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师版一年级上册数学5 5以内数的减法教案

发布 2023-04-12 23:05:28 阅读 4514

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内容。西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上册第19~20页,5以内数的减法。

教学提示。理解减法意义是逆向思维,比理解加法的意义更难。在学习这部分知识时,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减法的含义。

教学目标。1.理解减法的含义,体会数的分解与减法的联系,认识减号、减法算式,探索5以内数的减法的计算方法,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会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

2.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坚定学好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

重点:掌握5以内减法的计算方法。难点:理解减法的含义。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学生准备5根小棒(或者5个小瓶子)。

教学过程。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建议:可以预设几个情景来进行导入。如谈话激趣导入法、复习旧知导入法、演示导入法、物质奖励法等。

谈话激趣导入法。

师:同学们,你们玩过荡秋千吗?(玩过)师:老师小时候也非常喜欢荡秋千。

设计意图】“老师也喜欢”让老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拉近。复习旧知导入法。

同学们,有几道题目需要你们解决一下,有信心完成吗?1、按顺序填数()3()5

2、听算式,说得数(或写得数)

3、昨天我们学习了加法,有还谁记得,加法表示什么?指名说,师生评议演示导入法:

1、演示:老师左手拿3朵花,右手拿1朵花。现在,老师把它们怎么样了?(做一个合起来的动作)

2、合起来一共有几朵花呢?该怎样计算?3、为什么用加法计算?

4、刚才的××同学回答得真好,老师奖给他2朵花。(请这个学生上来拿这2朵花)

5、这个2朵是从几朵里拿掉的?

6、从4朵里面拿掉2朵,还剩几朵花?该用什么方法来计算呢?(减法)师:“这节课我们来学习1-5的减法”并板书。

探求新知1.教学例4

教师:同学们,你们喜欢荡秋千吗?有几个孩子和你们一样也喜欢荡秋千,咱们一起去看看吧!

课件出示例4图。

教师:观察这两幅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荡秋千,后来走了1个,还剩下2个小朋友在荡秋千。

教师:像原来有3个小朋友,后来走了1个,还剩下2个小朋友这样的题,我们要用减法来计算。

板书:减法。

教师:你知道减法的运算符号是什么吗?减法算式又该怎样写呢?请大家翻开课本第18页,自己看一看、学一学。学生翻书自学,集体交流。

通过交流,要求学生明白减法的运算符号是“-”读作减号;算式是3—1=2,读作:3减1等于2。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板书:3-1=2读作:3减1等于2。

学生齐读两遍。教师:谁能说说算式里数字3表示的意思?

1表示什么意思?2呢?要求学生说出:

表示原来有3个小朋友在荡秋千;表示走了的1个小朋友;

表示剩下的2个荡秋千的小朋友。教师:这里为什么要用减法?

同桌讨论,集体交流。

要求学生明白因为这幅图里原来有3个小朋友,这3个小朋友被分成两部分,一部分是走了的1个小朋友,另一部分是剩下的2个小朋友。从3个小朋友中减去其中的一部分就是另一部分,所以用减法。

教师:同学们说得真好!像这样在原来的基础上,减少了一部分,求剩下的部分的这种问题,我们要用减法来计算。

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学习的新知识——5以内数的减法。教师将板书补充完整:5以内数的减法。

教师:3—1=2除了可以表示这两幅图的意思,还可以表示什么?小组讨论,指名汇报。

学生曱:可以表示原来有3本书,拿走1本,还剩下2本书。学生乙:

可以表示原来有3根小棒,拿走1根,还剩下2根小棒。学生丙:还可以表示原来有3只蝴蝶,飞走1只,还剩下2只。

蝴蝶。2.教学例5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5根小棒。从5根小棒中拿走2根,还剩下几根?

学生动手操作,指名说过程。引导学生说出原来有5根小棒,拿走2根,还剩下3根小棒。

教师:这个操作过程我们可以这样表示。(教师一边画一边引导学生看图,要求学生明白实线框里的5根小棒是原来的,虚线框里的2根小棒是拿走的,在实线框里虚线框外的3根小棒就是剩下的。

教师:你能用算式来表示吗?

抽学生回答:算式是5—2=3。教师:你是怎样计算5—2的?小组讨论交流,集体汇报。

学生甲:我是通过摆小棒知道的。5根小棒,拿走2根,数一数剩下的小棒只有3根。所以,5—2=3。

学生乙:5减少1个是4,再减少1个是3。所以,5—2=3。学生丙:因为5可以分成2和3,所以5—2=3。

学生丁:因为2+3=5,所以5—2=3。

教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呀!在计算时,如果你觉得别的同学的计算方法更简单,你也可以用一用。

3.教学例6

翻开课本第19页例6:说一说,算一算。教师:同学们,从这幅图上你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我看到一共有5只兔,其中1只是白兔,4只是灰兔。学生:

我看到一共有5只兔,其中4只是灰兔,1只是白兔。教师:求灰兔多少只怎样算呢?

