还追它们来了)谁能学着小猴的样子,也来叫一叫(自由读,指名读,分组读)

二)、出示第二幅图。

师:小猴子那可怕的声音震动了整个森林,这下森林里可热闹了!看图,从**看出?

此时,在大伙的眼里这“咕咚”又是什么?(是一种很可怕的东西,好像是要来吃他们啦!)指导朗读:

“快逃命啊,咕咚来了!”

自由读,指名读,男女声赛读。

分角色朗读1—4自然段。

三)、出示图三。

师:就这样一声很平常的“咕咚”声,由于动物们的误解、误传,竟成了一种很可怕的怪物,吓坏了森林里的许多动物,他们一个跟着一个跑起来,就连大象这么重量级的人物也怎么样了?正当整个森林乱轰轰一片时,谁出来稳定大家的情绪呀?

(野牛)

出示图二和图三,比较这两幅图,小动物们的表情和野牛的表情有什么不同?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你会用什么?

引读:是啊,野牛不慌不忙地拦住大象,问:“—大象说:“—

野牛非常冷静地问大伙儿:“—

大伙回答说。

野牛非常沉着地问小猴儿:“咕咚在**,你们看见了吗?”小猴说:“—

最后,野牛非常理智地问兔子:“—

兔子说。四)、出示图四。

师:于是在兔子的带领下,大家来到了湖边,这时,他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会说什么呢?

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后,他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笑了,觉得自己刚才的行为实在是太可笑了!

四、拓展延伸。

1、在这个故事中,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板:沉着冷静、肯动脑筋。

2、那我们以后遇到事情该怎么办呢?

板书设计:咕咚。

兔子拔腿就跑。

小猴跟着跑。

沉着冷静。大伙儿。

一个跟着一个。

肯动脑筋。野牛。

拦、问。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共同发展的主要途径。高效的`课堂教学离不开有效的教学组织策略,因此,作为一个教师首先要深入地解读文本,才能设计一份有效的教学案例。《咕咚》这篇课文是一篇童趣盎然、情节曲折的童话故事,讲的是一只小兔听见“咕咚”一声,吓得撒腿就跑,其他动物也跟着逃跑,只有野牛问“咕咚”是什么,而且要去看看,这才让大家明白:

“咕咚”原来是木瓜掉到湖里发出的声音。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听到或遇到任何事情,一定要动脑想想或去实地看看,不要盲目地跟随别人。

但这是一篇课外读物,如何用一个课时,让学生既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又能懂得故事的寓意,我琢磨了很久,根据本班实际情况,阅读话题的设计又不能过深过放,一节一节4下来,感觉又比较锁碎,最后,我通过**结合,既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观察能力,又能借助图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激发学习兴趣。

整堂课,我对学生回答作了充分地预设,因此上得也比较顺,但有一个环节,可是我未曾预料到的。书中讲大象也跟着跑,我只是一句话带过,没想到学生却揪着大象不放,当一个学生提出:“老师,大象这么大,为什么也吓得跟着跑?

”我当时一愣,没想到学生的回答更精彩。“大象可能认为这咕咚比他还要大,所以也吓得跟着跑。”我在心里为学生的回答喝彩。

课到了最后一个环节,学生也慢慢领悟了寓意,可有个学生可能上课听得不是很认真,他又问了前面那个问题:“老师,只不过是一声咕咚声,大象为什么也跟着跑啊?”这时一个学生站起来说:

“因为大象没动脑筋啊,遇到事情也没去想就跟着瞎跑。”多精彩的回答呀,是学生的问题把课推向了**,这可真是所谓的未曾预约的精彩,我为我班学生的进步而高兴。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20咕咚教学设计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课文20 咕咚教学设计。一 教学目标。一 知识目标 1 认识 咕 咚 等12个生字。2 会写 吓 怕 等7个字。二 能力目标。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三 情感目标 懂得听到任何事情,都要动脑筋想想或亲自去看看,不能偏听偏信,盲目跟从的道理。二 教学重点 认字和写字,理解重点词...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咕咚》教学设计

部编教材一年级下册。20 咕咚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通过图画 形声字等方法猜字 认字 正确书写生字 象 都 2.能正确 流利地朗读课文。课前准备 1.制作多 课件。教师 2.预习课文。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一 创设情境,故事导入1.导入 同学们,在森林里的蘑菇屋内,住着一位...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20《咕咚》课时教学设计

咕咚 课时教学设计。教学要求。1 学会本课8个生字和9个词语,认识4个字。2 正确 流利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做什么事,不应该盲目地跟着别人跑,而要问为什么,弄清事实真相。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理解课文内容,明白 咕咚 到底是什么东西,懂得课文说明的道理。难点是有些字音不容易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