求白兔多少只又该怎样算呢?请大家用你刚才学到的计算方法来算一算。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算法。

教师:请大家将书上空白的地方补充完整。看谁写得又好又快。

设计意图】三个例题的教学有各自的重点,例4重点理解减法的含义,例5**减法的计算方法,例6是看一幅图写两个减法算式。这样突出各自的重点,使难点得以分散。在理解减法的意义时,抓住“走了”的表象,让学生充分理解减法是把一个数去掉一部分,求剩下部分,再通过“3—1=2还能表示什么”的提问,让学生感受减法的普遍适应性。

在减法的计算方法的**中,既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又体现了算法的多样化,同时鼓励学生用“更简单”的计算方法,为计算方法的优化奠定基础。

巩固新知。1、课堂活动第1题:算一算,写一写。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强调书写工整,再汇报是怎样计算的。

2、课堂活动第2题:划一划,填一填。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提醒学生注意要划一划,再让学生表达每个算式的意思,要用上“原来”、“划去”、“还剩”等词语。

3、猜小棒游戏。

师:老师有5根小棒,谁想得到我的小棒?请你任意抽学生抽后,老师用手遮住剩下的小棒。师:猜一猜,我的手里还有几根小棒?你能列出算式吗?

两人一组玩“猜小棒”游戏。

练习反馈。1、课堂活动第3题:圈一圈,填一填。

先让学生观察第1幅图,填出算式的结果。再让学生结合算式用虚线圈一圈,完成3—2=,4一3=

2、小老鼠背着5个土豆,高高兴兴地往家跑。在路上,口袋被弄破了,回到家后,口袋里还剩几个土豆?

教师:要想知道小老鼠的口袋里还剩几个土豆,我们先要知道什么?小组讨论后,集体交流。要让学生明白要求还剩几个土豆,先要知道路上掉了几个土豆。

教师:你觉得小老鼠掉了几个土豆?

学生自由回答。如:我觉得小老鼠只掉了1个土豆。

教师:如果小老鼠只掉了1个土豆,口袋里还剩几个呢?算式又该怎样写呢?

引导学生说出如果小老鼠只掉了1个土豆,口袋里还剩4个。

算式是5一1=4。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再根据自己的说法列出算式。注意写出的算式与说出的想法要相对应,相一致。

3、教学例题7.

学生观察例题7,师问:“这只小猫为什么不好意思的地摸着耳朵?”“没有钓到鱼用什么数字表示?”

指名回答。师:“那么怎么计算两只小猫一共钓了多少条鱼?”指名说。

课堂小结。教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减法运算的符号是什么?减法算式怎样读?你会计算5以内数的减法了吗?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回忆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同时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同学的学习过程在脑海里重放,既可以巩固所学知识,也能帮助学习注意到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习方法,从而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布置作业。独立完成课本第20页第4题。要求计算准确、书写工整。

板书设计5以内数的减法。

3-1=2读作:3减1等于25-2=3 4-1=3 4-3=14+0=4 3-3=0

教学反思。在实际生活中,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用加法算式描述合在一起的经验,一般他们都会进行直接判断。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学资源,组织了一个个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活动激趣,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通过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学生在观察中理解,在操作中感知,不仅拓宽了思路,获取了新知识,而且沟通了知识的内涵,领悟了学习方法,转变学习方式,激活学习热情,学生全员参加数学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进一步感知所学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教学资料包(机动栏目,每个单元至少一个即可)教学精彩片段课堂活动第5题的教学。

师:清清的河水,碧绿的荷叶,吸引了可爱的小青蛙。看,它们正在举行游泳比赛,“扑通”,一只青蛙跳下水里。

数一数,算一算,荷叶上原来有几只青蛙?跳入水中的有几只?荷叶上还剩几只?

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你能写出几个减法算式?

点评:老师的“花样读题”,给数学课增添了一抹亮色,给学生以美的熏陶。。

教学资源数学故事。

放假了,程程同学和密码一起到商场玩。妈妈给程程买了5个果冻。程程在1楼吃了1个,在二楼又吃了2个。

刚到3楼时,程程又想吃果冻。妈妈说:“别急,我们玩个游戏好吗?

你要是能算出剩下几个果冻,就让你吃。”程程想了想说:“应当还剩下2个果冻。

”妈妈问:“你是怎么计算出来的呢?”程程说:

“我们。

一共有5个果冻,在1楼我吃了1个,在2楼吃了2个,一共吃了3个,5减去3等于2.所以剩下2个。”妈妈高兴的说:“程**是个聪明的孩子。”

资料链接。如何培养学生数学实践能力。

课堂活动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应用意识,使他们在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过程中对所学知识形成深刻的理解。那么,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呢?

课堂活动实践能力是儿童智力活动的源泉。

课堂活动实践操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于数学知识比较抽象,一些学生难以理解,缺乏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学生好动、好奇的心理,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让他们充分发挥学习的自觉能动性,在操作中把抽象的知识变为活生生的动作,在实践感受中获得正确认知。

课堂活动大脑的功能具有整体性,只有左右半脑相互配合,协调发展,人的智力才能获得最佳发展。数学思维活动主要受左脑支配,而使用直观的教学材料,具有形象的特点,再加上儿童实际动手操作,使多种感官一起发挥作用,从而有助于左右脑的协调发展,促进儿童充分发展智力潜能。

课堂活动从生活实际中引入相关的数学知识。

课堂活动数学**于生活,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从学生的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问题,自己的生活与数学知识可以融为一体”。例如,在教学“圆的认识”时,教师可以通过问学生的方式导入:“在生活中你们见到过哪些物体是圆的?

”学生举了很多例子:圆桌的桌面是圆的,一元钱硬币的面是圆的,光盘是圆的,汽车的轮胎是圆的……教师又问:“车轮为什么要做成圆的而不做成正方形的和椭圆形的?

”学生回答:“如果做成正方形和椭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不平稳。”“为什么做成圆形的车轮滚动起来就平稳呢?

”教师的追问令学生难以用学过的知识做出科学、准确的回答。教师就此引入新课:今天我们开始研究圆的特征,同学们会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学生带着寻求实际问题答案的急切心情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课堂活动实践操作能力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课堂活动小学生的认知过程是一种知识再生产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环境,让他们多动手摆摆、弄弄,加大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对未知世界有所发现,并能运用已学到的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就能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时,也学会了学习。例如:

“10以内的加减法”是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的,数的组成即是数的分与合,5以内数的分与合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拿出两个木块,分成左右两堆;再让学生拿出4个木块,也要分成左右两堆,要求同桌要分得不一样。学生通过交流发现有三种分法:(1,3)、(2,2)、(3,1)。

老师提问:“刚才大家每人又摆了其中的三种,谁有本领能把这三种分法一个不漏而且又是很有规律地找出来?”学生们互相讨论,一边议论一边摆弄,最后想出了办法。

教师及时地给予表扬,学生得到鼓励,主动探索的劲头更足了。

课堂活动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

课堂活动教师还要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把数学问题生活化,以实现反向促进学生对知识更深入的理解。如在讲述“圆的认识”后,教师用计算机生动、形象地展示了这样一个活动情境:学生站成一横排投沙包。

教师问:“这样站你们有什么想法?”学生说:

“这样站队不公平。”教师接着问:“怎样站队才公平?

”学生应用刚学的同圆半径相等的知识,说应该站成一个圆投沙包,或固定好投包的站立点排成纵队,一个人投完后边的人再依次投,距离相同才能保证竞赛的公平性。

课堂活动数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体现了数学问题的生活化,能帮助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逐步养成良好的思维方式。它也能让学生在多种多样的活动中,在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中轻松愉快地学习数学。

课堂活动为此,教师不仅要注意从生活实际中引入数学知识,还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增加实践活动的机会,达到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创新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目的。

苏教版一年级上册数学《认识10以内的数》练习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5单元 认识10以内的数 单元测试 无答案 苏教版。班级姓名成绩 一 连一连。8分 二 涂一涂。12分 三 写一写。18分 1 每种水果各有多少个?2 小猫各钓到几条鱼?五 填一填。45分 1 一共有 张数字卡片。2 从左边数起0是第 张,第 张是9。3 把右边的3张圈起来。4 把右...

一年级上册数学《10以内数的认识》教案

一年级上册数学 10以内数的认识 教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 4 5页1 5的认识例1 例3教学目标 1 对1 5各数感性的认识。2 培养良好的习惯。3 初步体验数学 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教学重点 1 边摆边数数。2 由抽象的数到物体可一表示什麽。教学过程 一 谈话引入 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可大了,...

西师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有趣的数教案

教学内容。教材第18 19页的相关的内容。教学提示。这节实践课,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现数,让他们在实践的过程中,体会数学 于生活,并应用与生活。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加深学生对生活中数的认识,提高学生对100以内数的掌握水平。知识与技能 体会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应意识。...